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唐宣宗李忱简介
- 2、唐宣宗李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 3、唐宣宗李忱的生平简介
- 4、李忱到底是谁
唐宣宗李忱简介
唐宣宗李忱(公元810-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公元846—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死后,以皇太叔的身份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十三年,年号“大中”。
唐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欢读贞观政要,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对外关系上,宣宗时期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军事胜利之一。宣宗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唐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病逝,享年50岁,葬于贞陵(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为唐宪宗的第十三子,生母原为镇海节度使李侍妾郑
氏,李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论辈分,他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他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
登基称帝
公元845年唐武宗病危时,宦官们为了找个好控制的人当皇帝,就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大中元年(公元846年),李怡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
唐宣宗即位后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唐王朝政局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安定下来了。
大中之治
唐宣宗于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因病驾崩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宣宗
唐宣宗李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唐宣宗是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唐宣宗从小被认为是“智障儿”,却在三十六年后以皇叔的身份当上了皇帝。从“智障儿”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最后又君临天下,成为一代强势帝王。他统治时期,晚唐再现“中兴” ,史称“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唐穆宗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贵的宗室亲王,怎么会在整个前半生都被当成傻子呢?
李忱的母亲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的侍女,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由于母亲地位卑微,李忱自然也得不到荣宠,只能孤独成长。所以他从小就显得落落寡欢、呆滞木讷。此后,无论哪种场合,李忱成了专门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
李忱为了保全自己,被迫离开长安,流落民间,隐姓埋名,逃到浙江盐官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野史中记载了唐武宗迫害皇叔李忱的故事,说唐武宗曾密令人将李忱囚禁起来,并抛入粪池中。幸的宦官怜悯,才用粪土车偷偷将李忱运出宫外,秘密保护起来。还有野史说,李忱经过几次这样的死里逃生,遂出家为僧,云游到江南避祸。这类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李忱在几个侄子当皇帝期间的危险处境,应该是真实的。
846年,唐武宗病危。在这关键时刻,宦官仇公武、马元贽等人需要一个可以任他们摆布傀儡皇帝,他们就想到了李忱。
李忱登基后,像变了一个人。他勤于政事,致力于解决中唐以来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了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减少赋税,重用人才。对外击败吐蕃、回鹘、党项,收复失地。原来,李忱是个演技派,他的傻和憨都是装出来的,是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的自我保护罢了。
859年五月,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中毒,到了八月,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唐宣宗李忱的生平简介
李忱,原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的儿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李忱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新整顿了官吏,且对皇亲与宦官的势力做了一定的限制,动荡了许多年的唐王朝终于在他的手上又重新安定下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宣宗李忱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唐玄宗李忱简介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生于公元810年,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忱的母亲郑氏,本来是当初唐宪宗郭贵妃的宫女,但是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公元821年,李忱被封为光王。
公元845年,唐武宗病危,但是唐武宗并没有立太子,当时朝中以马元贽为首的宦官为了找个傀儡皇帝,就把37岁的李怡立为了皇太叔,成为皇位的继承人,且将他更名为李忱。
846年,唐宣宗李忱登基,登基后的他,勤于政事,孜孜不倦。他熟读《贞观政要》,进行政改,限制皇亲国戚和宦官。很快,唐朝社会逐渐安定下来。
唐宣宗李忱重视人才,他想封白居易为宰相,可是下诏时,白居易已经死了8个月了。于是宣宗写下《吊白居易》。对内,他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贬了武宗时期的李德裕,结束了长达好久的牛李党争。他抑制宦官、外戚,还体恤百姓,减少赋税,又收复了大片吐蕃占领的土地。唐朝出现了难得的富裕状态,使衰败的朝政出现了“中兴”局面。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至”,对唐宣宗本人的评价也极其高。
唐宣宗李忱是怎么死的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宣宗“疽发于背”,也就是说,是死于滥用春药,最终一命呜呼,享年50岁。
事实上,和很多唐朝皇帝一样,唐宣宗也是个很荒淫的皇帝,他也效仿前面几个皇帝,一生不立后,然后在后宫肆意追求“性福”。
唐宣宗有12个儿子,11个女儿,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不知道其生母到底是谁!可以想象宣宗的私生活确实很乱。当时宣宗的后宫有成千上万的美女,为了更好的享受,宣宗服用了御医调制的秘药,也就是春药。而且根本没有节制,以至于到年老的时候他还是乐此不疲,天天寻乐,所以他也成了 历史 上著名的“春药皇帝”。
就因为大肆服用春药,宣宗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8个月都不能上朝。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就召来了道士问话,而道士给宣宗的建议就是“结束声色之欢”。起初他没有在意,可后来确实病入膏肓了,宣宗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宣布了“放宫人”。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了,宣宗就这样因为滥用春药驾鹤西去,年仅50岁。
这位被后人称作为“小太宗”的皇帝确实给唐朝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他们李唐家族好几个皇帝都死于服药,只是前面几个服用长生药,他服用的春药罢了。
唐宣宗李忱从智障到强势帝王
在唐朝的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太叔的身份登基成为了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那么唐宣宗是怎么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的呢?现在就来看看唐宣宗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的过程吧。
因为宦官马元贽认为只有唐宣宗最好容易控制,所以就让他来继承皇位,可以让他们任意的摆布,变成一个他们所需要的傀儡。刚开始他是实现了能够管控朝政。但是当唐宣宗接手政务后,他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嚣张跋扈。唐宣宗忽然变得无比的严肃,他的神情威严,目光淡然从容,言语举止也是沉着冷静,处理政务更是有条不絮,他看上去和之前完全判若两人。
当马元贽知道知道以后十分的愤怒,难道在之前的36年中,唐宣宗都是在装疯卖傻吗?原来当年的唐武帝屡次想将这个“傻子光叔”置于死地,所以才会装傻子来避开这场杀身之祸,所以在唐宣宗木讷的外表下,隐藏着常人无法莫及的才干和谋略。
当唐宣宗即为之后,他就再也不能来掩饰自己,所以在唐宣宗执政的第二天就将李德裕罢免,还在未来的一年中,将朝廷中的人都新换一批,建立了自己的心腹。唐宣宗执政的大中时期被后人称为“小贞观”,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宣宗自己的勤政。就这样,唐宣宗从一个智障人士转变成为强势帝王。
猜你喜欢:
1. 唐朝皇帝李重茂简介
2. 唐朝皇帝李隆基简介
3.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4.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野史趣闻
5. 唐朝皇帝李漼简介
李忱到底是谁
李忱到底是谁
说起李忱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没有太大的了解,其实他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到底这个皇帝又有着怎么样的传奇人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喜欢本文内容。
李忱到底是谁1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忱年幼时,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聪明。他的两个侄儿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常常逼迫他讲话,取笑他。唐武宗死后,李忱被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登基后,勤俭治国,体恤百姓,注重人才选拔。在对外问题上,李忱不断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李忱即位后,还把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公元859年,李忱因为食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中毒驾崩。
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如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李忱到底是谁2
李忱从小在皇宫里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被人欺负了也自己默默忍下来,看起来有点傻里傻气的,显得好欺负。生母郑氏是贵妃身边的宫女,因为偶然被唐宪宗临幸才生下了李忱,所以李忱也不得唐宪宗的喜爱。
十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死了。相传是有道金光打在了李忱的身上,李忱立马就病愈了,还立刻端正身体做了一个揖,搞得他的乳母以为这孩子魔怔了。
这之后他常常梦见自己乘龙上天,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郑氏,郑氏很忧愁,因为真龙是天子的象征,显然李忱没那个能耐当上皇帝,所以郑氏告诫李忱不能把这件事情再告诉别人了,我们母子没有依靠的势力,你还是继续夹起尾巴做人比较好。
李忱就继续在宫中装疯卖傻,连他的侄子文帝李昂、武帝李炎都时常嘲弄他,一点没有把李忱当做长辈尊敬。
正如李忱梦中所预示的那样,有些人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武帝李炎病逝之后,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马元贽觉得李忱这个傻蛋看起来比较好控制,所以把李忱推上了皇位。
没想到的是,原来一直被蒙蔽的是大家,李忱根本就不是他原先表现出来的样子。先是用极短的时间把武宗时期的重臣李德裕清出了庙堂,这样的手段令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震颤不已,一举消灭了祸害唐朝长达半世纪的 牛李党争 。
李忱特别重视人才。他更相信凭借科举制度才能选拔出有真材实料的臣子,才能好好为百姓造福。
他很看重地方的最高领导刺史,每次有官员被任命为一方刺史的时候,他都会先让那个臣子进京面圣。待他亲自细细考察过后,才能让臣子去上任。不然要是选到一个草包当领导,那那个地方一定好不了,百姓们也会颇有怨言。
李忱不仅对臣子要求高,对自己更是如此。当时有个滑稽的`艺人叫做祝汉贞,极具幽默感你,反应很敏捷,李忱常会让他表演一段给自己解解闷。几番下来,李忱觉得祝汉贞是个妙人,留在自己身边还蛮快乐的,就很宠信他。
有一次,祝汉贞给李忱逗闷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触及到了政事,大概是别人使了银子的结果,想让祝汉贞试探一下李忱的态度。结果,祝汉贞刚刚起了个头,就被李忱打断训斥了一番,我养着你就是解闷用的,政事是你能干涉的吗?
之后,李忱就不再找祝汉贞来解闷了。后来在知晓祝汉贞的儿子竟然贪赃,毫不留情地杖刑处死了祝汉贞的儿子,祝汉贞也被牵连,被流放了。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李忱不是这样的人。李忱有位绝色歌妓,李忱很喜爱她,但是一段时间后,李忱认识到这样不行,他想到了玄宗也是因为特别宠爱杨贵妃才不理政事,弄得朝堂不安,狠下心赐死了那位美人。
美人:长得漂亮也是我的错咯?好生气哦,死的一点都不甘心。
李忱是个严厉的君主,也是个严厉的父亲。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嫁给了唐朝的状元郎郑颢,有次李忱知道万寿公主竟然丢下生病的郑颢跑去看戏,就把公主召进宫来狠狠地骂了一顿,说: 你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你一点都不知什么是为妻之道吗?朕从小是这样教育你们的吗?真是令朕太失望了!
吓得万寿公主连忙磕头认错,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一定要做个好妻子。
李忱在晚年的时候特别迷恋仙丹,想要延年益寿,结果吃下去的仙丹是慢性毒药,慢慢败坏了李忱的身体,李忱中毒身亡,享年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