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军队,为何要分为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
每当我们说到希特勒之时,总是说它在二战中的德国,做到了“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任何制约他的存在。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从一些历史的小裂缝里不难看出这个定义有点“鲁莽”了。
希特勒虽然是大独裁者,但是从它掌权到柏林城破自杀之时,他始终没有彻彻底底的控制德国所有势力,其中他最不能抓住的莫过于德国的容克贵族们。
德国的前身是条顿骑士团,该骑士团是教皇手下的一个纯军事组织,每一名成员都是军人。1525前后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在波兰国王的帮助下,完成了骑士团的世俗化,成立了普鲁士公国。
至于如何世俗化,首先在信仰上改信路德宗,跟罗马教廷彻底划清界限,再而阿尔布雷希特向波兰国王效忠,波兰国王则给予阿尔布雷希特统治普鲁士地区的权力。
作为曾经的骑士团成员们,普鲁士的大公们为了拉拢他们,以及表彰他们对普鲁士这个国家建立,有着卓越的功勋,赐予了这些骑士们作为“贵族”的权力,不但给土地,还让这群人基本垄断军队兵源。
如此一来的直接结果即为容克贵族们几乎完全把持住了军队,成为德国军队这个枪杠子的最典型特征。1918年11月28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作为唯一可以压制容克贵族的存在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容克贵族几乎垄断了整个德国军界、政界。我们所熟知的让希特勒都忌惮三分的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就是典型的容克大贵族。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一路上为他的选举保驾护航的纳粹党私人武装“冲锋队”,在领袖恩斯特·罗姆的带领下人数膨胀到了250万,成为超过国防军的德国第一武装力量,且一度表示出了要“取代”国防军的意识。
面对来自冲锋队的威胁,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容克贵族们开始向希特勒软硬皆施,以国防军效忠希特勒为糖果,换取希特勒自断手臂,干掉冲锋队。
由于当时冲锋队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成规模的武器,根本无法跟国防军对抗,加之冲锋队忠于纳粹党,而非希特勒自己,于是希特勒在1934年6月发动大清算,处决了罗姆以及百余名冲锋队高层。
在威胁之下自断手臂,这是希特勒第一次领略到了传统容克贵族的能量。在此之后为了平衡自身跟容克贵族的实力比,希特勒将完全效忠自己的私人卫队不断扩大规模和武装化,进而演变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党卫队。
由于党卫队本身就是牵制国防军的存在,国防军往往十分看不起党卫军,认为他们只是走狗一般的存在。而党卫军这边因为跟希特勒走的近,也被钦点为了元首的“御林军”,往往在政治上自认为自己是高国防军一等,所以也看不起国防军。
党卫军是纳粹以及希特勒牵制容克贵族的产物,本身是一定以纳粹利益为先,而国防军往往是以容克贵族利益为先,因而在核心出发点不同的情况下,整个二战中二者都一定会分的很清楚,毕竟“道不合,不相为谋”,他们只是在让德国崛起的这个梦想下,因利益而勉强在一起而已。
纳粹党卫军为什么要佩戴骷髅戒指?
骷髅戒指是纳粹党卫军的一种标志性物品,并不是每一个纳粹党卫军的成员都有资格佩戴骷髅戒指,只有党卫军里面的佼佼者才能够佩戴骷髅戒指。骷髅戒指的实际意义相当于勋章,是党卫军优秀成员的荣誉的象征。骷髅戒指的推广者是臭名昭著的希姆莱,希姆莱是纳粹党的领导人之一,党卫军的实际控制人。在1933年圣诞节的时候,希姆莱为了奖励党卫军里面的优秀成员,以个人名义赠送了第一批骷髅戒指。到了1936年的时候,希姆莱将骷髅戒指作为党卫军的官方奖励,用来奖励勇敢优秀的老党卫军成员。骷髅戒指主要在纳粹的特殊节日中颁发,只有服役三年以上的老兵才能有机会获得。骷髅戒指级别要高于普通的战功勋章,低于希特勒亲自颁发的勋章,属于党卫军特有的一种奖章。同勋章不同,骷髅戒指不是终身制度的,假如佩戴骷髅戒指的人出现了不称职的现象,戒指会被希姆莱收回。骷髅戒指只能用来个人佩戴,既不能继承也不能拍卖。假如佩戴戒指的人死亡的话,那么家属需要将戒指上交给希姆莱,再由希姆莱统一把戒指放到一个专门收藏的山洞里面。
根据纳粹的官方记录,骷髅戒指前后颁发了大约20000枚左右,其中大部分都被收回,只有少量骷髅戒指流传到了现在。在纳粹节节败退的时候,希姆莱停止继续授予骷髅戒指,当时纳粹党卫军在各大战场上损失惨重,很多戒指都因为主人战死被希姆莱收回了。等到盟军攻入德国的时候,希姆莱知道戒指的特殊意义,他不想山洞落入盟军的手中,于是用高爆炸药炸毁了山洞。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没能找到希姆莱藏戒指的地方,大部分骷髅戒指都长眠在山洞里面。
骷髅戒指是党卫军内部比较高的荣誉,戒指属于一种不太明显的饰物,不像勋章那么的显眼,因此骷髅戒指虽然意义重大,却始终没能取代勋章的地位。党卫军的优秀军官在佩戴戒指的同时,还是更喜欢显眼的勋章。
二战时,纳粹德国军队为什么要分为政府军和纳粹党卫军?
德军之所以会分为纳粹党卫军和国防军两个部分,还是因为希特勒并不信任国防军,只有发展自己的亲信部队,能够帮助自己在政权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一、国防军的来历
二战时期的德军分为了纳粹德国军队和政府军,这是在一个国家下分成两种体系的军队。由于国防军是在一战失败后被遣送回国的,他们是在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需要组织军队,也就是说,他们是临时被抓过来充当国防军的。1921年,《凡尔赛条约》正式签订后,临时国防军又变成了自卫队一样的组织,他们有极强的防御性能。直到二战,希特勒上台后将他们改名为德国防卫军。国防军隶属国家,维护的是国家的安定。而并非是为特定的将领所服务,希特勒之所以能够轻易控制这群人,是因为在希特勒政府的支持下,这群国防军才得以有地位。国防军内部的组成人员都是普鲁士贵族,所以其实根本上希特勒控制的那一群人也只不过是国防军的编外人员。
二、纳粹党卫军的建立
希特勒参与德国总理竞选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国防军并不会协助希特勒完成他的宏图霸业,而希特勒本人也知道。所以他培养了自己的忠诚军队来替他扫平障碍。而这只冲锋队的诞生也是后来希特勒能够得以顺利登台的原因。国防军当时与这支冲锋队之间还产生了隔阂,他们声称若是希特勒想要得到大选的支持,需要放弃冲锋队。后来,由于冲锋队发展过于强大,国防军开始针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围剿运动,其中包括著名的长刀之夜行动。冲锋队在此次行动中被就地解散,以希莱姆的党卫军取而代之 。
三、纳粹党卫军的发展
希莱姆建立的党卫军,是以希特勒的意志为转移。在1934年的时候,参军人数已达5万多人。早期纳粹党卫军的筛选非常严格,可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对选拔士兵的要求也逐渐降低。纳粹党卫军在战术素养、武器装备等方面与国防军相比,都要相差甚远,希特勒运用职务之便将党卫军军官派去国防军中学习,以此不断改变那去党卫军,再后来一次次的战役中,纳粹党卫军也发挥出他们应有水平,由于信仰纳粹,让他们在一次次战争中都疯狂而战,最终也打了多次胜仗。
纳粹德国党卫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军队大约在1500万左右(其中1200万左右是纳粹德国军队)。战争初期兵力更少这个问题要分开说,先要弄清楚第三帝国和纳粹德国的关系。第三帝国是指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纳粹德国就是德国(1933-1945)。第三帝国的军队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特别是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这些德国周遍国家的外籍军士较多。(外籍兵的军装是有袖章标志区分的)。即使是在情况急剧恶化的1944年后期,第三帝国的军队仍然有900多万(也有说1100万),其中绝大部分是纳粹德国士兵。总的看来兵源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希特拉也一直有战斗下去的信心。但是仔细算起来,就捉襟见肘了。因为这其中,有500万在抵抗来自东方的反击,150万左右与盟军在法国,意大利展开城市对抗,60多万被铁托的游击队牵制在巴尔干半岛脱身不得。为了维系北欧洲的统治,在挪威,瑞典,丹麦也还有数十万的驻军。并且在这个时期,很多仆从国开始不听话了,像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些3流国家纷纷打算脱离第三帝国,所以还有部分军队被派去镇压和稳定这些地方的局势。德国本土也需要保留相当数量的军队守卫,不少于100万(1945年,单是帝都柏林一座城市,守卫军就有90万)。 到了1945年,数量有所下降,而且质量下降比较严重。因为看起来还保持着数百万的庞大数量军队,但很多战斗力太低。老弱病残和小孩占了一定的比例。很多军团失去了通信能力,相互无法联系,都是在各自为战,最后被一块块吃掉。 以上是战争末期的大概情况,如果是在战争中期,第三帝国的,当时没有美,苏两个大BOSS,德国不需要动员太庞大的兵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闪击前苏联之前,第三帝国总兵力大概是700-800万(其中500万是纳粹德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