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求三国时期,苍梧太守吴巨的历史资料
- 2、陆逊之后的大都督是谁
- 3、三国共出现姓吴的都有谁
- 4、西汉吴氏长沙国第三代王:吴回,袭父亲吴臣之位
- 5、三国里姓吴的有谁?
- 6、汉史---无忠无义少智不断的英布
求三国时期,苍梧太守吴巨的历史资料
1、据正史记载,其帮助刘表出任苍梧太守。据说与刘备是故知。吴巨是刘表派遣的苍梧太守,赤壁之战中,刘备念及“与苍梧太守昊臣(巨)有旧,欲往投之。”可知交州北部与荆州的联系十分紧密。
2、 ,又名吴臣。三国时人,生卒年不详,与刘备是好友,苍梧太守史璜死后,被刘表封为苍梧太守。
3、吴巨(?-211)东汉末刘表部将。长沙(治今湖南长沙)人。刘表任为苍梧太守。因与刘表所遣交州刺史赖恭失和,举兵逐恭。建安十五年(210),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吴巨外附内违。次年为步骘诱杀。
陆逊之后的大都督是谁
东吴大都督先后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周瑜 东吴的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吴国大都督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还有一位陆逊儿子陆抗。
东吴的大都督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陆逊之后不再设大都督。我个人认为:周瑜排第一,陆逊、鲁肃并列第二,吕蒙排第三。本文只说最厉害的周瑜,和排名最末的吕蒙。
三国共出现姓吴的都有谁
1、三国共出现姓吴的:蜀汉的吴懿、吴班、吴兰,曹魏的吴质,孙吴的吴国太、吴景、吴纲,其他暂布不知所属的吴匡、吴敦、吴勋、吴臣、吴押狱。
2、三国中姓吴的大将有:吴兰、吴班、吴懿。吴兰(?-218),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后降刘备。在汉中对曹操的战役中被阴平的氐族人强端所杀(《三国演义》中则描写为被曹操次子曹彰所杀)。
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4、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
5、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6、甘 宁 (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
西汉吴氏长沙国第三代王:吴回,袭父亲吴臣之位
人物生平 吴回(?-前187年),中国西汉吴氏长沙国第三代王,长沙成王吴臣长子。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袭位,居临湘,在位七年,吕后元年(前187年)薨,谥哀王。
吴回(前3世纪?-前187年),中国西汉吴氏长沙国第三代王,长沙成王吴臣长子。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袭位,居临湘,在位七年,吕后元年(前187年)薨,谥哀王。像取自清代刻,元代纂、明代续纂《江苏延陵吴氏家谱》。
飞鸟尽良弓藏,开国皇帝都是没安全感的,怕后代压不住这些有名有权的开国功臣,为子孙计,当然要杀了。
吴芮后代吴回,也就是吴芮的长孙,他是接替父亲吴臣长沙王的职位。在死后,被誉为长沙哀王的称号。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吴右,也就是吴芮的曾孙子继续接替长沙王的位子,这已经是第四代了。在死后,被誉为长沙共王的称号。
三国里姓吴的有谁?
三国中姓吴的大将有:吴兰、吴班、吴懿。吴兰(?-218),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后降刘备。在汉中对曹操的战役中被阴平的氐族人强端所杀(《三国演义》中则描写为被曹操次子曹彰所杀)。
三国共出现姓吴的:蜀汉的吴懿、吴班、吴兰,曹魏的吴质,孙吴的吴国太、吴景、吴纲,其他暂布不知所属的吴匡、吴敦、吴勋、吴臣、吴押狱。
朱 治 (字君理),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朱治原是朱然的舅父,后来收朱然为养子。朱治早年跟随孙坚,孙坚挂掉后又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并举荐孙权为孝廉。
稳定了江东局势。周瑜:字公瑾,东吴四英将之一,三国时期名将,东吴四大名督之首。出身名门,长相俊美,范成大称赞周瑜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文武双全,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国简史: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善画衣褶,有飘举之势,时称“吴带当风”,又有“吴装”之称。后被尊为“画圣”。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累历协律郎、殿中侍御史等职。宪宗元和五年,迁太子舍人。
汉史---无忠无义少智不断的英布
1、楚汉方持,不助项羽以立不世之功,又不力助刘邦以速定大局,左观右看,项羽胜而其无王可称,刘邦胜而其无大功可显,左不可存身家,右为汉将所讥,如此将军倒真不若丢下王位,还去当回江洋大盗,更显明智。
2、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被汉军围困于荥阳东,项羽往救,汉军退走。
3、韩信能轻易打败他,是因为韩信的智谋比他高。项羽手下第一猛将,曾大败英布,却被韩信轻易打败的人叫——龙且,他作战十分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