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高谈雄辩成语
【拼音】:gāo tán xióng biàn
【简拼】:gtxb
【解释】:大发议论,长于说理。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示例】:周庸祐与各亲朋正自~,忽冯少伍走近身旁,附耳说了几句话,周庸祐登时面色变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能言善辩
【语法】:作谓语;形容能言善辩
高谈雄辩 成语接龙
【顺接】:辩口利舌 辩口利辞 辩才无滞 辩才无碍 辩才无阂 辩说属辞
【顺接】:百口莫辩 百喙莫辩 百喙难辩 百辞莫辩 不容置辩 不屑置辩 高谈雄辩 米盐博辩
【逆接】:半低不高 步步登高 才大气高 才清志高 出幽升高 肥遁鸣高 肥遯鸣高 飞遁鸣高
【逆接】:高下任心 高下其手 高下在口 高下在心 高下在手 高不可企 高不可及 高不可攀
饮中八仙歌,高谈雄辩还是高谈雄辨?百度教育写成辨,怎么纠错?
典故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高谈指言语,前后互文,故雄辩应当与言论有关,故应为辩论的辩,而非辨别的辨
高谈雄辩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高谈雄辩的解释
谓豪放 不羁 、 论理 充分 有力的谈论。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 焦遂 五斗方 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 :“ 呜呼 平甫 ,决 江 河 不 足以 为子之高谈雄辩,吞 云梦 不足以为子之博闻强记。” 《 三国演义 》 第四七回:“ 统 高谈雄辩,应答如流。” 《廿载繁华梦》 第二八回:“ 周庸祐 与各亲朋正自高谈雄辩。”
词语分解
高谈的解释 亦作“ 高谭 ”。.侃侃而谈,大发 议论 。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 麟趾 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 雄辩的解释 雄健的辩论
“李白醉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它的诗名是什么?
这首诗的诗名是《饮中八仙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原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新、旧《唐书》的《李适之传》及《玄宗纪》,李适之罢相是在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四月,则此诗最早亦必作于天宝五年四月之后,时杜甫初至长安。
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杜甫此诗是为这八人写“肖像”。
诗词赏析
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
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杜甫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
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诗人就抓着李琎出身皇族这一特点,细腻地描摹他的享乐心理与醉态,下笔真实而有分寸。
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
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树临风”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潇洒醉态,很有韵味。
接着写苏晋,杜甫善于抓住矛盾的行为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杜甫是李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
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他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