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核弹之“父”是谁
中国核弹之“父:王淦昌。
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1956年他代表中国去苏联做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员,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种反物质,引起了全世界物理学界的轰动。后来相应国家号召,回到中国进行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王淦昌一生培育出十几名两弹一星元勋,50多名新中国院士。研究出了多项重要成果:探测中微子、宇宙线研究、两弹突破、惯性约束聚变。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1998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91岁。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我国为曾经在中国近代“两弹一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包括王淦昌在内的23位科学家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这23位元勋中有21位有留学经历,16位是博士,最终学历大都是国外顶级院校研究所。
截止到2019年4月,这23位元勋级人物,已经有20位过世,仍然在世的仅有三位: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淦昌 (两弹一星元勋)
核弹之父中国的核弹之父是谁?
中国核弹之父是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常熟,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简介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核弹之父指的是谁?
核弹之父指的是王淦昌院士。
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王淦昌院士,他被誉为中国的核弹之父,一生作出了很多伟大的科学成就,只可惜限于研发条件,多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为了中国的核武研发,这位一代宗师隐姓埋名长达28年。所以对于中国核武器能有今天的成就,最该感谢的就是这位王淦昌院士。
王淦昌院士简介。
生于上世纪末的王淦昌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建国前就已经做出了许多了不起的研究,建国后更是义无反顾地返回祖国,再后来更是参与了中国自己的核武器研发,成为了中国核弹之父。
在二战末期,为了加速结束战争,美对日使用了著名的"胖子"和"小男孩",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散去,足见核武器的威力之大,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核武器主要分为原子弹和氢弹,在日本引爆的两枚核武器的威力已经接近了美国在德日两国所投下的所有常规弹药威力的总和,足见其威力之巨大。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意识到,仅仅只有核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够将核武器投掷到目标的手段才行。
在二战结束后,包括轰炸机、核潜艇和火箭在内的各类可以用于发射或投掷核武器的重型装备的技术大大提高,其中火箭技术更是加快了人类步入宇宙的脚步。
对于中国来说,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从王淦昌院士参与进研发核武器的计划之后,中国自卫的实力显著增强。
无论是哪个国家在与中国发生争端时都会慎重考虑战争这个选项,其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使得中国的国防体系更趋于完善,核武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