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用直到才造句
1、直到快要考试时,我才知道要复习。
2、我先穿好衣服,接着去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七点半,才去上学。
3、我直到现在才把作业写完了。
4、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5、直到放学回到家,我才开始写作业。
6、无论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你没有信心,就一定不会成功,直到你肯定了自己,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7、小明每天起床就已经是七点了,直到七点三十分才准备去学校。
8、直到病人醒来了,高医生才离开医院。
9、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乖乖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
10、直到无法挽回,才想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1、直到出了事故,才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重要。
12、直到我与父母分别以后,我才明白世界上最爱我的就是父母。
13、他一直等到下雨了才走!他一直坐在地上,等到教官来了才站起来!
14、直到我的亲人去世,我才知道珍惜。
15、那位女同学一直在图书馆认真的.自习,直到深夜为止,才收拾好书包回寝室,真是个用功的女生啊!
16、直到他亲口说出来,我才知道这是真的。
17、小明学习十分勤奋,每天一回家就写作业,直到十一点才上床睡觉,难怪他的学习成绩这么好!
“直到…才…”如何造句?
1·直到我理解了老师对我说的道理,我才真正明白我哪里错了。
2·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才急急忙忙跑进教室。
3·直到无法挽回,才想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4.直到火车走远了,我才到达火车站。
5.直到毕业时,我们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
直到:(1)拼音 zhí dào
(2)基本解释
[directly arrive]∶径直抵达直到北京来学艺
[until;up to]∶一直到(多指时间)
直到半夜
他一直往梯子上爬,直到喘不过气
这一事故直到早晨才被发现
(3)详细解释
径直抵达。
宋 范成大 《重送文处厚因寄蜀父老》诗之二:“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宋 曾纡 《菩萨蛮·月夜》词:“山光冷浸清溪底,溪光直到柴门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有少年子弟慕他的,不远千里,直到 台州 来求一识面。”
2. 一直到(多指时间)。
《湘烟小录》附 清 李堂 《题朗玉兄<湘烟小录>后调寄国香慢》:“传唱直到如今。” 沙汀 《堰沟边》:“他工作了很久,直到快半夜了,这才轻轻吁一口气。”
直到才造句,直到才怎么造句
直到才造句如下:
1、直到天亮,大雨才慢慢停歇,真是胆战心惊的一晚啊.
2、不要直到我们考试失利才去认识我们的这种学习方法根本行不通?
3、直到病人醒来了,高医生才离开医院。
用“直到......才......”造句
1、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才乖乖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
2、直到听到胜利的号声,连长才欣慰的闭上了眼睛。
3、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才急急忙忙跑进教室。
4、直到病人醒来了,高医生才离开医院。
造句
引证解释:
把词组织成句子。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
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1]
注意事项:
1、内容积极向上;
2、不要有语病;
3、应短小精悍;
4、要求原创。
基本含义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造句发展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