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谁才是古代第一情圣?
荀粲:中国古代最好色的“情圣”
荀粲,字奉倩,豫州颍川人(今河南许昌)。说荀粲,不关注美女文化的人大概知之不多。他是战国“荀子”荀卿的后代,三国时期曹操两个重要的谋臣,一个荀彧是他父亲,一个荀攸是他叔伯哥哥,都比他有名得多。荀粲曾经与他亲哥哥争论荀彧与荀攸哪个更棒,结果谁也不能说服谁。(史称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得之谓“我之子房”,子房即汉高祖谋士张子房张良。荀彧向曹操推荐荀攸,曹操得之谓曰“谋主”。荀彧主宏观策划,是曹操统率全局的战略制定者。荀攸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为首席军师,是战术层面的具体践行者。据说他每战必有奇计,皆获成功。)
荀粲只活了短暂的29岁,但却是研究中国美女文化不可或缺的人物。(人生虽短,却也辉煌。)其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公开强调女子姿色第一,其它统统扯蛋;(与宋玉、司马相如比,荀粲是真正的男子汉。)二是以身作则,为美女生,为美女活,为美女死。说他是中国历史“第一色”、“情圣”,皆不为过。
“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
荀彧、荀攸皆乃高智商的谋臣,荀粲的智力当然也不会差。史称荀粲好言道、尚玄远,这在当时是很有学问的标志。但令荀粲青史留名的却不是他在道学玄学方面有什么骇世之作,而是他在谈论女色时一鸣惊人,抛出一句震铄古今的名言:“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
宋玉和司马相如皆乃史上公认的美男子、大才子,天下想跟他俩好一回的美女至少得有一个加强连,估计他俩也没少吃人家豆腐。但在公开场合,他俩皆自称属于“脉定于内,心正于怀”的正人君子,虚伪得一塌胡涂。
从《诗经》开始,天下有名望的人谈论美女时无不强调形体外貌与品德修养的和谐统一,(《诗经》谓之淑女。)强调德胜于色者也不乏其人。(如蔡邕之《女训》。)没有人敢公开跳出来唱反调。圣者孔子说过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大实话,但直言不讳地喊出“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的,荀粲是第一人。且不说他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至少他不事掩饰,心里有什么就直抒己见,这就像皇帝裸形于市大家皆噤口不言,他却要戳破那层窗户纸说皇帝没穿衣服,真的很难得可贵。
荀粲的直率坦诚招引得舆论界议论纷纷,这时一位名叫裴楷的先生赶忙站出来打圆场:“他这是一时高兴说的话,不是美德之言,希望后人不要被这句话蒙蔽。”(“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
“佳人难再得,未可易遇也。”
裴楷要大家相信荀粲只是随便一说,但荀粲却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色与德,男人到底该看重哪个?他听说骠骑将军曹洪的女儿有天姿国色,就鼓动父亲荀彧上门提亲。荀彧荀攸是曹操门下的大红人,荀彧更是天下一等一的美男子,(史载荀彧伟美有仪容,尤好熏香,久之便身带香气。《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因而留下“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典故。唐李端:“熏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李颀《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语。魏晋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同为美男子代称。)能与他结上亲家,对曹洪也是求之不得,(门当户对。)当下应允了这门亲事。
荀粲如愿抱得美人归。《粲别传》详细记载了荀粲对美色的重视和专注:“粲于是聘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燕婉。”可以想象,迎嫁的场面一定极尽奢华,新娘子嫁到荀家即享有专房之宠。所谓“专房”,即荀粲专注于曹洪女儿,眼里再没别的女人;所谓“燕婉”,即夫妻相亲相爱,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非常和美。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一出婚姻,一定要像打碎价格昂贵的美玉一样,挑最完满的对象才最具震撼力。也许是老天爷要检验荀粲重色的程度,婚后没多久的冬季,荀粲的最爱,美丽的曹氏竟然得了“热病”----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冶之症。(热病,大约相当于今天所谓“伤寒”或“疟疾”。这在今天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但在医疗条件低下的古代,却足以致命。)
荀粲的内心极为焦急。除了遍请名医,他自己也采用物理的方法,脱光了衣服跑到冰天雪地的屋外,把自己滚成冰球再回来拥抱爱妻,以一种不要命的方式帮心爱的妻子降温。如此反复多次,妻子的性命没能挽救,他自己却因此病入膏肓。(像电影《最爱》里的章子怡为郭富城降温反复跳到水缸里一样。)
妻子的遗体一直摆在那儿。一直守候在妻子身边的荀粲似已灵魂出窍。好友傅嘏前来吊唁,安慰他说:“妇人才色并茂很难。君所娶之妻,仅美色而已,世间有姿色的女子并不难找,何必哀伤至此?”荀粲凄然摇头道:“佳人难再得。虽然我妻子并未达到倾城倾国的地步,但像她那样娇艳的女子,并不是就那么容易遇到的。”
荀粲为人清高,较少交际,相好者多为当时有名望的名士。下葬那天,只邀请了十几位至交参加。荀粲扶着爱妻的棺木哭得死去活来,路上行人见了,无不为之动容。没过多久,哀伤过度的荀粲也命丧黄泉,追随爱妻而去。一些认识荀粲的人都摇头惋惜,以为不值得。后人听说此事,也对荀粲用情过度讥讽有加。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将其收入“溺惑”篇,即是带有告诫后人的意思。
但天底下大多数女性却不那么认为。荀粲为人爽直而不虚伪,他公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且言行一致。他珍惜所获得的艳遇与爱情,感情极度专一,给予心上人以专房之宠。为了减轻爱人的病痛,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爱人离去,他茶饭不思,哀毁骨立,终因悲伤度而逝……遍观天下,古往今来,这样的男人有几个?遇上他,绝对是身为女人的幸运。(之所以说是“大多数”女性非全部,是因为真心相爱的人,都是希望对方能坚强地活下去。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男主人公对他女友说的:你要活下去,生一大堆的子女……)
荀粲的人物传记
何劭《荀粲传》
荀粲字奉倩,粲诸兄并以儒术论议,而粲独好言道,常以为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粲兄俣难曰:“易亦云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言,则微言胡为不可得而闻见哉?”粲答曰:“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及当时能言者不能屈也。又论父彧不如从兄攸。彧立德高整,轨仪以训物,而攸不治外形,慎密自居而已。粲以此言善攸,诸兄怒而不能回也。
太和初,到京邑与傅嘏谈。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顷之,粲与嘏善,夏侯玄亦亲。常谓嘏、玄曰:“子等在世涂间,功名必胜我,但识劣我耳!”嘏难曰:“能盛功名者,识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末有馀者邪?”粲曰:“功名者,志局之所奖也。然则志局自一物耳,固非识之所独济也。我以能使子等为贵,然未必齐子等所为也。”粲常以妇人者,才智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
骠骑将军曹洪女有美色,粲于是娉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历年后,妇病亡,未殡,傅嘏往喭粲;粲不哭而神伤。嘏问曰:“妇人才色并茂为难。子之娶也,遗才而好色。此自易遇,今何哀之甚?”粲曰:“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国之色,然未可谓之易遇。”痛悼不能已,岁馀亦亡,时年二十九。粲简贵,不能与常人交接,所交皆一时俊杰。至葬夕,赴者裁十馀人,皆同时知名士也,哭之,感动路人。
历史上妻子生病发热诗人在大雪天把自己冻僵然后给妻子降温的诗人?
一、概要
这个人是魏晋时期的荀粲。
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世说新语·惑溺》谓:“荀奉倩(粲)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纳兰容若的一句诗词“不辞冰雪为卿热”便是引用的此典故。
二、诗词原文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三、摘用资料原文(出自简书:荀粲:不辞冰雪为卿热)
荀粲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曹操倚重的谋臣荀彧,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荀粲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理所当然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魏晋时期文人喜欢相聚在一起清谈,在天朗气清的日子约三五好友一同来说说玄理,这是人生一大乐事。
荀粲也喜欢这么做,他经常同好友们一起谈论儒家道理,他不迷信权威,对于这些儒家经典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旁人无法反驳,赢得满堂喝彩。
最惊世骇俗的还是他那一番说辞。某日,他在宴席上同人谈论起女子的德容来,古时候女人讲究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总言而之,完美的女人就是要集美貌与德行于一身。
荀粲可不这么认为,他喝了几杯小酒,公开反对这种观点,他说女子最重要的是容貌,德行没用,女人嘛,有美貌就够了。
这种荒谬之词当然引起了在场的宾客的不满,他们觉得荀粲的言论太过荒谬。女子岂是做个花瓶就足够,当家主母那是要相夫教子、掌管后宅之事的,没点才能岂不是要闹翻天。
荀粲说服不了那些人,那些人也说服不了荀粲。娶个倾国倾城的女子是荀粲心中的梦想,这个梦想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谁也无法撼动。
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荀粲左右打听,他听说骠骑将军曹洪之女素有貌美之名,于是就想要娶了那位传闻中的美女。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两家乐见其成。很快,荀粲就抱得美人归。
荀夫人果然花容月貌,容貌远胜于他府上其他女人。荀粲一颗心都扑在了明媒正娶的夫人身上。
他读书时,妻子为他红袖添香;他困乏时,妻子为他捶肩捏背。他们二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羡煞旁人,他只愿一生一代一双人。
我们现在说“秀恩爱,死得快”,荀粲与夫人恩爱不疑也遭到了老天爷的嫉妒,他们长相厮守的愿望在一场病痛面前成了泡影。
那时,荀夫人得了热病,药石无灵,这病在古代难治,荀粲重金悬赏天下名医依旧没人医好荀夫人的病。
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看着平常对他嘘寒问暖的佳人躺在病榻上高热不退,气息微弱、身子虚浮。
他急红了眼,不管不顾地跑到院子里站着,任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在他身上,他迎着冷风将自己身子吹得冰凉,待到身体冰凉之际又匆匆跑回房中抱着妻子以身体为她降温。
一趟又一趟,不辞辛苦。也许将大块冰雪移至屋内这种做法省心省力,可他还是要亲力亲为,他在风雪中跑了一趟又一趟,后来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他看着妻子的体温渐渐恢复正常,高兴地笑了。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没能感动上苍,荀夫人还是因病而去,他握着妻子弥留之际给他的莲枝腰带悲痛不已。
听闻荀夫人逝世,荀粲的好友傅嘏赶来吊唁,傅嘏明白荀粲那套女子美貌即可的道理,他看着荀粲悲痛欲绝安慰道,“奉倩,你所求得不过是貌美的女子,这世上貌美的女子还有很多啊!莫要太过悲伤,等过些时日,再找个佳人便是了。”
荀粲神色木然地望着傅嘏,“佳人难再得!”世上女子千千万万,可是在他的心中只有妻子最美,若说最开始两人的爱情是始于颜值,那么在朝夕相处之下却是爱上了她的所有。昔日李延年唱“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佳人可遇不可求,荀粲明白他这一生再难遇上佳人了呀!
下葬时,十几位荀粲的好友来为他的妻子送别,他们都亲眼见证那个曾经言之凿凿说女子容貌最重要的荀粲是如何的悲痛的。他们安慰他,鼓励他尽快振作起来,可是对于荀粲来说这都毫无意义。
妻子的去世带走了他所有的念想,他竭尽全力挽留她的生命,却没想到妻子竟然同历史上那位佳人李夫人一样红颜薄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是他的人生从此只有缺和悲,再也无法圆满。
他终日都在思念亡妻,郁郁寡欢,谁也劝不动他。没过多久,他便追随亡妻而逝。他想,他们终于团聚了。
后来,刘义庆听闻这个故事,特地写进了《世说新语》,不过放在“惑溺”篇。
在魏晋时期许多文人才子都被放进“容止”篇,我们瞻仰那些才俊的仪容德行,可是偏偏这么浪漫的一个爱情故事却被放在了“惑溺”篇,看得出来,刘义庆是很不认同荀粲这种行为的。男子当顶天立地,不该为了儿女私情这点小事郁郁寡欢,刘义庆在用这则故事警醒世人莫学荀粲。
可是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康熙一朝,著名的词人纳兰容若却不这么认为。他将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悄悄地放进了一首词里。“辛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这是纳兰容若追忆亡妻卢氏之作,身体病弱的纳兰容若愿意学荀粲在白雪皑皑的冬日,以自己的身体为妻子降温,只求能留住佳人,可惜世事无常,他得来的也只有悲。
荀粲“不辞冰雪为卿热”的行为不只是打动了心思细腻的纳兰容若,还打动了千年后我们的心,所以在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男主人公为了心爱的人躺在冰雪上,像荀粲一样将身子冻冷,一趟一趟,来来回回,只为盼着佳人痊愈。这个浪漫的举动,赚了万千少女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