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唐朝诗人黄甫冉的诗词有哪些
- 2、春思 皇甫冉的千古名句
- 3、皇甫冉《春思》全诗及赏析
- 4、写春思的诗句
- 5、《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 6、春思皇甫冉拼音版
唐朝诗人黄甫冉的诗词有哪些
1、《春思》闺怨诗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2、《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唐·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
3、《横吹曲辞·出塞》
唐·皇甫冉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转念关山长,行看...
4、《相和歌辞·婕妤怨》
唐·皇甫冉
由来咏团扇,今与值秋风。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 早鸿闻上...
5、《送朱逸人》
唐·皇甫冉
时人多不见,出入五湖间。寄酒全吾道,移家爱远山。更看秋草暮,欲共...
6、《酬张二仲彝》
唐·皇甫冉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艰难十载别,羁旅...
7、《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唐·皇甫冉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高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
8、《同李司直诸公暑夜南馀馆》
唐·皇甫冉
何处多明月,津亭暑夜深。烟霞不可望,云树更沉沉。好是吴中隐,仍为...
9、《同李苏州伤美人》
唐·皇甫冉
玉佩石榴裙,当年嫁使君。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歌舞常无对,幽明...
10、《杂言迎神词二首·迎神》
唐·皇甫冉
启庭户,列芳鲜;目眇眇,心绵绵,因风托雨降琼筵。纷下拜,屡加笾,...
11、《落第后东游留别》
唐·皇甫冉
功成方自得,何事学干求。果以浮名误,深贻达士羞。九江连涨海,万里...
12、《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
唐·皇甫冉
汉之广矣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
13、《寄刘八山中》
唐·皇甫冉
东皋若近远,苦雨隔还期。闰岁风霜晚,山田收获迟。茅檐燕去后,樵路...
14、《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
唐·皇甫冉
麦秋中夏凉风起,送君西郊及沣水。孤烟远树动离心,隔岸江流若千里。...
15、《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唐·皇甫冉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黛中分远近,笔下...
16、《赠郑山人》
唐·皇甫冉
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乍见还州里,全非...
17、《福先寺寻湛然寺主不见》
唐·皇甫冉
寂然空伫立,往往报疏钟。高馆谁留客,东南二室峰。川原通霁色,田野...
18、《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唐·皇甫冉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泉声喧暗竹,草色...
19、《冬夜集赋得寒漏》
唐·皇甫冉
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出禁因风彻,萦窗共月来。偏将残濑杂,乍与...
20、《玄元观送李源李风还奉先华阴》
唐·皇甫冉
此去那知道路遥,寒原紫府上迢迢。莫辞别酒和琼液,乍唱离歌和凤箫。...
21、《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唐·皇甫冉
肃寺祠灵境,寻真到隐居。夤缘幽谷远,萧散白云馀。晚节持僧律,他年...
22、《秋夜寄所思》
唐·皇甫冉
寂寞坐遥夜,清风何处来。天高散骑省,月冷建章台。邻笛哀声急,城砧...
23、《送从弟豫贬远州(一作刘长卿诗,题作送从弟》
唐·皇甫冉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水与荆巫接,山通...
24、《送段明府》
唐·皇甫冉
遥夜此何其,霜空残杳霭。方嗟异乡别,暂是同公会。海林秋更疏,野水...
25、《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26、《见诸姬学玉台体》
唐·皇甫冉
艳唱召燕姬,清弦待卢女。由来道姓秦,谁不知家楚。传杯见目成,结带...
27、《题裴二十一新园(一作题裴固新园,又作裴周》
唐·皇甫冉
东郭访先生,西郊寻隐路。久为江南客,自有云阳树。已得闲园心,不知...
28、《寄高云》
唐·皇甫冉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独恋青山久,唯令...
29、《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唐·皇甫冉
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
30、《送归中丞使新罗》
唐·皇甫冉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暂喜孤山出,长愁...
31、《送唐别驾赴郢州》
唐·皇甫冉
莫叹辞家远,方看佐郡荣。长林通楚塞,高岭见秦城。雪向峣关下,人从...
32、《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
唐·皇甫冉
礼盛追崇日,人知友悌恩。旧居从代邸,新陇入文园。鸿宝仙书秘,龙旂...
33、《送庐山人归林虑山》
唐·皇甫冉
无论行远近,归向旧烟林。寥落人家少,青冥鸟道深。白云长满目,芳草...
34、《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唐·皇甫冉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澶漫沙中雪,依稀...
35、《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
唐·皇甫冉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幸遂温凊愿,其甘稼穑难。采芝供上药,拾槿...
36、《送窦叔向》
唐·皇甫冉
楚客怨逢秋,闲吟兴非一。弃官守贫病,作赋推文律。樵径未经霜,茅檐...
37、《寄刘方平大谷田家》
唐·皇甫冉
故山闻独往,樵路忆相从。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篱边颍阳道,竹外...
38、《送处州裴使君赴京》
唐·皇甫冉
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山行朝复夕,水宿...
39、《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
唐·皇甫冉
谢君临郡府,越国旧山川。访道三千界,当仁五百年。岩空驺驭响,树密...
40、《华清宫》
唐·皇甫冉
骊岫接新丰,岧峣驾翠空。凿山开秘殿,隐雾闭仙宫。绛阙犹栖凤,雕梁...
春思 皇甫冉的千古名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皇甫冉《春思》全诗及赏析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诗文解释】
莺啼、燕语传报新年来到,马邑、龙堆,路途有几千里。家住长安城中靠近汉代宫苑,心随着明月飞到了胡人的天地。织出锦字抒发长长的恨意,楼上的花枝笑看一个人独睡。请问窦宪车骑将军,什么时候班师回朝刻石记功?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词语解释】
层城:指京城。
旌:燕尾形旗。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作者
皇甫冉:〔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历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赏析】
《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这是一首闺怨诗,具有非战的色彩,抒写了新春时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全诗格调高昂,构思新巧,即景抒情,典雅大方。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写春思的诗句
1. 关于春思的诗句
关于春思的诗句 1.古诗《春思》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首五言古诗的题目是《春思》,一望而知,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内心世界的诗篇。按照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达习惯,大凡提到"春"字,一般都是语义双关的,其一,当然是指大自然的春天,其二,又可比喻男女之间的情爱。古时闺中女子每当春光明媚之际,其所思所想,自然是非出门在外的夫君莫属了。唐代诗人中有不少是善写思妇诗的行家里手,而有关少妇思春这一题材也真的留下了不少传神之作。如有"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就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一位原来无愁的"闺中少妇",因为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所以就把自己仔细地打扮了一番,登上高高的翠楼,去观赏外面的大好春光。谁知,这一看不打紧,烂漫的春光却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春思":后悔自己当初一个劲儿地鼓动丈夫到边关去建功立业,到头来,却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虚度了"青春"。不过,由于《闺怨》是用当时最流行的七绝形式创作的,因而呈现出一种比较表层的世俗的审美情感和趋向,也就是说流于通俗,而李白的这首《春思》,虽然属于同一题材,但因为体裁不同,是用五言古诗写的,所以在感情的抒发上,更加显得曲折委婉,一唱三叹。《闺怨》一看就是一首典型的唐诗,甚至毫无疑义是盛唐之作,而《春思》却给人以一种既古朴又隽秀的美感享受。清朝乾隆皇帝对这首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意思是说,从格调来说,与南朝齐梁间的民歌极为相似,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更多了几分含蓄与蕴藉,这种与《诗经》颇为相似的风格就是所谓的"古意"了。不过,在修辞上还是非常讲究的,运用了不同的对偶句式,开头是一般的工整的对法,"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紧接着便精心构造了一联颇见功力的"流水对","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这种艺术上的考究与锤炼,就是乾隆皇帝所肯定的"秀色"了
2.关于古诗《春思》的问题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 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 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 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 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3.李白的《春思》的诗句解释
诗的前两句沿袭了《诗经》中“兴”的艺术手法,然而又是对“兴”的超越。何为兴?《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且陨”,兴也。著名词学家叶嘉莹说:“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物不是本来的目的,而是一个引子。“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是为了牵出一段相思的痛苦,兴也。
但这两句又超越了传统的“兴”的局限。谁说那碧如丝的、压低了绿枝的繁茂不是两地的相思呢?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谁说相思不也在生长呢?“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的是愁,“如碧丝”“低绿枝”写的是相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心理格式塔使得这种景与心相贯一通。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如果平白的翻译也必然失去诗的韵味,“当你想要回家时,正是我思念你最痛苦的时候”,大约觉得有些不通畅。诗歌很有曲折的,大大咧咧粗略的对待诗歌不是正确的态度,非得有颗玲珑心不可。这两句的奥妙在于不是写“妾”是如何的思念“君”,而是“君”思念“妾”。明明自己思念亲人,却反说亲人如何的思念自己,这是唐诗里一个很重要的玄妙之处,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将这一技巧发挥到极致的是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李白这两句正是运用的这种写作技巧。这两句的合理翻译应该是:远方的你思念并想象我因为想你而痛苦的样子,使你伤心,动了回家的念头。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闺房来呢?女子在抱怨了,为什么抱怨呢?因为春天多么美好啊,你为什么要惹我起相思呢?其实是她自己惹起自己的相思,她却抱怨入罗纬的春风,女子的可爱情态跃然纸上。实际上,这种相思是怎么也摆脱不了的,根本就与春风无关,可以说,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引起她的绵绵相思。
4.有关李白《春思》这首诗的问题
春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注释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5.李白写的《春思》的单个字解释,和诗句意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词句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2、白话译文
燕地春草还是嫩如青丝,
秦地桑叶早已压弯绿枝。
当你怀念家乡盼望回归之时,
正是我深深想你柔肠寸断之时。
习习春风你我并不相识,
为何吹起了我的帐子?
3、赏析: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翻译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注释
当垆:卖酒。
酴醿: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笙歌:奏乐唱歌。
译文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鉴赏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2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古诗简介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翻译/译文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注释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4、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代妇女自称。
赏析/鉴赏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诗的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3
原文:
春思
朝代:唐朝
作者: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
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赏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4
玉楼春·春思
朝代:宋朝
作者: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冰清澄澈的池塘一汪碧绿。香径上的花儿已经落尽,就连落在小路上的花瓣也被风吹得老远。我的.相思太深,竟怨摇曳的游丝太短。整日里为相思煎熬,以致体瘦而衣带渐渐松缓。打开梳妆镜,镜如明月,不会骗人,镜中的人容颜已憔悴,等明日君归来看镜,亲自看一看我憔悴的容颜,便知我的一片深情。
注释
冰池晴绿:指池水碧绿。
罗带缓:因体瘦而衣带松。
奁(lian):镜匣。这里指镜子。
晴绿:指池水。
赏析:
在现存的词作里,严仁有词三十首,其中一半以上写闺情。“闺情”,在唐宋词里是写作量占多数的一种题材。这种词的表现手法多样,或雕琢,或白描,但有创意,新颖别致的倒为数不多。而本词却有其独到之处。
本词采用常见的上景下情的写法。但其写景却在动与静对比的同时,用暗示衬托出思妇的情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已深。“只在”两字暗示春风仅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的深闺
荠菜本是可食之野菜,而她无心踏青挑菜,以致听任荠菜长得遍地都是:“花繁”,不仅形容荠菜长得茂密,又从另一角度暗示了思妇因思春而无意游赏的心情。
词人借思妇的目光,将关注点转移到池塘和花径上。“冰池”指水面光洁如冰,莹澈清碧。“照还空”,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香径”写落花堆满小路,送来阵阵芳馨。“吹已断”,是说枝头花瓣都已被风吹落在地。从这一泓碧水、一条花径的静景场面中,衬托出思妇幽闺寂寞、尽日凝望的神态。这种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的写法,过渡到下片抒情,使得全词融为一体。
下片所写的相思之情,主要是以间接而曲折的手法来反映的。游丝,是飘荡于空中的昆虫之丝,说“恨游丝短”是用以反衬自己情意之长。由于相思而日益消瘦,亦不直接说出,只用“罗带缓”来暗示。
这种写法在《古乐府歌》:“离家日已远,衣带日趋缓。”中有表现。《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亦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之句,不过前者是游子口吻,后者是思妇之辞。这里间接地刻画出由于离别日久相思不已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结尾两句设想新奇,以构思别出心裁而为人称道,是承上面“罗带缓”而进一步悬拟他日归来相见时的情景。这样的手法更显示出相思之苦。词人并未使用直接诉陈因怀人而憔悴之语,而是曲折地说:梳妆匣里的圆镜不会欺人,待你归来之日可以看到思妇消瘦的容颜。这种间接的写法看似痴语,其实是至情的流露。本词运用反衬、暗示、间接等手法,使词意婉转层深,独具韵致。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5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译文】
黄莺在门外柳树梢啼唱,清明过后细雨纷纷飘零,还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儿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赏析一】
《清江引·春思》,元代张可久的散曲·小令。此曲的前两句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春怨》诗意点染出来的。“雨细清明后”,是从杜牧《清明》句意中浓缩出来的。接下来,“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承上,说不但思妇禁不起风雨,连游子也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
这句话也是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结语“梨花小窗人病酒”饶有余味,既照应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几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种种原因,又给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赏析二】
这支有名的小令,是写思妇在春残雨细的时候,想到韶华易逝,游子未归,因而借酒浇愁,去打发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两句,都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唐人的诗句。“黄莺乱啼门外柳”,是写思妇,是从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的诗意点染出来的。意思是说,她正想在那里“寻梦”,让那千种情思、万般缱绻在梦里得到满足,可那“不作美”的黄莺,好像故意为难似的在门外乱啼,使人不能成眠,无法在梦里补偿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雨细清明后”,是写行人,是思妇魂牵梦萦的对象,是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句意中浓缩出来的。妙在思妇被黄莺唤起,不是埋怨行人误了归期,而是关心游子在阴雨泥泞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况,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作者在这里引用唐人的诗句,有撮盐入水之妙。
“能消几日春”二句,是双承上面两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妇禁受不起几番风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样受不了离愁的折磨了。这句话也是从辛弃疾的“要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词意中点化出来,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的怅然无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损,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呢?这里着一“又”字,说明这样的两地相思,已经不是破题儿第一遭了。这跟作者的“总是伤春,不似年时镜中人,瘦损!瘦损!”《庆宣和·春思》乃同一机杼。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属不凡,下笔如有神助。
《春思》原文及翻译赏析6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翻译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
手种:亲手栽种。
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作者贬官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刘敞《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秋。”这可能对苏轼此词的用语有所影响,但苏轼实是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从而恰切地表达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句法超绝,逸笔宕开,留有丰富想象的余地。最后一句,主要还是以“小桥流水”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这首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春。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回京后,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
春思皇甫冉拼音版
春思皇甫冉拼音版如下:
chūn,si。
春思。
yng,tí,yàn,yǔ,bào,xn,nián,mǎ,yì,lóng,duī,lù,jǐ,qiān。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jiā,zhù,céng,chéng,lín,hàn,yuàn,xn,suí,míng,yuè,dào,hú,tiān。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jī,zhōng,jin,zì,lùn,cháng,hèn,lóu,shàng,huā,zhī,xiào,dú,mián。
机中锦字论长恨,机楼上花枝笑独眠。
wèi,wèn,yuán,róng,dòu,chē,jì,hé,shí,fǎn,pèi,lè,yān,rán。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皇甫冉简介:
皇甫冉(约717-约771年),字茂政,安定朝那(今甘肃省泾川县)。唐朝时期大臣,大历十才子之一,晋代高士皇甫谧之后。
聪颖好学,十岁属文,深受张九龄器重。天宝十五年,状元及第,授无锡县尉。大历初年,进入河南尹王缙幕府,历任左拾遗、右补阙。
约大历六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工于诗,其诗清新飘逸,多有飘泊之感。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