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肠系膜动脉(肠系膜动脉栓塞临床表现)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肠系膜上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

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细小,经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行向右上,分为前、后两支,分别与胰十二指肠上前和上后动脉吻合。此动脉有时起自第一空肠动脉。

2、空、回肠动脉

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凸侧,约12-16支,行于肠系膜内。上位的分布于空肠叫做空肠动脉;下位的分布于回肠叫做回肠动脉。每条脉都分为升、降二支与相邻的肠动脉的升、降支吻合,形成第一级动弓。动脉弓的分支再吻合成二级弓,依次可形成三、四、五级弓。

3、中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在胰头下缘起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凹侧,随即进入横结肠系膜,行向右前方;分为左、右二支。右支行向右上,至结肠右曲处与右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左支向左行,与左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称为动脉弓。左、右支在行程中发出小支分布于横结肠。

4、右结肠动脉

在中结肠动脉起点下方起自肠系膜上脉,或与中结肠动脉共干起始,经腹后壁腹膜深面右行,在靠近升结肠左缘处分为升、降支。升支上行与中结肠脉右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回结肠动脉的上干吻合。该动脉发出小支分布于升结肠上2/3部和结肠右曲。

5、回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ileocolicartery为肠系膜上动脉凹侧最下方的分支,在腹后壁腹膜深面斜向右下行,一般分为上、下两干。上干与右结肠动脉降支吻合;下干下行与肠系膜上动脉的末端吻合成弓。

扩展资料

肠系膜上动脉约在第一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脾静脉和胰头的后方下行,跨过胰腺钩突的前方,在胰腺下缘和12指肠水平部之间进入小肠系膜根,斜行向右下,至右髂窝处其末端与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吻合。

肠系膜上动脉的主干呈向左侧稍凸的弓状,从弓的凸侧依次发出胰十二指肠动脉和十余支空、回肠动脉,从弓的凹侧依次发出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胰十二指肠下 4 空肠与回肠 5 回结肠 6 右结肠 7 中结肠 8 注意项

1 拼音

cháng xì mó shàng dòng mài

2 概述

肠系膜上动脉分布于除十二指肠上部以外的所有小肠、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以及阑尾和胰的一部分。它在腹腔干下方约14mm处发自主动脉前壁,该处通常正对第一腰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前方有脾静脉和胰体越过。它行向下前,越过胰钩突和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前方进入小肠系膜根,在小肠系膜内行向右髂窝,其末端与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吻合而终; 其整个行程略呈凸向前、下、左的弓状,并由肠系膜上神经丛所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有肠系膜上静脉伴行(彩图22)。肠系膜上动脉的起源可与腹腔干共干,根据不同报道,其出现率变动于0.7~4%,亦可能与脾动脉或肝总动脉共干。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固有动脉、副肝右动脉,肝动脉右支或脾动脉者都有报道。有时可见一纤维束,自肠系膜上动脉末段或下数回肠动脉之一连于脐部,这是沿卵黄管行走的胚胎动脉的遗迹,肠系膜上动脉有以下分支:

3 胰十二指肠下

是一细支,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上缘处发自肠系膜上动脉,或与第一空肠动脉共干而起。它通常行经肠系膜上静脉的后方,分为前后两支,分别经过胰头的前方和后方行向右上,分别与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吻合,发支供应胰头、胰钩突及相邻的十二指肠。

4 空肠与回肠

空肠动脉与回肠动脉是分布于空肠和回肠的11~20支或更多的分支,他们都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左侧壁,在小肠系膜内行向空肠和回肠。每支肠动脉首先分为两支,相邻肠动脉的分支吻合成动脉弓。动脉弓又发出分支,相邻支可吻合形成第二级动脉弓,这样重复分支吻合可以形成多达五级动脉弓;越靠近小肠末段,动脉弓的级数越多。从末一级动脉弓发出若干较细的直血管,经小肠系膜缘分布于肠壁。小肠的活动度颇大,动脉弓的存在可能有利于小肠的血液供给的畅通。个别肠动脉的大小有明显差异。小肠动脉弓有时出现中断现象(5.7%)和细弱点(15.7%)。

5 回结肠

回结肠动脉多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下缘处发自肠系膜上动脉。通常是一支,比较恒定。回结肠动脉在腹后壁腹膜深面斜向右至回盲区。它的终支分支形式,若不考虑阑尾动脉,则多呈对称型或襻型。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有: ①结肠支,行向上与右结肠动脉的分支吻合,发支分布于升结肠的下1/3分; ②盲肠动脉,前方两支,分布于盲肠; ③回肠动脉,分布于回肠末段;④阑尾动脉,以起自回结肠动脉干或襻的较多。阑尾动脉一般为一支(83%),也可能有两支。阑尾动脉多数经回肠的后方,行走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内,发支分布于阑尾。

6 右结肠

右结肠动脉在回结肠动脉上方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它常与回结肠动脉或中结肠动脉共干(34~54%),甚至缺如(26%)。它在腹后壁腹膜的深面横行向右,分为升降两支,分别与中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吻合,从吻合支发支分布于升结肠的上2/3分,到达结肠右曲。

7 中结肠

中结肠动脉在胰下缘附近自肠系脉上动脉发出。在横结肠系膜内行向下前,分为左右两支。左支,与起源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的分支吻合;右支,与右结肠动脉的分支吻合。从这些吻合支发支分布于横结肠的大部分,但一般都不到达结肠左曲。有时,中结肠动脉有2~3支(24.6%),靠右侧的一支通常认为是中结肠动脉,其余称为副中结肠动脉。结肠动脉沿结肠附近形成弓形吻合,称边缘动脉,由此发出直支分布于肠壁(见“肠系膜下动脉”条)。

8 注意项

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是营养肠系膜的重要的营养血管,保证了肠系膜的正常的工作。临床上会出现肠系膜血管堵塞的表现,患者常表现为急性的腹痛不适。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基本概述

疾病名称:肠系膜动脉栓塞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557.008 ICD-10:K55.003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别,诊断困难。若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栓子的来源有:

1.1 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心耳、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心肌梗死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形成的血栓脱落;

1.2 血管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

1.3 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

2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呈锐角相交,且分出较早,管腔较粗,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机会比肠系膜下动脉为多。栓子一旦堵塞动脉、且无侧枝循环提供血供时,其远端分支就发生痉挛。受累肠管发生急性缺血,呈苍白色。肠黏膜不易耐受缺血而坏死脱落。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血浆渗至肠壁,肠壁呈出血性梗死。大量血性液体(包括晶体和胶体)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循环血容量锐减。肠管缺血缺氧后的代谢产物和肠腔内的细菌、毒素被吸收,造成低血容量、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情急转直下。

3 如栓塞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入口处,可引起Treitz韧带以下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的缺血坏死。较常见的栓塞部位在结肠中动脉入口处以下,可引起大部分小肠坏死。如栓塞发生在肠曲的一个分支动脉而侧支循环又良好时,则该段肠曲可不发生坏死。如栓塞在肠曲的边缘动脉,则该段肠曲也会发生坏死。肠曲坏死后,肠腔扩张,肠壁浆膜失去光泽直至呈暗黑色,肠蠕动消失,出现血运性肠梗阻。

相关阅读

  • 不偏不倚什么意思,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什么意思
  • 思考人生的句子简短
  • 为道日损,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 关于亲情的句子简短大全
  • 关于思考的句子
  • 看海去哪里比较好,青岛看海去哪里比较好
  • 描写人生感悟的优美句子加赏析
  • 关于夏天聚会的文艺句子
  • 形容亲情温暖的句子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