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壶中天地指的什么生肖和动物
- 2、壶中天地的典故
- 3、壶中天地的成语典故
壶中天地指的什么生肖和动物
兔。壶中天地指仙境、胜境或超尘脱俗的境界。嫦娥的玉兔是玉皇大帝送给嫦娥的守护神。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常年住在广寒宫里,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在这里看守月亮,四周寒冷。玉皇大帝觉得嫦娥一个人在这里,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就送了一只兔子陪她解闷,就这样嫦娥身边多了一只兔子,嫦娥也渐渐开心快乐起来。只有玉兔才能体会到在月亮里,那种清尘脱俗的感觉,仿佛是到了另一个世界。
壶中天地的典故
壶中天地语出《后汉书》费长房的故事:
费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椽。有老翁卖药于市,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翁曰:“子明日更来。”长房旦日果往,翁乃与俱入壶中。但见玉堂广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嘱不可与人言。后乃就长房楼上曰:“我仙 人也。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使十人扛之,犹不能举。翁笑而以一指提上。视器如有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长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为忧。翁知,乃断一青竹,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长房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殓之。长房立其傍,而众莫之见。于是随翁入山,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亦不恐。又卧长房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其上,众蛇竞来啮索,欲断,长房亦不移。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奈何?”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顷刻至矣。至当以杖投葛陂中。”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死久,惊讶不信。长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发冢剖杖棺,犹存焉。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又尝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鲊,须臾还,乃饭。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 。
上述的文字大概是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壶中天地的成语典故
壶中天地,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壶中天地的成语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注音】 hú zhōng tiān dì
【出处】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 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
【解释】 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道家生活
【结构 】偏正式
【近义词 】壶中日月、壶里乾坤
【押韵词 】不破不立、蛛丝虫迹、刀头舔蜜、积厚成器、猛虎添翼、以辞害意、铜头铁臂、痛自创艾、大破大立、了无惧意、......
【年代 】古代
典源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壶公》:“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买人曰: 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唯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长房乃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公受而不辞,如此积久,长房尤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谓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长房如其言即往。公语房曰:‘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公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昔处天曹,以公事不勤见责,因谪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后汉书·方术列传》亦载,文略,《云芨七签》卷二十八:“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释义用法
仙人壶公约费长房跳入壶 (葫芦) 中,见其中有“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另仙人施存,也有一壶,其中有日月天地,如同世间。后以此典形容仙家变化; 也用以指仙境或美妙清幽的山水胜境。
用典形式
【壶天】 宋·范成大:“方流桃花坞,窈窕入壶天。”元·罗庆:“壶天日月长在,云气满东南。”清·王夫之:“闲心遥寄水云边,莫问湖夭,自有壶天。”
【壶中】 唐·顾况:“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
【壶公】 宋·黄庭坚:“叶县飞来凫,壶公谪处天。”明·夏完淳:“高从巢父栖,下与壶公 饮。”
【一壶悬】 宋·张炎:“坐处清高风隔,全万境,一壶悬。”
【一壶藏】 唐·李商隐:“仙翁无定数,时入一壶藏。”
【入玉壶】 唐·李白:“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壶中天】 唐·李白:“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宋·陆游:“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壶中去】 宋·黄庭坚:“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壶中境】 宋·范成大:“尘埃不隔壶中境,功业犹关物外身。”
【壶公术】 唐·钱起:“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壶公壶】 清·杨守知:“刘伶大笑阮籍哭,直欲跃入壶公壶。”
【隐玉壶】 唐·李白:“君看昔日汝南市,白头仙人隐玉壶。”
【天地一壶】 唐·刘禹锡:“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日向壶中】 唐·韩偓:“花应洞里常时发,日向壶中特地长。”
【观世玉壶】 唐·陈子昂:“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卖药壶公】 宋·陆游:“种瓜溪父时时见,卖药壶公处处同。”
【壶中天地】 唐·元稹:“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唐·李商隐:“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宋·张元干:“醉听五鼓,休更听今古。壶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壶中日月】 宋·陆游:“掌上山川初入梦,壶中日月尚经年。”清·张照:“天上星辰欢会少, 壶中日月别离多。”
【天地入壶中】 宋·陆游:“先取山川来掌上,却移天地入壶中。”
【仙人碧玉壶】 宋·苏轼:“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问亲疏。”
【壶中仙家日】 唐·李商隐:“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
【壶中别有家】 唐·戴叔伦:“东城南陌频相见,应是壶中别有家。”
【壶内藏今古】 宋·张炎:“尘留不住,云留却住,壶内藏今古。”
【跳向一壶中】 唐·王维:“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壶中。”
壶中天地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云笈七签·二十八治》。
离成都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相传那里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据道家书籍记栽,被尊为正一天师的张道陵,曾经带着三百七十名弟子来到云台山修行。不久,张天师看到道观没人管理,就派弟子张申为云台道观主持。在张申的悉心管理下,云台道观的香火越来越兴旺了。
当时有个名叫施存的人,一心学道,想成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人。他听说云台山有张天师派驻的神仙壶公,便不远万里来到云台山向麦公学道。原来神仙壶公就是云台道观的主持张申,他所以称为神仙i公,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亊。
有一次,人们意外地发现,张申身上有一把酒壶,只要他念动咒语,壶中便会展现出日月星辰、蓝天大地、崇山峻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各种奇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到了晚上,张申把宝壶放在地上,念了咒语后,便钻进壶里住宿,尽悄享受里面的神仙世界。他把壶中的天地称为“壶”。所以,人们称他为“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