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六十而耳顺是什么意思
“六十而耳顺”说的是人到了六十岁,人变得“中庸”了,什么话都能听得下去,也能辩明其事非曲直。
耳顺”的道理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很活泼,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了。
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扩展资料: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参考资料
耳顺_百度百科
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全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简介
出自孔子的论语十二章,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或者相对觉解的意识,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觉醒。
人过四十,应不再会被外界轻易诱惑。若仍惑于外物,请告诉自己,不惑之年,应稳重、重根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五十岁的人生,应彻底了解自己了,做一个“放过自己”、也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从容自得地活在当下的人。
六十而耳顺,多少人可以做到,多少人又可以从难听的话中听出道理。耳顺,是一层更高的境界。
七十岁懂得了随心而为之,却也不会违反社会规则,因已感悟法、律、道、德,并非是约束,而是对你自己的保护。
六十而耳顺什么意思
耳顺的解释
(1) [sixty years of age]∶指人到六十,听到 别人 的话,就能知道他的 微妙 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年近耳顺 (2) [pleasing to the ear]∶顺耳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详细解释 (1). 《论语·为政》 :“六十而耳顺。” 何晏 集解 引 郑玄 曰:“耳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也。”后遂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汉书·萧望之传》 :“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 将军 ,诚士之高致也。” 《旧唐书·刘祥道传》 :“壮室而仕,耳顺而退。” 清 梁绍壬 《两般 秋雨 盦随笔·不白》 :“ 陈太仆 句山 先生 ,年逾耳顺,须尚全黑。” (2).借指六十之数。 清 尹会一 《与王若霖吏部书》 :“寄呈耳顺,聊备薪水,节留数月之用,为祷!”
词语分解
耳的解释 耳 ě 听觉 和平 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聪目明。 耳濡目染 。 像耳朵的 东西 :木耳。银耳。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 顺的解释 顺 (顺) ù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 相对 :顺风。顺水。顺境。顺水推舟。顺风使舵。 沿,循:顺城街。顺理成章。顺藤摸瓜。 依次往后: 顺序 。顺次。 随,趁便:顺便。顺势。顺手牵羊。 整理:理顺。顺修(
六十“耳顺”
《论语》中子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耳顺,其表面意思是顺耳。从心态上讲是包容,能容所有言论与话语。人活到六十,经生活的磨炼,心智的提升,对世间万物万事的认识理解,上升到天下万事有容则大,能容则宽的境界,不违背自然规律活着而知天命,一切回归自然包容万物。所以称六十而耳顺。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到了这个岁数,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遇到什么坎坷曲 折,都能做到不激动,而冷静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绪顺应客观环境,顺应事物规律,学会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到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境地就是“耳顺”的另一种表现。它更是一种观看“惯看”春花秋月的宠辱不惊,不问世事超然忘我的生活态度。
一个心态平和的人,才能够善于去接纳各方面的意见,而喜怒不形于色;更高级的境界,在于“豁达”,能够做到听进人言,却不畏人言。
人到六十岁,能够听进人言,并且明辨是非的人并不多,希望您也能有一颗豁达的心态,用“明辨是非”的心静,去面对他人的褒奖,或者是批评。
人生六十形如苍松,面归黄土,人世沧桑耳闻目睹,是非曲直,耳能过滤真话假话,耳能辨明,故耳顺。
我认为孔子在《论语》中最核心的学问,其实不是学问,而是一种心智功夫,“耳顺”是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一种谦虚能以“耳顺”之平常心对待的,已经超出人的认知能力。
人除了个人利益的立场,还会随着自己的经历,形成其他的立场,如现在的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说是立场。当人到了六十岁,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看惯了各种各样的立场争议,知道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永恒的真理,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善待任何观点,听到什么都不会大惊小怪,而会理性的妥善的处理和对待。“耳顺”之年主要还是顺从环境、顺从于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孔子说的“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