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民国大军阀陈烔明资料
- 2、十大军阀简介
- 3、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个人资料介绍
民国大军阀陈烔明资料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1]
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
1899年,中秀才;
1906年,到广州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1908以优等成绩毕业;1909年,任广东谘议局议员,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11月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加入同盟会;
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
1911年,任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属下的编制课裸长兼调度课副课长,又被确定负责率领一路选锋队进攻巡警教练公所。武昌起义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光复惠州;
1911年,广东军政府成立,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
1913年,宣布广东独立,声讨袁世凯,失败后逃往香港转赴新加坡;
1915年,联络一批原国民党人另立异帜,组织中华水利促成社,受到孙中山的严厉批评;
1916年,回到广东东江发动驻军和民军起义,参加讨袁斗争;
1917年,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授予其“定威将军”。后向孙中山表示“竭诚拥护”,参加护法运动,任援闽粤军总司令,占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建立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
1920年8月,率粤军从广西回粤,打败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1921年5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积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6月任援桂军总司令,进军广西,攻占广西全境。后阻挠孙中山到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破坏北伐;
1922年4月,拒绝前往梧州与孙中山面商北伐问题,并以辞去各职务相要挟,被孙中山免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内务郎总长三职。此后退居惠州,其部属叶举率“陈家军”主力回师广东,于6月16日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和粤秀楼。8月15日,陈炯明回到广州任粤军总司令;
1923年,被滇、桂、粤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赋军击败,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
1925年,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其所部后避居香港,后将美洲致公党改组为中国致公党;
1933年9月22日在香港病故。(1933年,陈炯明在贫困中病死于香港,竟然要用其母所备的棺木。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军政长官,结局如此凄惨,这是非常罕见的。)
十大军阀简介
1、袁世凯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是厚黑的典型。戊戌变法中,他假装支持变法,使“戊戌六君子”倒在血泊中,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演出一场“逼宫戏”,后又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2、段祺瑞
段祺瑞这只“北洋之虎”,皖系的巨魁,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十六年间,他三次出任国务总理,一直处于权利的核心,即使在他下台期间,仍能呼风唤雨,待机而出。他不搞阴谋,不搞谋杀,崇尚简朴,为政清廉。
3、曹锟
曹锟1985年投奔袁世凯新建陆军,很快成为“三洋三杰”之外的第三号人物。曹锟作为直系重要头目之一,在直、奉、皖三大派系中左右逢源,先是图谋副总统不成,后又拉拢奉系,打败皖系,最终谋取了直系军阀独掌北京政权。
4、张作霖
张作霖出身绿林,当过胡匪,因而被称为“胡帅”。由一个被清政府招抚的土匪头目,升至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王”,他还曾问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并当上国家元首。“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5、吴佩孚
吴佩孚师从名儒,得中秀才,他读了古今中外不少的书,不少的兵法,在军事上,他长于权术,善于临时应变,打败了许多敌人,曾得“长胜将军”的称号。吴佩孚在其戎马生涯中还做了许多的诗词,反映他得意时,失意时,苦闷时的心情。因此他称为秀才军阀是恰当的。
6、阎锡山
西王阎锡山经历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几个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他均能用他的权术或投靠袁世凯,或依附段祺瑞,或与中共合作,乃至与日本勾结来保全并扩展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而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这在中国近代军阀史上是少的。
7、张宗昌
张宗昌无知无识,人称“狗肉将军”,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当过土匪,后又在张作霖的卵翼下发迹。竟至拥有兵数十万成为山东的土皇帝。在他督鲁的三年间为恶甚多,人民对他恨之入骨。
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韩复榘在山东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
9、韩复榘
韩复榘由一个普通的士兵被提升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继张宗昌之后,他曾统治山东达七年之久。他自称“韩青天”,到处断案,却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话,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退弃山东,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9、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中,仅次李宗仁的第二号首脑人物。在众多的军阀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谋,满腹经纶而闻名,有“小诸葛”之称。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然而国民党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民党政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逝于台北。
10、陈炯明
陈炯明1911参加辛亥革命,因他极喜趋新弦奇,在当时的广东社会,就军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扩展资料:
一、词源出自《旧唐书·郭虔瓘传》有著名的汉末群雄、北洋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等。
近代意义上的“军阀”一词,是由梁启超从日本翻译而来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二、民国十大军阀相关的书籍《民国十大军阀》:
《民国十大军阀》书籍讲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成为中国现代军阀之祖。继之,大小军阀粉墨登场,拥兵自重,为抢夺地盘和各自利益大打出手,混战一团,狼烟四起,饿殍遍野,民不聊生。
《民国十大军阀》对民国时期形成的十个主要军阀进行梳理描述,全面介绍了这些军阀逐渐壮大,拥兵自重的历史,展现了这群风云人物的个性风格和传奇故事。这十大军阀为: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陆荣廷、龙云、刘湘、盛世才、马鸿逵、马步芳。
《民国十大军阀》其分十章,每一章集中叙述一个军阀人物。叙述脉络清晰,描写细致全面,史料运用准确,讲述生动活泼。通过对民国十大军阀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军阀们的兴衰历史,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华民国的变迁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国十大军阀
陈炯明简介 陈炯明个人资料介绍
1、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幼名捷,字赞三,又字月楼、竞存。广东海丰县白町乡人。粤系军事将领,中华民国时期军政代表人物之一。
2、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入县学,后在惠州读书,1898年考中秀才。1905年和1908年先后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广东法政学堂。早期思想激进,敢做敢为。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在香港召集同志准备东江起义,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旋与邓铿赴归善(今惠阳市)组织起义。11月6日,在淡水起义,打响东江起义的第一枪。二次革命中,宣布广东独立,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南洋。1916年在惠州附近成立了广东共和军总司令部,任总司令,参加护国。袁世凯死后,交出兵权,北上晋见段祺瑞、黎元洪,获“定威将军”称号。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率亲军组成援闽粤军。1918年1月,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率部入闽。1919年10月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反对孙中山北伐,鼓吹联省自治。后因反对北伐,且以辞职相威胁,被免去内政部长、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保留陆军部长。1922年6月指使所部叛变,炮轰孙中山驻地后回任粤军总司令。
3、1924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陈。陈炯明通电下野,退居香港,残部退往东江一带,后经广州国民政府两次东征,被彻底消灭。1925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3年9月22日,陈病逝于香港,翌年归葬于惠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