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要点分享
1、选择养殖田。
一般来说,选择的养殖场是一个良好的保水田,一般最好保持水田40厘米深的水层,水田的土壤应该是肥的,腐殖质含量高,粘性高,泥鳅喜欢钻入土壤,有时天空炎热,光线强,水温升高,泥鳅可以避免在泥下工作。
2、田埂加固。
一般来说,最好的田埂应该是50厘米到80厘米高,但一般的田埂都在30厘米的高度,因此,在耕田时,我们应该加高和加宽田脊,增加后,要加固土壤,防止大雨冲刷。
3、挖沟。
在田间,挖一两条沟渠,可供泥鳅呼吸、活动,一般在稻谷周围或中间挖,还需要挖注水口、排水口,此外还要安装防护网。
飞龙大棚保温被厂家精彩分享。
4、护田。
建议在山脊和周围地区固定土壤,不要露出土壤,还要用石板和其他建筑材料将它们隔开,以阻止田鼠等小动物伤害泥鳅。
5、及时放苗。
一般来说,当水稻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可以放进去,过早会危害秧苗,没有合适的遮荫环境。错过季节为时已晚,最好是在种草之前。在分娩前施肥一次,以提供一些丰富的食物。如果在多个季节种植,上一季收获后就可以种植秧苗。
6、喂食方法。
虽然可以在田里自由地寻找食物,但仍然需要一些人工喂养,如花生粉、豆饼、小麦面筋、玉米粉、豆粕、骨粉、蛋白粉等。此外,你还可以喂食小鱼,一些虫子。但是,喂食应该根据泥鳅的大小和到田里觅食的时间来决定。不要一次放太多,吃太多不利于生长。
稻田里放养泥鳅养殖该如何养?都需要注意什么?
水田可以养泥鳅,充分利用水田资源,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功利作用。
开始稻鳅养殖。 机耕后水田应施足底肥,最好是农家肥,少施化肥或不施化肥。 泥鳅苗移栽后可在稻田中放养。 进出水口设有双层网栅,防止外泄。 水深开始时,稻苗长高时可浅10厘米左右,水位20-30厘米。 稻田养殖泥鳅的放养密度。 体长3厘米左右的泥鳅苗,每平方米应放0.1~0.2公斤,即30~50尾。 每亩约20,000至25,000尾。 稻田养殖泥鳅饵料的选择与投放。 泥鳅特别喜欢吃鱼肉。 如果喂食单一的高蛋白饲料一周,会导致泥鳅在稻田中聚集,增加肠道呼吸次数,导致泥鳅大量死亡。 因此,应注意高蛋白饲料与纤维饲料的搭配。 喂。 要控制水位来调节水温,防止高温对鱼的伤害。 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确保成活率。 主要有寄生虫病、水霉病和细菌病,具体防治方法可上网查询。
稻田泥鳅饵料投喂量。 水温15℃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到10-15%。 饵料应制成块状或块状的粘饵,并均匀地撒在水田里。 稻田里的泥鳅繁殖应防止泥鳅逃跑。 如果有淡水流入田间,泥鳅就会逆流而逃,所以下雨天要注意堵漏。 稻田养殖泥鳅的产量。 投喂4个月后,成年泥鳅每平方米产量可达500~800克,亩产约300~450公斤。 稻养小龙虾、稻养陆鸭已经形成了成功的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 以前在水田里养泥鳅曾经风靡一时,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效益不佳。 虽然还在上调,但规模是可控的。
总之,水田养殖泥鳅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目前栽培技术非常成熟,适合水稻产区农民增产增收。 水田泥鳅养殖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入行需谨慎。 最好去养殖泥鳅米的农户现场观察,再决定要不要做。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稻田的选择。用来养泥鳅的稻田应满足如下条件:①日照充足,环境安静,远离废水、污染源。②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固不漏水。③地势低洼,泥土肥沃,质地松软,常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
2.稻田的改建。①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呈底宽50cm、顶宽40cm、高50cm的梯形。②在田埂上铺上一层较厚的塑料薄膜或较密的尼龙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田埂20cm,埋入地下10cm。③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50cm的环沟,再在田中开“井”字形鱼沟,沟宽30cm、深25cm。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防逃网,防止泥鳅逃出。
3.稻田的耕种。①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抗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②播秧前重施底肥,每667平方米施发酵腐熟的畜禽粪便250kg,用来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后至8月中旬,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25kg。另外,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还可适当补施速效化肥,以每667平方米施10kg尿素为宜。③水稻出现病害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如乐果等,并按常规剂量使用,切忌加大用量。施药前要保持田间水深在6~9cm。粉剂类农药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施用,水剂类农药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要尽量喷洒在稻叶上,避免直接喷入水中。
4.种苗的放养。泥鳅苗种来源是收购野生种或引种。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体长4~8cm为好,平均每667平方米放苗60~80kg。
5.饲养管理。①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保持在5cm以上。高温季节,水深应保持在10cm以上。同时要保持田间水质清新,若发现泥鳅浮头,应立即换水。②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投饵。前期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按鱼体重的3%,后期按鱼体重的3%~5%。主要饵料为麦麸、米糠等。最好在夜晚投饵,一次投足。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6.病害的防治。放养鳅苗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kg制成石灰乳全田遍洒消毒,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用漂白粉1mg/kg遍洒1次。若泥鳅出现烂腮病、赤皮病、肠炎时,可每667平方米稻田用0.5kg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住,浸泡在稻田水中,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成灰拌精料投喂。若出现气泡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后,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食盐4~6kg溶水后全池泼洒。
7.捕捞。泥鳅一般经过4个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cm,体重达到12g时,就可捕捞出售。捕捞时通常采用诱饵篓捕法,即在鱼篓中放入泥鳅喜食的饵料,如炒香的麦麸、米糠、动物内脏、红蚯蚓等,待大量泥鳅进入篓中时起篓即可。
怎样在稻田养泥鳅
1、稻田条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选作养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并埋下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在田中开挖多个面积为2~3
M2、深60cm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cm,坑和沟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左右,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2、放养
鳅种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后为宜,放种前3~4d在坑、沟内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
M2,培肥水质,然后每667m2放3~4cm的鳅种2万~2.5万尾。
3、饲养
鳅种放养后,投喂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前期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8%,以后为5%左右,饲料投放在沟、坑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
M2。稻田应尽量少用农药,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并在阴天喷洒。同时,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投饵施肥过量而影响水质。
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套养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土壤较肥沃的稻田。田埂高 40—50厘米,底宽50厘米左右,田埂须夯实。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溜,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拦鱼设施上的栅孔大小以不阻水、不逃鱼为度。
一、放养时间和密度
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种,粗养每亩放1.5万-2万尾,精养每亩放3万-4万尾。
二、水稻管理
稻田施肥的原则是:以施基肥为主,施追肥为辅;以施农家肥为主,施化肥为辅。稻田防病、治虫、灭草时,要严格掌握好用药品种、浓度、时间和方法。
三、泥鳅管理
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在稻田搁屈、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蚯蚓、蛆虫、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麸皮、米糠、饼粕、豆渣等植物性饵料,投饵量以占在池泥鳅体重的3%’-5%为宜。此外,还须及时清除敌害,更多内容可以到这里去看di1ny.cn/html/thread-4107-1.html,或者直接到第一农业技术网di1ny.c,n上搜索泥鳅,就会有很多关于泥鳅养殖的技术资料和技术视频的,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