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如何解释
- 2、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 该诗句出自
- 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该诗句出自谁的入朝曲
- 4、请问"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出自哪里?
- 5、"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是什么地方
- 6、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谁写的?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如何解释
意思是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出自《入朝曲》,是萧齐诗人谢_所做的一首五言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原文如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_。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如下:
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
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词句注释如下:
(1)金陵: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
(3)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
扩展资料:
谢_从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中转王俭卫军东_祭酒,到公元490年(永明八年)迁随王镇西功曹以前,这段时间一直逗留京师,雍容藩邸。他同一群文朋诗友,经常诗酒往还,吟花诵月,生活相当安逸,仕途也比较顺利。
公元490年谢_27岁,青年诗人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这年八月,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谢_迁镇西功曹并转文学。赴荆州途中,他奉随王教写下了《鼓吹曲》十首。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
首联总揽形势,虚笔入篇。“江南”句言地理形势,“金陵”句言历史变迁。当时扬州,辖有江南广大土地,山川秀丽,物产富饶,统称江南。金陵即今南京市,为春秋时楚武王所置。秦始皇时,即有望气者称“金陵有王者之气”。而从三国孙吴到南朝萧齐,也有四朝建都于此。
可见金陵作为帝王之州,历史悠久。所以,诗人饱含激情,热烈赞颂当朝都城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江南佳丽之地,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帝都历史。这两句,一从空间横面着墨,描绘都城建业的地理形势;一从时空纵面措笔,概览金陵帝都历史迁延,笔触间闪烁着显赫、辉煌的气派,富于气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 该诗句出自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该诗句出自南北朝谢朓的《入朝曲》。这首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入朝曲》在乐府诗中属《鼓吹曲辞》,而《鼓吹曲辞》多为军中歌乐和宫廷宴乐,歌功颂德,鲜有佳品。谢朓此诗写帝京气象,虽不出“颂藩德”樊篱,格调却非同一般。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反映了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文选》卷二十八“乐府”中,在十首《鼓吹曲》中仅选此一篇,可说是很具慧眼的。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描写南京的诗句该诗句出自谁的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出自谢朓。
原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江南美丽富饶,女子灵秀,金陵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层层高楼,鳞次栉比。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遮掩住流经宫苑的河道。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入朝曲》是萧齐诗人谢朓所做的一首五言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造境宏伟高敞,措笔秀丽工整,语言清鲜流丽,反映出了青年谢朓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
作者简介:
谢朓,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创作。谢朓以其清逸流丽、工细自然的诗笔,描写了以宣城为中心的皖南山水,对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作了新的开拓和发展,给后来的唐诗以良好影响。
谢朓在世时已被誉为当世最出色的诗人。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谢朓是南齐一代山水诗的代表,开拓了自轩窗中观赏山水的新空间,词汇与技巧为其后的何逊、阴铿等诗人所借鉴,不少诗评家认为谢朓诗已具有唐诗风格。谢朓在宣城时,与友人合作联句,每人作4句,续成一首长诗。联句源出晋朝,谢朓的作品使联句更普及。
请问"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出自哪里?
分类: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解析:
题名: 入朝曲
作者: 谢朓
所属文学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
所属朝代: 魏晋南北朝时代
原文
入朝曲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②。
逶迤带绿水③,迢递起朱楼④。
飞甍夹驰道⑤,垂杨荫御沟⑥。
凝笳翼高盖⑦,叠鼓送华辀⑧。
献纳云台表⑨,功名良可收。
注释
①《入朝曲》,属乐府"鼓吹曲辞"。永明八年(409),谢朓从随王赴荆州途中奉王命写《鼓吹曲》十首,《入朝曲》是其中之一。本诗写金陵帝都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②"金陵"句: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称之为"帝王州"。金陵,又称建康、建业,今南京市。③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④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⑤飞甍(méng蒙):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⑥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也。"⑦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⑧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⑨"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建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汉光武帝曾以南宫云台作为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是什么地方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是指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古称金陵、建康。
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等朝代的都城,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km²,2016年建成区面积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万人,城镇人口678.14万人,城镇化率82%,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计划高校9所及学科25个,仅次于北京;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仅次于北京上海;两院院士81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87人,均居中国第三。
参考资料
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_百度百科:;fromid=2207627fromtitle=%E5%8D%97%E4%BA%AC%E5%B8%82#1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谁写的?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南北朝时期,萧齐诗人谢朓所做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为:
江南美丽富饶,女子灵秀,金陵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城墙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护城河,绿波荡漾,风光旖旎,层层高楼,鳞次栉比。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遮掩住流经宫苑的河道。
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
扩展资料:
公元490年谢脁27岁,青年诗人对功名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这年八月,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谢脁迁镇西功曹并转文学。迁随王镇西功曹以前,这段时间一直逗留京师,雍容藩邸。他同一群文朋诗友,经常诗酒往还,吟花诵月,生活相当安逸,仕途也比较顺利。
这年八月,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谢脁迁镇西功曹并转文学。赴荆州途中,他奉随王教写下了《鼓吹曲》十首。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本诗刻画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丽繁华和心系功名的进取精神,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谢朓此诗写帝京气象,虽不出“颂藩德”樊篱,格调却非同一般。气势高敞,语言鲜丽,对句工整。反映了青年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