奇闻铁事

登录

李德哈特(李德哈特与历史之重)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李德哈特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英」李德.哈特 BasilH.Liddell Hart

钮先钟 译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十四章 结论 这是一部经过多年殚思竭虑的成熟作品,它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代表典范……书中充满「李德哈特主义」──战车战的庞大洪流、弹性的纵深防御、间接路线、後勤上的过分伸展法则、同时追求双重目标,以使敌人备多力分……李德哈特不仅是战略的倡导者与批评者,更是位第一流的伟大史家。──《经济学人》(Economist)

李德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不仅是部卓越的军事分析钜著,同时也是一本富於同情心和独创思想的作品。不管将来的变化是怎样,李德哈特的军事家令名却已是确定了……我们对於他的历史知识,他的广泛世界战略观念,他在阐明战争原理时所使用的优美笔调,都是应该望风下拜的。──法国国防大学校长 贾新将军。

李德哈特的水平

水平高。李德哈特的水平很高,李德哈特是英国军事思想家。1895年10月生於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於英国步兵队,1927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电报》、《泰晤士报》军事记者与《大英百科全书》军事编辑。第二次大战前(1937-1938)担任英国军政部长贺尔.贝利夏的私人顾问,致力於英国陆军的改组工作。战後,李德哈特在世界军事学界的地位达到最高峰,欧美各大学及军事院校纷纷授与荣誉学位并聘邀客座讲学,1966年受封为爵士。 著作超过三十馀册,包括《战车:皇家战车团及其前身的历史》、《山的那一边》、《回忆录》、《战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其有关於机械化战争的观念对当代的战争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尤以在德国为然。

二战中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将军是谁?

称为沙漠之狐的是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 。

埃尔温·隆美尔,出生于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隆美尔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

他不仅成为战时军民的偶像,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官,因为意大利前线的战功而获得功勋奖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役中,他做为第七装甲师的指挥官而驰名一时,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进入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

在这里,他充分显示了他的战术天才,指挥非洲军数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战争后期,因为受到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被迫服毒身亡。

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只有隆美尔一人。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扩展资料:

隆美尔轶事典故

1、战后故事

隆美尔被希特勒秘密处死后,露西没有时间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她不仅要带着家人避免盟军的轰炸和进攻,还要不断提防着来自德国盖世太保的调查,他们生怕她走漏了隆美尔真实的死因。 她把丈夫的重要文件都埋在了地下,其余分散着藏起来。

但仍有一部分文件没有躲过盟军的搜索和小偷的光顾。直到战后,这些文件才重见天日,被美军夺走的也归还了大部分。

李德哈特根据这些文件写成了著名的《隆美尔战时文件》,而这些回忆录,本应是由元帅自己书写的。1951年9月,在非洲军老兵的聚会上,露西·隆美尔再也难以掩饰她的泪水。

2、遗孀的信

隆美尔本是个爱家的军人,和大部分军人一样会定时地写信回家,写的信主要是给妻子的,只有极少部分是给儿子曼弗雷德的。信中有对军队的直接描述,行军计划,以及对希特勒的部分描述,这些都是历史学和军事学的宝贵材料。

一次隆美尔的信被敌军获得,不过敌军没有及时阅读,隆美尔庆幸的同时之后写信也谨慎了。而正是这些给妻子的信成了研究二战军事,德国军事体系,以及隆美尔军事战术的重要资源。

3、死后遗产

隆美尔有写书的习惯,昔日巴顿将军与隆美尔在北非一战就是靠读了隆美尔的军事作品。胜利后的巴顿大骂隆美尔愚蠢,军人在战争期间不该写书。

而现今也还有隆美尔的书籍出版。隆美尔的遗物还包括了地图,文档等。本来自希特勒自杀后德军军部是把所有资料销毁的。美军如何获取资料无从得知,大概是时间仓促,隆美尔的资料没有来得及销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尔温·隆美尔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山的那一边》([英] 李德·哈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re8f   

书名:山的那一边

作者:[英] 李德·哈特

译者:张和声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7-1

页数:313

内容简介: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

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一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德·哈特(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爵士,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相关阅读

  • 我的校园生活作文400
  • 生活中的难题作文300
  • 杀鸡儆猴的近义词(杀鸡儆猴的近义词有哪些)
  • 正在准备windows请勿关闭计算机,正在准备windows请勿关闭计算机笔记本
  • 沙门岛(沙门岛 宋朝)
  • 磋商的意思,磋商是褒义还是贬义
  • 体验乡村生活的作文400字
  • 描写童生活的作文600字作文
  • 脯的多音字组词(脯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