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元史》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二(3)
〇忽林失
忽林失,八鲁剌?氏。曾祖不鲁罕罕札,事太祖,从平诸国,充八鲁剌思千户,以其军与太赤温等战,重伤坠马,帝亲勒兵救之,以功升万户,赐黄金五十两、白金五百两,俾直宿卫。祖许儿台,年十五能驰射贼,以勇略称。从定宗〔征〕钦察,〔一零〕为千户。领兵下西番。从世祖伐宋,至亳州,与宋人迎敌,败之。父瓮吉剌带,初为军器监官,从世祖亲征阿里不哥,以功受上赏。俄奉旨使西域,籍地产,悉得其实。帝方欲大用之而卒。
忽林失初直宿卫。后以千户从征乃颜,驰马奋戈,冲击敌营,矢下如雨,身被三十三创。成宗亲督左右出其镞,命医疗之,以其功闻。世祖以克宋所得银瓮及金酒器等赐之,命领太府监。后以千户从皇子阔阔出出征,还,留镇军中。
后从成宗与海都、都瓦等战有功,成宗嘉之,特命为翰林承旨,俄改万户。与叛王斡罗思、察八儿等战,以功授荣禄大夫、司徒,赐银印。武宗尝曰:「群臣中能为国宣力如忽林失者实鲜,其厚赉之。」于是遣使召见。未几武宗崩,仁宗即位,念其旧勋,赏赉特厚。
子燕不伦,初奉兴圣太后旨,充千户。俄改充万户,代其父职。寻罢,归其父所受司徒印及万户符于有司,仍直宿卫。致和元年秋八月,在上都,思武宗之恩,与同志合谋奉迎文宗。会同事者见执,乃率其属奔还大都。特赐龙衣一袭,命为通政院使。天历元年九月,同丞相燕帖木儿败王禅等兵于红桥,又战于白浮,又战于昌平东,又战于石槽。帝嘉其功,拜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以世祖常御金带赐之。
〇失剌拔都儿
失剌拔都儿,阿速氏。父月鲁达某,宪宗时领阿速十人入觐,充阿塔赤,从世祖至哈剌〔章〕之地,〔一一〕战数胜,兀里羊哈台以其功闻,赐所俘人一口以赏之,后以金疮发卒。
失剌拔都儿至自脱别之地,帝特赐白金、楮币、牛马等物。至元(二)十一年,从丞相伯颜南征有功,〔一二〕仍充阿塔赤。帝尝命放海青,曰:「能获新者赏之。」失剌拔都儿即援弓射一兔二禽以献,赏沙鱼皮杂带及貂裘,且命于尚乘寺为少卿、于阿速为千户。二十四年,授武略将军,管阿速军千户,赐金符。乃颜叛,从诸王和元鲁往征之,力战有功。乃颜平,帝赏以金腰带及银交床等。二十五年,进武德将军、尚乘寺少卿,兼阿速千户。征哈答安等,败之,获其驼马等物。成宗嘉其功,以军二千益之。讨叛王脱脱,擒之,以功受赏。大德六年卒。
子那海产,袭其职。至大二年,进宣武将军、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赐三珠虎符。泰定二年,覃加明威将军。
〇彻里
彻里,阿速氏。父别吉八,在宪宗时从攻钓鱼山,以功受赏。彻里事世祖,充火儿赤。从征海都,奋戈击其前锋,官军二人陷阵,掖而出之,以功受赏。后从征杭海,获其牛马畜牧,悉以给军食。帝嘉之,赏钞三千五百锭,仍以分赉士卒。
成宗时,盗据博落脱儿之地,命将兵讨之,获三千余人,诛其酋长还。奉命同客省使拔都儿等往八儿胡之地,以前所获人口畜牧悉给其主。军还,帝特赐钞一百锭。武宗居潜邸,亦以银酒器赏之。至大二年,立左阿速卫,授本卫佥事,赐金符。皇庆二年,从湘宁王北征,以功赐一珠虎符。
子失列门,直宿卫。致和元年秋八月,从知院脱脱木儿至潮河川,获完者八都儿、爱的斤等十二人,戮八人,执四人归京师。复于宜兴遇失剌、乃马台等,迎战,奋戈击死二人,以功赏白金、楮币。天历元年,从击秃满台儿之兵于两家店,杀其四人,复以功受赏。从战蓟州,又杀其四人。十一月,又追杀十二人于檀子山,以功授左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
〇曷剌
曷剌,兀速儿吉氏。至元九年,见世祖,诏入太官直。从讨叛王乃颜,赐白金、楮币、甲胄、橐驼、鞍马。以其才堪使远,成宗时使高丽,使和林,使江西、福建,不失使指。授忠勇校尉、中书直省舍人。出监息州,迁奉训大夫。武宗诏曰:「曷剌世祖旧臣,可授奉议大夫、都水监卿。」明年,加嘉议大夫。又明年,佩金虎符,兼直东水鞑靼女直万户府达鲁花赤。延佑元年,特授资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仍监其军。三年,召还,特授荣禄大夫、大司农。卒,年六十三,赠推诚宣力保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安穆。
子不花,宿卫仁宗潜邸。及即位,特授中顺大夫、中书直省舍人,改客省副使,迁太中大夫、典瑞太监,改左司员外郎、参议中书省事,拜中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资德大夫、宣徽副使、同知宣徽事,改典瑞院使,兼世其父监军,佩金虎符,改翰林学士。至治元年,仍翰林学士,监军,领东蕃诸部奏事。
〇乞台
乞台,察台氏。〔一三〕至元二十四年为钦察卫百户,从土土哈征叛王失烈吉及乃颜有功,赐金符,升千户。从征忽剌出,战于阿里台之地。元贞二年,以疾卒。
子哈赞赤袭职,从创兀儿于魁烈儿之地,与哈答安战有功。大德五年,从战杭海。从武宗亲征哈剌阿答。复从创兀儿征不别、八怜,为前锋,以功受赏赉。皇庆二年,授金符,为千户。明宗居潜邸,延佑四年命从西征,与秃满帖木儿战于失剌塔儿马失之地,以功复受厚赏,居其地十五年。〔一四〕天历二年,赐金符,授昭勇大将军、同知大都督府事。卒。
〇脱因纳
脱因纳,答答叉氏。世祖时从征乃颜,以功受上赏。大德七年,授钦察卫亲军千户所达鲁花赤、武德将军,赐金符。八年,改太仆少卿。十年,迁阿儿鲁军万户府达鲁花赤,易金虎符,进阶怀远大将军。寻改中奉大夫、太仆少卿,仍兼前职。至大二年,拜甘肃行尚书省参知政事、通奉大夫。四年,入为太仆卿,升正奉大夫。皇庆元年,授阿儿鲁万户府襄阳汉军达鲁花赤,仍领太仆卿。延佑三年,拜资德大夫、甘肃行中书右丞。至治二年,改通政使,转会福院使,寻复通政。致和元年,分院上都。秋八月,为倒剌沙所杀。文宗即位,特赠宣力守义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平章政事,追封冀国公,谥忠景。
有子曰定童、只(沈)〔儿〕哈朗。〔一五〕定童袭父职,阿儿鲁万户府襄阳万户府汉军达鲁花赤,佩金虎符,明威将军。只(沈)〔儿〕哈朗,初授钦察亲军千户所达鲁花赤,佩金符,武略将军。改授朝列大夫、通政院副使,历同知,升院使,积官中奉大夫。
元朝称“院”的机构有哪些?
元朝称“院”的机构特别多,诸如:太常礼仪院掌管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谥号等事;太史院掌管天文历法之事;太医院掌管医药和各种医药机构,同时制奉御用医药;通政院掌管全国驿站,后分置大都、上都两院;中政院掌管皇后宫中财政、营造、供给;翰林兼国史院负责拟写诏令,纂修国史;集贤院负责学校和征集人才,同时兼管道教、阴阳、占卜等事。
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红闹枝头二月寒,中秋还许两回看。君家泮水宫墙畔,吾道重春孔子坛。——宋代·方回《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 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 红闹枝头二月寒,中秋还许两回看。
君家泮水宫墙畔,吾道重春孔子坛。渊明年十九,谢公破苻坚。此时尚可为,未及出仕年。太傅一丘志,永言负东山。道子国宝辈,日趣晋祚迁。参军与百里,黾勉一纪间。典午竟已矣,于兹遂归田。至今会心人,仰高醉中言。——宋代·方回《醉吟五首》
醉吟五首
渊明年十九,谢公破苻坚。
此时尚可为,未及出仕年。
太傅一丘志,永言负东山。
道子国宝辈,日趣晋祚迁。
参军与百里,黾勉一纪间。
典午竟已矣,于兹遂归田。
至今会心人,仰高醉中言。得种初非相府莲,谁令连蒂擢山泉。东西玉已几相属,大小乔今双欲仙。坞早荷嘉真是矣,人言花是岂其然。山居但忆远公社,却与遗民孰后先。——宋代·方岳《次韵瑞莲》
次韵瑞莲
得种初非相府莲,谁令连蒂擢山泉。
东西玉已几相属,大小乔今双欲仙。
坞早荷嘉真是矣,人言花是岂其然。
山居但忆远公社,却与遗民孰后先。嫚黄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静女不言还爱日,彩云无定只愁风。炉烟坐觉沈檀薄,妆面回看粉黛空。此别又须经岁月,酒阑携烛绕芳丛。——宋代·方惟深《牡丹》
牡丹
嫚黄妖紫间轻红,谷雨初晴早景中。
静女不言还爱日,彩云无定只愁风。
炉烟坐觉沈檀薄,妆面回看粉黛空。
此别又须经岁月,酒阑携烛绕芳丛。
驿站在元代称做为什么?
元代疆域辽阔,驿传运输发达。元代时的驿站,蒙古语叫站赤(jamuci),“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汉文的“站”,藏文的jam或vjam均系蒙古语jam的音译(汉文典籍中初音译为“蘸”),即汉语的“驿”之义。故而驿传在元代汉文文献中,也称驿站,由此产生了“驿站”的称呼。元代邮驿可上溯到蒙古国创始人成吉思汗时期。在世祖忽必烈之前,察合台汗已修好由山丹州起,经过河西走廊、畏兀儿境直到他的驻幕地阿力麻里附近之虎牙思的驿道。大规模的邮驿设置则开始于忽必烈时期。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公元1271年设燕京为大都,建国号为元。同时,在耶律楚材的主政下,颁布《站赤条划》,并以此为依据,统一蒙古站赤及汉地邮驿制度;适应统治中心的转移,规划以大都为中心的邮驿系统;建立以驿站为主体的马递网路和以急递铺为主体的步递网路。从而形成规模庞大、称雄一时的元代邮驿,沟通了中央和地方及地方间的联系。驿传站点星罗棋布,朝令夕至。元代驿站除了迎送使臣、提供食宿与交通工具外,平时也兼于运送贡品、行李等少量货物,战时还承担军需给养的运输任务。驿站系统于交通枢纽处还设有车站,专门运输金银、宝物、贡品等贵重急需的物资。驿传运输参照宋制,除以马匹递送为主体的驿站网外,还有一套以步递为主体的急递铺网,专门传送官方文书。
站户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站户的解释
元 代服役于站赤之户称站户。属通政院与中书兵部,并置驿令、提领等官管辖,不与民户相混,如有缺,由民户签补。每一提领所领站户,多则二三千,少则五百至七百。 《元史·兵志四》 :“站户阙乏逃亡,则又以时签补,且加赈恤焉。” 《元史·兵志四》 :“﹝ 中统 ﹞五年八月,诏:‘站户贫富不等,每户限四顷,除免税石,以供铺马祗应;已上地亩,全纳地税。’”
词语分解
站的解释 站 à 立,久立:站立。站岗。站起来。 停:站住。站住脚。 中途停留转运的地方:驿站。站台。火车站。起点站。 分支办事单位:保健站。防疫站。供应站。 坐 部首 :立; 户的解释 户 ù 一扇门,门:门户。窗户。户枢不蠹。夜不闭户。 人家:户口。户主。门户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户头。开户。 门第:门当户头。 姓。
通政院是干什么的?
元朝主管驿站(见站赤)的中央官署。大蒙古国时,各地驿站即由随处千户或达鲁花赤管民官管领,大汗任命管站官总其事。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汉地驿站事属中书省,由右三部分管。至元七年(1270),置诸站都统领使司,十三年,升为通政院,统领蒙古、汉地驿站。二十九年,通政院分官四员,于江南四省整理驿站,称行通政院,后撤销。至大四年(1311),罢通政院,以驿站事归兵部掌管。同年,复立通政院,只管蒙古驿站。延祐占七年(1320),恢复世祖旧制,全国驿站事皆归通政院。通政院秩从二品,分设大都、上都两院,置院使、同知、副使、佥院、同佥、判官、经历、都事等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