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耳朵有多少个穴位呀!耳垂是什么穴位有什么用
耳朵有多少个穴位呀!耳垂是什么穴位有什么用
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
耳朵不仅是一个听觉器官,能准确地听到外界声音,而且还是一个平衡器官,内耳的前庭分析器掌握著身体平衡。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人体的许多疾病,可由耳朵发出讯号,比如肾气衰退时便可引起耳聋、耳鸣,动脉硬化的人也常先发生耳聋。耳朵还与寿命有关,耳朵垂上没皱褶、听力好的人寿命长,耳朵垂上有皱褶、听力差的人寿命短。
经常 *** 自己的耳朵,不仅能增强耳朵的听力和平衡作用,而且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其方法简便易行,没有副作用,坚持 *** 一段时间,就会体会到它的好处,方法如下。
1.揉耳廓:将两手掌搓热,用两手掌的掌心对准耳廓轻轻揉搓,先上下揉,再前后揉,最好转圈揉,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2.拉耳垂:两手拇指、食指捏住两耳垂,轻轻牵拉,先向上下牵拉50下,再向前后牵拉50下。
3.钻耳孔:两手的小手指分别插入两耳外耳道,前后旋转,像钻头钻东西一样,连续钻50下。
4.按耳屏:两手食指按压住耳孔前面的耳屏,一按一松,使外界的气体对鼓膜产生 *** 作用,连续按压50下。
5.推耳背:两手四指并拢托住耳朵后背,轻轻向前推,使耳廓盖住耳孔,然后松开,如此反复推耳背50下。
耳廓,被医学专家称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耳朵的各部位与人体内脏器官存在着生理性的内在联络。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耳廓健身法,经常为之,可以调节各种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益于抗病健身,还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回圈,对缓解老年性耳鸣、耳聋有一定的作用。
捏耳廓:掌心面对耳廓,顺时针揉动20次后,改为逆时针20次;然后换另一个耳廓,依法进行。早晚各做3次,揉动时用力不要过猛,以双耳廓充血发红为好。
捏耳屏:耳屏亦称小耳朵。以拇指、食指不断挤压,放松耳屏,左右耳屏同时进行,每次20—30次,揉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双耳屏发红充血为主。
松耳廓:掌心面对耳廓,向内耳方向轻轻按下,然后轻轻松手,反复进行,初时每次3—5分钟,以后可增加到5—10分钟,早晚各两次。
拧耳朵:食指轻轻插入外耳孔,来回转动各20次,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严防损伤面板,不要双耳同时进行,一般先左后右进行。
过头引耳法:每天清晨起床后,以右手绕过头顶牵拉左耳廓上部21次,然后用左手绕过头顶牵拉右耳朵21次。此法常练,可使人头发不白,耳不聋,身轻脑健,祛病强身。过了40岁的人,也可以运用此法,进行保健锻炼,只要坚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耳朵上有多少穴位
你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络,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
耳垂周围有什么穴位?
听宫(耳屏前上)
听会(耳屏正前)
耳门(耳屏前下)
翳风穴(耳垂后1分)
颊车穴(咬肌最高点)
牵正(耳垂前)
下关(耳垂前8分)
你知道耳朵上有多少穴位吗
你知道吗?耳朵上穴位是很多的,平时多捏捏耳朵是有很大好处的。
把手掌心放在耳朵上,然后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揉30次。以此为一轮,每天起床后和睡前各揉三轮。捏耳屏
耳屏就是我们的小耳朵,外耳上突起来的那一块软骨。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捏双耳耳屏30次为一轮,每天早晨做三轮即可。松耳廓
把手掌心放在耳朵上,然后双手轻轻内压,松手,每天早晚各做30次。拧耳朵
把食指轻轻插入外耳孔,来回转动20次。用力要均匀,左右耳要交替进行,速度不要过快,以防损伤耳内面板。拉耳廓
每天清晨起床后,用右手从头上拉左耳廓上部20次,再用左手拉右耳廓上部20次。
耳朵上都有哪些穴点阵图
可以在网上搜索耳部穴点阵图
人耳朵上的穴位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 *** 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区域性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效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 *** 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 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 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 *** 等。这些将在“经络美容常用方法”一讲中介绍。图45、耳 *** 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面板疾患,顽固性的面板瘙痒、荨麻疹。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应用:便秘。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溼疹,痤疮,面板瘙痒等。4、风溪 SF1、Zi定位:耳轮结节前方,指与腕之间,耳舟1、2处交界处。应用:面板过敏,面板瘙痒;荨麻疹,溼疹;指掌角化症;痤疮。5、交感 AH6a定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应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6、子宫(内生殖) TF2定位:在三角窝前1/3的凹陷处。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白带过多,盆腔炎;黄褐斑,痤疮;肥胖。7、神门 TF4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应用: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溼疹,瘙痒;戒断综合征。8、盆腔 TF5定位:在三角窝后3/1的下部。应用:带下病,盆腔炎、附件炎。9、肾上腺 TG2P定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应用:低血压,气血不足,面色晄白,头晕眼花。过敏性面板病。10、皮质下 AT4定位:对耳屏内侧面。应用: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11、对屏间 AT1、2、4i定位: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应用:面板过敏、面板瘙痒。12、口 CO1定位:耳轮脚下方前1/3。应用:面瘫。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疮。13、胃 CO4定位:耳轮脚消失处。应用: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口臭;痤疮,酒糟鼻;肥胖。14、大肠 CO7定位: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应用:便秘;肥胖;痤疮。15、肾 CO10定位:对耳轮下脚下方的后部。应用:早衰,脱发;神经衰弱;月经不调。16、肝 CO12定位:耳甲艇的后下部。应用: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征,癔病;黄褐斑,痤疮。17、脾 CO13定位:耳甲腔的后下方。应用: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形容失养枯萎;便秘,腹泻,食欲不振;白带过多,崩漏。18、心 CO15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应用:神经衰弱;口舌生疮,声音嘶哑;癔病。19、肺 CO14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围。应用:声音嘶哑,咽喉炎;面板瘙痒,荨麻疹,痤疮,扁平疣;便秘。20、三焦 CO17定位:耳甲腔底部,内分泌内侧,耳孔外。应用:便秘,腹胀;单纯性肥胖。21、内分泌 CO18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应用: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肥胖;黄褐斑,痤疮。22、面颊 LO5、6i定位:耳垂第5、6区交界线周围区。应用:面部保健美容 *** ;面瘫,面痛;痤疮,黄褐斑,扁平......
耳朵上哪个穴位与眼睛有关?
说的打耳洞对视力好的穴位是:眼穴,耳垂分九份眼穴在正中央
耳垂上有穴位,打耳洞会不会影响视力和听力
基本上耳垂都是穴位反应区,一般耳垂中部是眼的反应区,不会影响听力的
耳朵后面的穴位是什么穴位
七十九穴位 耳朵被视"缩小了人体身形"古典医籍有'耳有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肺、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身之气贯于耳"之说我国医学认肾乃人体"先天之本"而肾开窍于耳即肾体内而耳则体表视窗基于种思想古代医学家把耳朵作健身强体重要部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联络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七十九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因此经常拍打自己耳朵 *** 穴位 *** 经络促使气血执行调动体内正气达增强机体对疾病抵抗力、免疫力、代谢力保持相对生理平衡使耳膜保持良好功能起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良好作用;经常拍打耳朵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传导思维通路清醒头脑使人耳聪目明对耳鸣、头痛、眼花、失眠等有良好辅疗效;能活跃肾脏内气延缓衰老;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发生发展;促进血液回圈防止动脉硬化抑制高血压形成
按摩哪些穴位治疗耳聋好?
按揉三穴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耳朵呢,在耳朵外轮廓的地方有一个凸起的被医学上称之为是耳屏,如果把耳屏比作小山,那么耳屏前对应着两个山脚和山顶,从上到下在一条直线上分别有三个穴位,依次为耳门、听宫、听会。
如果我们在尖叫或者长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三个穴位全部都会凹陷,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于耳鸣耳聋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是老年人,每天没事的时候,可以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上下搓擦,以发热为佳的按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治耳聋现象。
指摩耳轮
中医表示,“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双手握空拳,以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作推摩直至发红发热。再用两拇指、食指、中指屈蜷成钳子形状,夹捏外耳道做向前、后、左、右的提扯动作,整套动作做6次。
鸣天鼓
两手掌心按住耳孔,食指放于中指上作弹击耳后枕部约20次。
振耳
接上法,手掌置于耳上,一紧一松挤压耳部。先慢而有力,再作快速振颤。
黄蜂入洞
将两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转动3次再骤然抽出,每次做3遍。
点穴
按揉后枕部酸痛点及双侧风池穴,要有酸胀感。
猿猴摘果
用手经头上提捏对侧耳尖各14次。
全耳腹背按摩
搓热双手,手指伸直,由前下向后上推擦耳廓,然后反折耳廓推擦耳背返回,反复5~6遍;以掌心劳宫穴(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分别对准耳腹及耳背作按揉,使全耳发红发热。
耳朵上有93个穴位,这样按揉,等于给全身做了套“养生操”
耳朵上有93个穴位,这样按揉,等于给全身做了套“养生操”
按耳舟,缓解上肢不适(见下图一)
耳舟对应于人体的上肢,从上到下依次为手指、腕、肘、肩和锁骨。
有肩周炎、网球肘、腕部疼痛、手指麻木等上肢不适的人,常会在耳舟处有疼痛反应点。
️手法:可以在耳舟区域寻找疼痛反应点,用拇指和食指按揉,也可直接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耳舟内侧和外侧区域。
按耳轮,调养躯干、下肢(见图二)
耳轮对应的是人体躯干的部位,上方2/5为腰骶椎,中间2/5为胸椎,下方1/5为颈椎,很多腰酸、脖子疼的人,可以多按按此处。
对耳轮向上还有两个分叉,分别对应臀部、坐骨神经以及下肢,有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足跟痛等的人可以多按揉此处。
️手法:可以直接用指甲轻轻掐按这些部位,或在穴区附近寻找最疼的部位掐按,又或者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这些方法都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提示:按摩耳朵时不必苛求穴位的精确位置,重点是刺激耳部相应穴区。操作时,以感到微微疼痛或灼热为度,不宜强行大力按揉。
一般情况下,每日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数十下即可。孕妇不建议尝试。
人的耳朵上有多少个穴位?
全息医学认为,耳朵可被视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下面给你介绍耳穴相关的内容: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眼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枕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颞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胸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腹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肩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腕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臀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膝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踝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趾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口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贲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胃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肾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肝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耳朵有多少个穴位?
七十九个穴位
耳朵被视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古典医籍有‘耳有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肺、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一身之气贯于耳”之说。我国医学认为,肾乃人体的“先天之本”,而肾开窍于耳,即肾在体内,而耳则是体表的窗口。基于这种思想,古代医学家把耳朵作为健身强体的重要部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部分与耳朵通过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许多的穴位。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确定标准耳朵为七十九个穴位,通过耳穴能诊治许多疾病。因此,经常拍打自己的耳朵可刺激穴位,按摩经络,促使气血运行,调动体内的正气,达到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代谢力,以保持相对的生理平衡,使耳膜保持良好的功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作用;经常拍打耳朵,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传导思维通路,清醒头脑,使人耳聪目明,对耳鸣、头痛、眼花、失眠等有良好的辅疗效果;能活跃肾脏内气,延缓衰老;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抑制高血压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