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迷信?
迷信心理,就是一个人的一种精神信仰,而不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都是无法容忍质疑或嘲弄自己的信仰的,所以,如果你有诚心想劝说对方,想让对方摆脱封建迷信,那你首先就要表达出对于对方信仰的尊重,继而获得对方的信任。
人们对内心中认为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例如有人遇到困难时,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迷信是当今社会仍有市场的病态社会心理,它是反科学的愚昧心态与行为,必须加以制止。
迷信与宗教有明显的区别。
迷信和宗教在表面上似乎很相似,那包含着对超自然的认同与遵循,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从结构上看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有严格的组织、教规、教义与制度。宗教靠神职人员的专门传播而发展,有神学体系。宗教有着合法的地位。
而迷信与宗教正好相反,迷信不是通过正规的神学承认的组织来传播的,迷信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密切交织在一起,在传统和习俗中自下而上,在代与代的潜移默化中被继承,如画符念咒、驱鬼治病、以卜筮预测吉凶等。
迷信是什么意思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也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将不科学的事物认为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迷信”。
民间记载中,《记栗主杀贼事》(【清】潮声):“迷信者云:‘命中犯披麻,杀人不用刀。’”
佛学中迷信一词在唐朝译经师翻译文献时首次使用。
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
迷信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有些人从事科学工作,但他们也会抱某种“科学迷信”。
迷信的定义是什么?
迷信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一种偏执。比如人类的科技比以前看似好像有所很大进步,就把鬼神给否认掉了,竟然认为鬼神不存,因果没有,这就是迷信。
用科学取代教育,用科学取代自然,用科学取代人文,用科学成为上帝,这就是自我的放大,唯独我正确的最大的迷信。
所以,几乎所有人类,都处于迷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