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常用的温标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具有什么联系?
常见的有三种: 摄氏、华氏、热力学温标(绝对温度)。
三种的转化:摄氏温度 + 273.15 = 热力学温标温度。摄氏零度 = 华氏 32度, 两者间是线性关系,相对比例 为 9:5。
经验温标
早期的温标为经验温标,是借助于某一种物质的物理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1714年德国人法伦海脱,以水银为测温介质,以水银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为依据,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
他规定水的沸腾温度为212度,氯化氨和冰的混合物为0度,这两个固定点中间等分为212份,每一份为1度记作°F。这种标定温度的方法称为华氏温标。1740年瑞典人摄氏把冰点定为0度,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度。用这两个固定点来分度玻璃水银温度计,将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等分为100份,每一份为1度,记作℃。这种标定温度的方法称为摄氏温标。还有一些类似的经验温标,如兰氏、列氏等,都有各自相应的内容。
什么是“温标”?
温标:温度的“标尺”——依据温标就是测量一定的标准划分的温度标志,就象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标尺——“长标”一样,是一种人为的规定,或者叫做一种单位制。分华氏温标、绝对温标、摄氏温标
三大温标分别是
三大温标分别是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凯氏温标(K)。
摄氏温标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C,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摄氏温标=(华氏温标-32)÷1.8。其结冰点是0°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
1714年,荷兰人华伦海特制定了华氏温标,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度,这就是华氏温标,用符号F表示,这就是华氏温度。
凯氏温标最早由爱尔兰凯尔文(Lord Kelvin) 男爵提议,以K表示单位符号。绝对零度时的温度定为0K。水的三相点,即液体、固体、气体三态共存的温度定为273.16K。也作「克氏温标」、「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国内也称「开氏温标」、「绝对温标」、「热力学温标」。
温标历史: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将一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两者间均分成100个刻度,和现行的摄氏温标刚好相同。直到1743年才被修成现行的摄氏温标。
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以表彰摄氏的贡献。
1990国际温标(ITS-90)对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进行统一,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0℃=273.15K,划分不变。因此冰点并不严格等于0℃(1/10000级才有区别),水的沸点不严格等于100℃(0.01级才有区别)。
什么是温标 温标的含义
1、温标是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统一和准确而建立的一个用来衡量温度的标准尺度。温标是用数值来表示温度的一套规则,它确定了温度的单位。
2、各种温度计的数值都是由温标决定的。温度这个量比较特殊,它是利用一些物质的相平衡温度作为固定点刻在标尺上。固定点中间的温度值则利用一种函数关系来描述,称为内插函数(或称内插方程)。通常把温度计、固定点和内插方程叫做温标的三要素(或称为三个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