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全诗
- 2、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
- 3、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啥
- 4、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是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全诗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如下:
作者:南宋·王正功《劝驾诗·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白话译文:
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山峰有如碧玉之簪,江水宛若青萝之带,其中意境,深远丰厚,值得仔细欣赏。文人取功名的志气要胜过军人作战的士气。文场上的较量就像战场一样激烈。就像对着强大敌人的关外虎豹,飞万里的鲲鹏一样。今天你们让我喜不自禁,双目增爽。祝愿各位如南斗六星一样,高悬天空,闪闪发光。
扩展资料:
碑上还刻着序言:“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提点刑狱权府事四明(王正功家乡一带有四明山)王正功作是诗,劝为之驾。
“劝驾”,劝人任职或做某事,是中国古代官员礼贤下士之举。劝,勉励的意思;驾,指推荐人才,愿亲自驾车相送至京师之意。
在《汉书·高帝纪下》中有这样一段话:“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
王正功的“劝为之驾”正是出自该典故。王诗序言的意思是他作为郡守(知府俗称“太守”、“郡守”),对辖地能考中11位举人感到高兴,特依例设鹿鸣宴,并勉励他们来年去京师参加会试、殿试,夺取功名。
王正功最先说出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两首诗都着重抒发劝勉之意。第一首诗以山水开头,第三句意为峨冠博带的儒生们共同响应明春礼部试(即礼闱,会试),第四句赞誉他们精通道艺,尾联祝贺他们赶考成功。
第二首前两句也是描写山水,颈联和颔联主要是祝颂之词,作者认为举人们像出征者一样士气高昂,他们前程不可限量。
在表扬了士子才能,描绘文场酣战,祝福他们前程远大之后,王正功倾吐自己的心情。“老眼摩挲顿增爽”,意思是这群英才让他喜不自禁,双目增爽。
王正功祝愿他们如南斗六星一样,高悬天空,闪闪发光。颂人才之盛的主题,至此得以完成。
两首诗中,均是起首两句(甚至一句)写景,以下篇幅多为说理,如“向来人物固难俦”、“策足谁非道艺流”等等,皆为议论口气。
两首诗大量运用典故,几乎字字有来历。这是宋时“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体现,也表现出宋诗以意胜、重在说理、生新瘦硬的风格。
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绝句,《劝驾诗》和他的作者王正功,就足以传之不朽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正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
独秀峰山下一岩洞石壁上刻有千古名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如下:
作者:南宋·王正功《劝驾诗·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鲲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也有其它诗人的作品:
遍游桂林山岩
[作者]
金武祥 (清)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啥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全诗如下:
遍游桂林山岩,清朝金武祥。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白话文:
仙人驾鸟云游才知道没有捏造事实,山道水路回环曲折好景在峰回路转之际。
桂林地区的山水美景真是天地第一,美到极点的漓江秋天就像一幅图画一样。
相关信息:
《桂林山水甲天下》原题是《劝驾诗》,作者为南宋王正功,名句出自他《劝驾诗》中的第二篇。近代文人好引用“桂林山水”的名句,但是皆不知其出处。
因为这个,从清末至80年代,近六十多年来,文坛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83年,桂林文物工作者清理“独秀锋”时,在一个岩洞口前的碑石上发现了该诗的全文,从此揭开了文坛一大谜团。找到了名句的源头。
王正功生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是一位生宁波籍的清官。王正功从绍兴二十四年开始,在江西宜黄县当地方官,花了近十七年时间才升至莆田知县,后来改任通判。宋宁宗嘉泰元年的时候,王正功已经六十八岁了,当时他是“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相当于省检察院长)。
桂林山水甲天下全诗是什么
全诗如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此句出自南宋一个叫王正功的官员之手。
译文: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山峰有如碧玉之簪,江水宛若青萝之带,其中意境,深远丰厚,值得仔细欣赏。文人取功名的志气要胜过军人作战的士气。文场上的较量就像战场一样激烈。就像对着强大敌人的关外虎豹,飞万里的鲲鹏一样。今天你们让我喜不自禁,双目增爽。祝愿各位如南斗六星一样,高悬天空,闪闪发光。
扩展资料:
近现代文人作品中,屡屡出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可这一诗句到底出自哪里,原作者是谁,曾长期困扰过不少研究者。
有人发现,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时任广南制置使兼静江府知府的李曾伯,在其《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写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的句子;清光绪八年(1882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写了一首《遍游桂林山岩》,把李曾伯的“桂林山川甲天下”中的“山川”改为“山水”。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处,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源于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的一音之转,也有人说它来自金武祥的诗句。直到有一天,一块石碑的出现,才终止了这场争论。
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时,一块自明清以来就没有被人发现的摩崖石刻。碑上的两首诗中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作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提点广南西路刑狱的鄞县人王正功。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近八百年的名句,终于重见天日。王正功的这句诗,要比李曾伯的早出约50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