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柏拉图学园教育,主要围绕什么学?
柏拉图学园教育,主要围绕形而上学和神学议题,几乎没有政治学。
自普罗提诺,以来,柏拉图学院的教育主要侧重于形而上学和神学,几乎没有政治学内容。美德的序列中有政治美德,但只是起点,更高的美德才是终点。因此,对《理想国》和《法义》的讨论主要涉及普罗克洛观点中的低阶问题。
所以《理想国》的解说是唯一一部没有受到简布里柯影响的现存作品,也就是对玄学和神学的论述较少。本书也分七卷,其中第六卷逐句解读《理想国》 卷十的厄尔神话,其余为与《理想国》相关的一些论文和讲义。
《理想国》中的主要题目是单独研究的,而不是逐句评论。其中对很多问题的关注也是后世《理想国》研究的重点。不同的是,他在解读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内容时,用了整体整体论的方法来解释,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整体论及其哲学意义,直到今天。
下面,根据普罗克洛系统的哲学创作和散文,我们来看看他的主要哲学思想以及他与其他柏拉图的思想联系。在谈到柏拉图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太一,时,普罗克洛强调,太一不仅仅是一个脱离我们的具体世界的简单的形而上学抽象,而是一个具有实践力量的东西,它可以将其超越性应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没有它,世界就没有统一,就无法凝聚。用他自己著名的《神学要义》中的话来说:
所有的多样性都以某种方式参与统一。假设不同的事物不参与统一。成为一个既不是整体也不是一部分;它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多元的东西,直到无限;这些无限的元素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成为无限多种的东西;因为如果多样的事物不参与任何统一,那么它们就不参与自身整体或个体部分的方式,所以它们在各个方面和整体上都是无限的。
这是通过反证法,说明具体多样的事物必然需要统一,而这种统一的来源不是它本身,而是太一为什么事物一定要统一?如果没有统一的保证,我们什么都不能知道,因为它们会无限分解。就像我们看到一只老虎和一只老鼠,它们被无限分解成部分后,都是电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的运动。那么,作为百兽之王,过街,的老虎和逃跑的老鼠没有区别,这和我们的常识是相悖的。
这种统一是需要的,我们实际上获得了它,因此可以推断,太一在统一和被承认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不是一种徒劳的预设。有了太一,我们不仅能看到树木,也看不到森林,我们不仅能看到差异,也看不到团结。相反,一切都变得混乱,无法得知。因此,普罗克洛得到了一个信条,太一无处不在,没有什么是它无法控制的。这一思想也来源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预设:一旦我们预设太一是一切事物的唯一根源,那么一切都根植于此。同理,与太一,相同但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至善',也与个体事物相关。普罗克洛说:每一件好事都倾向于团结参与者;一个统一的人是好事;至善和太一一样
因为如果说保存一切存在是属于至善的(也因为万物都向往至善),如果同样地,保存和拥有个体的存在是一种统一(因为一切只通过统一而存在),那么至善就使参与者成为一体而不管其表现如何,而参与者也凭借这种融合而拥有它们的存在。其次,如果把一切都保持在一起属于统一,那么它会通过表象使一切都完整。
那么,这样的融合状态对什么都好。然而,如果一体化本身是好的,所有好的东西都趋向于统一,那么不受限制的至善和不受限制的太一将合并成一个单一的原则,这使事物合而为一,并通过这样做使它们变得好。
因此,那些以某种方式远离善的事物被剥夺了它们所参与的统一性;同样,在统一中失去了份额的事物,也会受到分化的影响,其优劣也会被剥夺。善是整合,整合的善;至善是其中之一,太一是最初的爱好。
这是同一个原理。太一没有伦理意义,但至善是太一伦理意义的代言人。团结与善良相联系后,显示了太一与至善的关系,解释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善与善与至善,的关系,呼应了太一与具体事物的团结的关系。它还说,太一和至善积极参与具体事物的建设。具体事物有其正当的来源和保障。由此,“多”与“一”的关系得到加强,形而上学原理对世界多样性的解释力和对道德生活的指导能力也得到加强。
神学早在亚里士多德时,就与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对万物第一性原理的研究被称为神学。在普罗克洛神学中,有一种反映,后世称之为消极神学倾向。如上所述,一方面,他强调太一和至善对具体事物的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也强调太一至上和终极超越。
普罗克洛认为任何更高的理性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同时存在于任何地方。它无所不在是因为万物都有它,但不是因为它从不与它的无所不在相混淆,它总是把自己保持在超验的纯粹中。也就是说,太一虽然不仅是超然的,在本质上也是不可理解的,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局限,使他内敛而不完美。他在《柏拉图神学》说:但是,既然我们尽量用“至善”和“一”来形容他,我们也就给他起了“理”、“终极”或“父”的名字。我们必须原谅围绕这个不可言说的原则而产生的灵魂。她渴望见到他,渴望用理性的眼光谈论他,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同时,“一”的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巨大的,必须认为它超越了这样一种暗示。从这些东西中,我们可以得到柏拉图的神圣观念和与事物本身相对应的层次。我们可以说,这个命题的第一部分充分展现了大全王的单一性和超验性,简而言之,他并不等于万物。
因此,如果我们想到达太一和至善,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理性认知。根据普罗克洛,的说法,将我们与善联系起来,停止我们的活动和运动,并在最初的、不可言说的善的统一中建立所有神性的,是对上帝的信仰,它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将所有的神、所有的灵魂和所有快乐的灵魂与“至善'”联系在一起。
对至善的研究既不能是认知性的,也不能是不完整的,但是我们应该让我们自己上升到神圣的光,闭上我们的眼睛,从而逐渐在未知和神秘的存在中建立我们自己。这种信仰比认知活动更古老,不仅在我们身上,而且与神本身也是如此,所有的神都按照这个统一起来,所有的力量和过程都聚集在一个核心里。所以,这种最高的理解其实是一种信仰。
总之,普罗克洛的神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要义》和《柏拉图神学》中。《神学要义》其实是他的玄学入门,包括211个相关的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12个题目,论证了太一,没有任何统一的“许多”,是现实的最终原因,并建立了基本的形而上学概念结构,如原因和观点。第二部分论述了三种真正的原因:神(即“统一”或“统一”)、理性和灵魂。普罗克洛神学就是基于此。
苏格拉底_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什么关系?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至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约公元前427至公元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22年)均是卉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合称“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苏格拉底是两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对哲学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即“爱智慧”,因而,哲学家应当是“爱智慧”之人,而非“拥有智慧”之人。苏格拉底有雄辩之才,他经常在与人辩论的过程中,纠正对方错误的思想,并灌输以正确的思想。
作为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位公民,终其一生,苏格拉底对雅典及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抱有极大的爱。他关心国家和人的命运,将人作为“社会的人”加以研究,而非等同于树木的“自然的人”。他试图为人的以下品质找到定义:正义、不义、勇敢、懦弱、诚实、虚伪、智慧、平庸等;他更试图回答治理国家须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培养这些品质。在苏格拉底之前,吉希腊哲学始终致力于研究宇宙的本源,而自他开始,“伦理”意义上的人才开始正式进入哲学命题。所以,苏格拉底的哲学也被后世冠以“伦理哲学”之名,苏格拉底亦被视为两方哲学的分水岭。
但似乎大多数在后世看来对人类拥有变革之功的人,在当世,却往往遭受到最大程度的非议。苏格拉底在拥有狂热的崇拜者的同时,也拥有庞大的反对群体,并且,最终是这些反对者将苏格拉底推向死亡。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罪名是引进新神、腐蚀青年思想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苏格拉底真的在古希腊的信仰体系之外,引进了新的神,那么,这个神的名字便口L4作“爱”和“智慧”;如果说他真的腐蚀了青年们的思想,他只是用如何去辨别善恶是非、如何成为治国之才的教育去“腐蚀”他们。他拒绝了学生和拥戴者的营救,饮下毒酒而死,享年70岁。
苏格拉底一生并未留下著述,他的言行多见于学生的记载,这并不妨碍他留下许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名言。连“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如此一句浪漫无比的话,都是出自苏格拉底之口。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继其衣钵,承担起了对古希腊新哲学更进一步的探索责任。但在这之前,他经历了一段沉潜期。许是因为老师的死而对当局失望,许是为了远走忘记失去老师的痛苦,他选择离开雅典,去往亚平宁半岛、两西里岛、埃及等地游学,年届40才返回雅典,并创办了阿卡德摩斯(Academus,又译作阿卡德米)学院,即柏拉图学院,授数学、哲学、天文、音乐4科。据说,在柏拉图学院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不懂几何学者免进”。
提到柏拉图之名,我们怎么能忘记被我们称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认为,当灵魂摒弃肉体的罪恶时,人的心灵就会达到宁静,人的思想也会得到升华,在爱情中也一样。因而,在柏拉图的爱情观念里,精神层面的相交相合是纯洁的,拥有人性之美;而肉体之间的短暂交欢则是动物的本能。所以,后来的人们便将不以 *** 为目的的爱情称作“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一生潜心钻研哲学,著作等身。这些著作大都以对话体呈现,故被称为“对话录”,且其中又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进行的,从而成为研究苏格拉底的重要资料。当然,这也给后世的研究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如究竟哪些思想是苏格拉底的,哪些思想是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的自己的观点。较为人熟知的有《苏格拉底的申辩》《智士篇》《政治家篇》《智者篇》《法律篇》《理想国》《苏格拉底之死》等,其中,《理想国》全面涉及柏拉图所有的思想体系,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其代表作品。柏拉图的作品,往往以有趣的场景、生动的对话、鲜明的性格以及富于智慧的哲思著称,同时兼具哲学经典与文学作品的两重意义与价值。另外还有一些伪托柏拉图之名流传下来的著作,其实并非真是柏拉图的著作,但均有着极高的价值,如《米诺斯》《欧律克两亚斯》《泰戈斯》《克里托芬》《爱人》等。
在柏拉图创办的学校里,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其中之一便是亚里士多德。希腊新哲学之河源自苏格拉底,流经柏拉图,至亚里士多德时已集大成于其身。亚里士多德于17岁时由故乡——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的斯塔基拉来到雅典,就读于柏拉图创建的学院,经受柏拉图长达20年的教育,直到柏拉图逝世才离开雅典,开始了游历生涯。
后来,他受马其顿国王之邀,担任年幼的亚历lff大的老师;直至腓力二世去世后,亚里士多德才又回到雅典,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院。而那位曾经受教于亚里士多德的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在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国王后,迅速将马其顿王国发展成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亚历IfI大帝国。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虽然后世对他的基本定义是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但其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神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文学以及法学,早已经不囿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如逻辑学著作《工具论》、自然哲学著作《物理学》《气象学》等、美学著作《亚历Ljj大修辞学》等。他也是一位笔耕不辍之人。
由上可知,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更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亚里士多德的众多名言之中,有一句能够给后世之人带来巨大正能量的格言:“优秀是一种习惯。”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每一对里的后者,既与前者是师承关系,又对前者的思想进行了突破式的发展。
十二星座是四大学院
您好,十二星座是一种古老的占星术,它把天空分成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星座,这些星座分别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性格、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其他的东西。四大学院是指古希腊的四大学院,它们分别是:柏拉图学院、亚里士多德学院、苏格拉底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院。柏拉图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哲学,亚里士多德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数学,苏格拉底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学,而亚里士多德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
最早的文艺学校
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学院吧
拓展:
柏拉图学院成立于公元前387年,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办,位于雅典郊外的阿卡德梯。该学院的教学以哲学和数学为主,强调思辨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柏拉图学院的最著名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学院成立于公元前335年,由亚里士多德创办,位于雅典郊外的利科恩。该学院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哲学、逻辑、自然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亚里士多德学院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学院的影响
柏拉图学园为学术研究奠定了一种风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吕克昂学堂、亚历山大学宫,以及巴格达智慧宫,这些后来者无论在理念上、制度上,还是学术重心上,都有意识地模仿了柏拉图学园。就柏拉图学园对于科学的影响而言,最重要的时间在于其最初的百年之间,也就是柏拉图学园在数学上最为活跃的时期。
柏拉图在大学还受欢迎吗
柏拉图在大学受欢迎。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柏拉图学院注重启发式教学,课堂多采取对话方式,这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脉相承,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