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明光宗朱常洛的简单介绍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明光宗朱常洛简介【极品皇帝吧】

明光宗贞皇帝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泰昌元年八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泰昌元年九月初一)在位30天)。

明神宗素来不喜爱他,一度想废长立幼,甚至连梃击案这种意图谋害太子朱常洛的大案都可以不了了之。登基后郑贵妃送给朱常洛八个美女,他一夜连临幸数人,身体每况日下,登基十天之后,即泰昌元年八月初十,光宗就病倒了。服用李可灼进献的红丸之后,即位三十天的光宗暴毙,史称红丸案。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光宗暴毙不久朱常洛简介,魏忠贤等人意图把持朝政,坚持让李选侍待在乾清宫,导致杨涟、左光斗等人反对,最后李氏移居哕鸾宫,史称移宫案。

前后明朝三大案,无不与光宗紧密联系,使得他传奇色彩颇为浓厚。

朱常洛虽然在位一个月,但是仍有所作为,朱常洛登基后下诏停止征收矿税,撤回派往各地的内监,选拔补上各种废官,发白银一百万两来救济九边之民,补发辽东前线将士的军饷,天下都欢庆称颂。

为政举措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朱常洛在群臣的帮助下,也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废矿税、饷边防、补官缺。

首先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朱常洛简介,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其次是饷边防。朱常洛下令有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第三件事是补充官缺。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因此有人感慨朱常洛矫枉过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官满为患”的局面。

评价

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九边军队。同时,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

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下诏召回。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政治面貌即将出现。然而,宫中的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着,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朱常洛是什么人物?

朱常洛

明光宗(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为孝靖皇后王氏。

泰昌元年(1620年9月26日),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时年三十八岁,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明光宗朱常洛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生母是王恭妃。他的生母王恭妃原是李太后宫里的宫女,偶然机会被临幸就怀上了孩子,这才被册封为恭妃,同年诞下了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

简单说来,朱常洛是个意外,明神宗也没想到自己一时的风流就生下了这个长子,对于王恭妃更是一时兴起,没什么宠爱可言,因此明神宗也不喜欢这个长子,母子俩一直不受神宗待见,朱常洛全靠李太后和王皇后的庇护,才能好好的长大。

明神宗有个宠妃郑贵妃,郑贵妃育有一子皇三子朱常洵,神宗十分宠爱,一度想将其立为太子,遭到了李太后和群臣的反对,李太后和群臣更支持朱常洛。也因此明神宗跟群臣斗智斗勇多年,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才松口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坐的风雨飘摇的,随时有被废的可能。他的母亲王恭妃也没有所谓的母凭子贵,依然备受冷待。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一个月后,皇太子朱常洛继位,朱常洛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了婆,长期的压抑一下子得以释放,以至于登基后的他变得纵欲无度,终日淫乐,并且最终因此丧命,朱常洛死时距离登基实际上只有28天,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这让人措手不及,也因此明光宗被称为“一月皇帝”。

说到这里,其实小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朱常洛。评价一位帝王,我们对他的评价或是贤明,或者昏聩,或是曾作出了什么亮点的举动,可是这些都无法用在朱常洛身上。他的一生在备受冷待和如何保全自己的太子之位中度过,登基后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病倒驾崩了,比起他那个一生“精彩纷呈”的爹来说,朱常洛的一生可谓是毫无亮点。

小药丸害死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帝王,身为“都人之子”,他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处处受冷落,年间围绕着他展开的“国本之争”更使得他深陷囹圄,处境艰难。他即位仅月余就糊里糊涂地因为服用“红丸”这样的早期毒品去世,既令人惋惜又不值得同情。 儒弱太子    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生于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一日,母亲是当时身份地位极低的都人(宫人)王氏。朱翊钧对自己一时冲动宠幸宫女之事深以为 耻,所以对此事讳莫如深,直至事发后,李太后拿着《万历内起居注》亲自责问他时,他才不得不接纳这个自己并不想要的“恭妃”。由于母亲身份的卑微,身为 “都人之子”的朱常洛从一出生就备受父亲的歧视和冷落,这也注定了他坎坷离奇的命运。 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初四,朱常洛出阁 讲学。按照《大明会典》的规定,皇子要先举行册封大典,待确定身份后才能出阁讲学。此时的朱常洛已经13岁,但因为神宗迟迟不确立他的太子身份,出阁讲学 的典礼仪式“既不可据用东宫之仪,又不可下亲王之服”,一应礼仪全部从简,侍卫仪仗也一概免去,朱常洛也只能穿着常服讲学。按照惯例,开讲之后,寒暑两月 都要辍讲,但是神宗却以“功夫不可间断”为由取消了辍讲,并多次对朱常洛进行刁难和虐待。 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月十五日,神宗 在被迫无奈之下,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之所以最终被确立为皇室继承人,是万历一朝群臣长期劝请、争取的结果,但是在神宗的心目中,他并不是一个令人 满意的继承人,所以在册立朱常洛之后,朱翊钧仍然对他耿耿于怀,处处冷落。 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他母亲王恭妃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多少。恭 妃虽然为神宗诞下了一儿一女,但是却24年没有得到晋升,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6),皇长孙降生,才被晋封为皇贵妃,但在万历三十九年 (1611)又被革除。不但如此,神宗还将王氏幽禁起来,没有他的准许,朱常洛母子便不能见面。王氏每天以泪洗面,不久双目失明。万历三十九年,王氏病势 垂危,朱常洛几次乞请,神宗才同意他前往探视。王氏死后,神宗迟迟不肯发丧,丧礼的规格也比贵妃还低,她被葬在远离神宗陵寝的天寿山,陵园内不但没有人守 灵,也没有瞻地。神宗对于王氏的无情和鄙薄,实际上是借此对朱常洛进行侮辱。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光宗继位后,才将王氏追封为皇太后,并迁葬定 陵,与神宗合葬。 梃击风波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下午,一位彪形大汉手持枣木棍闯进了朱常洛居住的慈 庆宫。此时宫门处只有两名年老的太监把守,其中一位太监被当场击倒,另一位太监吓得失魂落魄,不知所措。待大汉来到殿檐下、准备进入宫内时,闻讯赶来的太 监们才将他擒住,送交东华门卫士看管。朱常洛得到消息后心惊胆战,直至第二天才将事情报给了神宗,朱翊钧立即下令严审梃击者。这就是被列为了明宫三大案之 一的“梃击案”。慈庆宫是太子的居所,有人行刺太子,很多东林党出身的官员将这件事与郑贵妃联系起来,认为“情境叵测”,必须从严处理。而以浙党为首的官 员极力为郑贵妃开脱,一时间明朝的党争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郑贵妃此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恐慌,便急忙寻求神宗的庇护,甚至不顾中宫礼仪,在朱 翊钧面前赤着双脚,指天发誓,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无辜”。神宗虽然袒护贵妃,无奈朝中群情激昂,舆论沸腾,只得让郑贵妃当面向朱常洛解释清楚, 让皇太子出面平息这件事情,郑贵妃只得从命。这一招果然起了效果,朱常洛从来没有受过如此的重视,所以当郑贵妃来见他时,朱常洛很是受宠若惊。朱常洛生性 怯懦、心慈手软,尽管他对郑贵妃的所作所为早有不满,但是慑于父亲的威严,也被郑氏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他当即表示将出面调停此事。这时的朱常洛早已经看透 了神宗的心思,此时他便提出,对于梃击一案,为了不波及无辜,仅将主犯治罪即可。至此,梃击案草草了解,尽管郑贵妃有诸多嫌疑,但是始终没有足够的证据证 明她就是幕后的主谋,因此被后世列为“明宫三案”之一。 短命帝王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奄奄一 息的神宗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历经磨难的朱常洛终于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泰昌元年(朱常洛即位一个月即去世,熹宗即位后将万历四十八 年八月至十二月定位泰昌元年),史称光宗,成为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继位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力图挽回神宗长期横征暴敛、庸政误国 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比如他从内库调集白银两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关将士,还起用了许多被贬黜的东林党人,打破了“浙党”单独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这些小打 小闹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明王朝日渐衰落的大趋势。 朱常洛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父亲的冷酷无情和宫廷的危乱使得他终日惶 惶不得安宁,忧郁苦闷,未尝得志。他除了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前途之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近侍的引导下,借酒色消愁解闷,消磨时间,以弥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 尽管神宗不喜欢朱常洛,将他幽禁深宫长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不断打压他,但在生活上他又尽量满足朱常洛的所有要求。早在选太子妃的时候,神宗就格外关照朱 常洛,下令为他多选名媛淑女。在众多美女佳丽的陪伴下,朱常洛度过了难熬的东宫岁月,结果是正值壮年,身体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神 宗去世以后,郑贵妃“惧上以福王事衔己”,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一反过去的常态,想尽一切办法讨好朱常洛。深知朱常洛性情的她除了赠送大量珍宝以外,又献 上了八名美女。结果,“未十日,帝患病”,朱常洛由于纵欲过度,使得祸从贪色起,并最终因此而丧命,并且引出了明宫的另一桩疑案——红丸案。 红丸丧命    朱常洛的体质本来就比较弱,加之长期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已然受损。他登基之初政务繁忙,但是生活仍然非常放纵,经常“以女乐承应”,每天都要有美 女伺候。起初,朱常洛尚且能勉强理朝视事,但是到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初十,就觉得头晕心悸、四肢无力,经过御医的诊视也毫不见效。八月十一 日,是朱常洛的生日,时称“万寿节”,原本应该隆重庆祝,朱常洛因病体难支而取消了所有活动。八月十二日,朱常洛强打精神到文华门理事。群臣一看,已经是 “圣容顿减”“不似登基之时”了。八月十四日,朱常洛病重,调御药房提督官崔文升诊视。不知什么原因,向来医术高明的他给朱常洛下了一服以大黄为主要成分 的泄药。结果,朱常洛在一夜之间竟下泄三四十次,粪便“支离床褥间”,头目眩晕,卧床不起,病情迅速恶化。八月二十三日,朱常洛在病榻上召见了阁臣,命皇 长子朱由校出来会见诸臣,显然已经是在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了。 其时,朱常洛病入膏肓的消息不胫而走,鸿胪寺丞李可灼向首辅方从哲自 荐,说自己炼制了一种仙丹,可以医治朱常洛的病。很快,朱常洛就知道了这件事,病入膏肓的他对此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要召见李可灼。八月二十九日,朱常洛 最后一次召见阁臣,在交代完后事后,对人世万分留恋的朱常洛急切地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他不顾群臣的劝谏,急速召李可灼进宫。李可灼入宫后,为朱 常洛诊了脉,并谈起病源及医治之法,朱常洛听后喜出望外,命李可灼赶快进药。在场的大臣叮嘱李可灼用药要谨慎,命他与御医共同商议进药之事,但是御医与李 可灼的意见有分歧,双方一直争论不休。到了中午,一心想求长生的朱常洛又派人催促李可灼进药,李可灼遂进一颗红丸。朱常洛服下红丸后,不但止了喘,且“暖 润舒畅”“思饮食”。不久,宫中又传出圣旨,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丸,此时御医们都不同意,朱常洛似乎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连催几次,李可灼只好又进了一丸 红丸。朝臣们此时以为朱常洛已经转危为安,于是纷纷“欢跃而退”,不料到了九月三十日的清晨,宫中就传出了朱常洛驾崩的消息。 朱常洛 死后,朝中议论纷纷,围绕着“红丸”一案,东林党和浙党纷争再起。为朱常洛视诊的崔文升原是郑贵妃的宫中太监,而向朱常洛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则是由一贯依附 郑贵妃的方从哲引荐的。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立即将矛头对准了以方从哲为首的“浙党”,说朱常洛之死“全是用药差误所致”,与朱常洛好色纵欲没有任何关 系。最终东林党人通过维护朱常洛的名誉,击败政敌方从哲,改变了浙党把持朝政的局面。 朱长洛做了近20年的太子,可谓历尽艰辛,但是 登基仅仅—个月就因荒淫无度致病,后误服红丸而死,终年36岁,是明朝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史称“一月天子”。朱常洛去世时,神宗朱翊钧的尸棺尚未埋葬, 朱常洛本人的地宫尚未动工,无奈之下,只得在景泰陵的废址上重建新陵,名为庆陵。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历史上真实的朱常洛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历史上真实的朱常洛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朱常洛生在明万历十年(1582年),母亲恭妃程氏原是慈圣太后的婢女。它的家世和父亲明神宗类似,全是父王不经意宠幸婢女为之。但是虽然都是宠幸,明穆宗会比明神宗承担责任。明神宗认为这个皇太子的出世是他的一件龌龊事。这一意识持续了三十九年,直至明神宗过世。因而朱常洛一生无法得到父亲的爱。

明神宗宠溺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却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所杀)视若掌上明珠家居。因而神宗便有废长立幼的念头。他起先违背了古制册立郑氏为妃,而没有册立长子的母亲。没多久又给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太子都受封王以降低长子地位,为诸臣所阻没成功。

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两个人择一三十而立的问题上,因彼此角逐猛烈,推迟了十余年,直到明嘉靖二十九年(1601年),在诸臣的竭力谏争和慈圣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封为帝太子。这一事件,史称之为“国本之战”。朱常洛成为太子后,朝里党争和深宫纠纷案件自始至终都是在威协着他太子地位。贵在朱常洛各个方面的主要表现中规版中距,让明神宗无话可说。

就在那太子之职逐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宫中却出现了“梃击案”。明嘉靖四十三年(1615年),蓟州(今天津市蓟县)男人张差持梃闯进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提前准备刺杀,被东宫门宦官把握住后,他起先装疯卖傻,后又供认是郑贵妃手下的宦官庞保、刘成所授意并引进太子寝殿。世人认为是郑贵妃为了能想让他的儿子走上太子位置而欲暗害朱常洛,朝议烧开。

神宗和太子都不愿追责,仅以疯癫奸徒的罪名杀掉了张差,杖去世了庞保、王洪。将本案匆匆了断。但是到底本案是否为郑贵妃授意,并没有结论。本案变成了明宫三要案之一。公年1620年(明嘉靖四十八年)八月明神宗病故,朱常洛交于月丙午日称帝。改年号为“泰昌”。

朱常洛称帝后,作出了一系列摒弃弊政的改革

他发内帑犒赏边疆官兵,尽管九牛一毛,却也是万厉朝难以看到的。他罢除开万厉朝的矿税,这类税款曾一度使生灵涂炭,民变跌起。同时也政治改革,将因为劝谏而惹恼皇上的官员统统释放出来,官复原职。应对万厉后半期高官匮乏的现象,朱常洛重树纲纪,破格提拔了一批一个新的官员,补充了缺额,使朝廷有了些有起色。

但朱常洛每日进宫却沉到女色,再加上继位之时政务服务忙碌及人体赢弱,不上一月就病倒了

经内医崔文升诊视,服用了泄药。泰昌帝一日一夜竟拉肚子达43次,病况日趋恶变,不敢再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敬献二粒红丸,泰昌帝使用了第一粒,喘气缓解,食欲大开,病况稍见转好,然后再服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厥去,于第二天早晨病逝。因为皇上服食红丸丧命,红丸究竟是什么药,是不是有害,崔文升为何要向皇上进泄药,这种早已没法搞清。

有些人说这红丸要用女人月经血和人参鹿茸结合成的,初服精神实质当然为之一振,但是他不堪入目猛补,因此去世;有些人则因郑贵妃请封太后而不能,认为是她授意李可灼中的毒。这件事情世称红丸案,本案最终没有下文,变成明宫又一要案。

泰昌帝做皇上仅一个月,世称“一月君王”。这时万历帝尸棺尚未埋葬,泰昌帝地宫也不可能短时间速学。迫不得已,就在那原北京昌平景泰陵的废址上复建新陵,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再次整修,八月竣工,九月下葬,名叫庆陵。庆陵中随葬的有孝元、孝和、孝纯三个王后。

朱常洛举办登基大典后仅十天,其实就是泰昌年间(1620年)八月初十日,就一病不起

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庆典活动。泰昌年间(1620年)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丞相方从哲等十三人入宫,让皇长子出去见她们,颇具托孤的意味并宣布将崔文升赶出皇宫。泰昌年间九月初一日(1620年9月26日)五更,朱常洛病逝。在朱常洛去世后,它的两个孩子——朱由校、朱由检陆续登基称帝。

因而,针对明光宗朱常洛而言,当政时长仅有29天,这促进他被后代称作“一月君王”。在明朝历史上,明光宗也因此变成当政时长最少的皇帝了。对于此事,在笔者看来,假如明光宗朱常洛的当政时间能更久一点,全部明朝的综合国力有希望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这无疑会增加明代它的存在时长。

从成长中的性格缺陷,看“一月天子”的惨淡人生——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因为登基时间只有一个月(29天),所以其执政生涯的史料非常缺乏,后世能谈论的也就是几道谕令而已。但是作为一个皇子,在晚明动荡的朝局里,他又是一个旋涡式的中心人物,大量的人事围绕着他而发酵。

对于这位“一月天子”,朝史暮想还是有些话想和大家聊聊的。抛开晚明朝政的混乱,权力的尔虞我诈,朱常洛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艰难险阻的成长环境,都是造就了朱常洛人生悲剧的重要成因。我们试着撕下史料繁杂的外衣,回归到人物本身,去探究朱常洛一生悲欢荣辱,探析其性格特点与悲剧人生的因果循环。

万历九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去慈宁宫给母亲李太后请安,适逢李太后不在。少年天子邂逅了17岁的宫女王氏,便是一番春花雪月。宫女王氏,即朱常洛生母,王恭妃。次年,皇长子朱常洛降生。

与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尽管对于王恭妃,万历始终心存芥蒂,很是看不上其宫女的出身,但 对于降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万历一开始是表现出足够疼爱的。

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朱常洛诞生,于八月十二日万历便下旨:

朱常洛一出生,万历就打算热闹热闹,调拨钱款赏用。比如当时内阁的张思维,申时行,都得到了赏赐。万历还派出大批勋贵,去宗庙祭告,隆重地接受群臣的道贺。

满月的时候,按照传统,朱常洛需要剃胎发,这种小事情,万历居然也亲自过问:

皇长子马上要满月了,礼部要对皇长子剃胎发的事情上足够重视。同时,万历命令内阁给皇长子取名。内阁提供了两套选择方案,万历都没看中,最后自己出马,定下“洛”字。

由以上种种史料来看,万历对皇长子朱常洛一开始是疼爱有加的,对于朱常洛的出生,也是满怀欣喜的。但这一切,都因为另一个儿子的降临而改变。

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已经虚龄五岁的朱常洛正睡得香甜,忽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喊声划破了禁宫的宁静。郑贵妃诞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皇二子早夭)

同年,内阁首辅申时行上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至此拉锯近三十年的“国本之争”正式拉开帷幕。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万历对朱常洛及王恭妃,开始变得冷漠。

很多朋友奇怪,老话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万历给予两个儿子的待遇,差别如此之大。朝史暮想认为,原因如下:

其二,万历因为少年时,经受母亲李太后和张居正等人的严苛管教,有很强的叛逆心 。而朝臣们请立朱常洛为太子,并且预设好了各种相关流程事宜,导致万历叛逆心起。

其三,朱常洵从性格上更加像万历,而父亲一般都喜欢和自己相像的儿子。

其四,朱常洛自幼体弱。 即使是封建 社会 的第一家庭,皇子幼年夭折也是常情。

我们看看朱常洛和母亲遭受的待遇。

朱常洛在十三岁之前,一直都和母亲王恭妃住在一起。所居宫殿是嫔妃里最偏的,用度是最少的,侍奉的宫人年纪是最大的。事实上,作为诞下皇长子的王恭妃,几乎处在打入冷宫的状态。

相反郑贵妃呢?万历朝有两个太后,王皇后侍奉嫡母,郑贵妃(即文中翼坤)侍奉生母,其他嫔妃都不准参与,连见面都不准。

郑贵妃仗着万历的宠爱,经常会当众讥笑王恭妃的出身,指责她趁万历年少时故意引诱万历。并时常派遣宫女太监监视这对母子。枕头风肯定是没少吹,造谣的事情也没少干。

有一次,郑贵妃向万历告黑状,说朱常洛常年待在母亲寝宫,恐有违背人伦之事。万历大怒,派人去查验。王恭妃得知来人来意,不禁失声痛哭,曾言自己把朱常洛看管得这么紧,就是怕有人要陷害自己儿子,却没想到还是躲不过。

朱常洛跟着母亲,受尽了父亲的冷落,郑贵妃的迫害,宫人的白眼,物质的匮乏,如此的成长环境,也就养成了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性格。

有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朱常洛软弱的个性。

万历三十九年,王恭妃病重。朱常洛请旨进宫看望,谁都知道这次诀别就是生死之分。

朱常洛坐在病榻旁,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泪流不止。母亲即将离世,做儿子的自当有千言万语。可王恭妃却制止了朱常洛开口,史料的原话是“郑家有人在此“。原来郑贵妃派人在听墙根。

而朱常洛居然就真的没有开口说一个字,只是静静地看着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次是万历病重。按理说,皇帝病危,太子这个时候需要陪在旁边,一则显示孝心,二则需要聆听皇帝的最后教诲。但也许是万历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朱常洛并没有收到召见的旨意。

是夜,朱常洛徘徊在万历的寝宫外,踌躇不已,却始终不敢进去。后来是在给事中杨涟力劝之下,并且找好了借口,才敢进入。

万历驾崩前,曾经要求朱常洛把郑贵妃封为皇太后。登基后的朱常洛便把这件事情转到了礼部这边。礼部官员圆滑地糊弄了过去,事情便不了了之。而到了朱常洛病重托孤的时候,居然自己再次主动提出这件事情,弄得身边的一众朝臣非常不解。

意思是,之前父皇要求我把郑贵妃升为太后,我本是一个孝顺的人,这件事情一直被你们拖着。现在你们商量下,把这事落实了。

要知道在当时,朱常洛已经逝世的生母,王恭妃,其封号也只是一个皇贵妃。而对于一直迫害他的郑贵妃,朱常洛在交代后事的时候居然还记得升他为皇太后。

当然,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朱常洛胆小而缺少担当 , 且郑贵妃在他幼年时期,埋下了严重的心里阴影 , 哪怕在做了皇帝后,甚至临终前,依然潜意识地不敢忤逆郑贵妃的意见。由此亦可见,除了软弱之外,朱常洛非常缺乏原则性。

同样都是皇帝的儿子,在生活待遇上,朱常洛和朱常洵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朝史暮想没有找到关于朱常洛生活待遇用度上的确切史料,但是有一些侧面例子可以引证。

埋葬万历的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进行过考古挖掘的。其中埋葬着万历,陈皇后以及王恭妃。王恭妃是后来被明熹宗(朱由校,朱常洛儿子)移葬过来的。

在整理出土的文物时,王恭妃随身埋葬的物品,除了一身着装,一顶凤冠,稍微拿的出手的只是一把规格一般的镀金壶。而且从其损耗程度来看,应该是王恭妃用了很久的东西。

母亲如此,作为儿子的朱常洛境遇相信不会太好。

还有著名的“梃击案”。一个乡野村夫,居然拿着一根木棍就能闯进朱常洛的宫殿搞暗杀。要知道,皇宫重地,警卫森严,就算是普通的政府衙门,也配几个衙役做安保吧。朱常洛这呢?只有几个上了年纪,被淘汰的老太监。

还有朱常洛出阁读书的时候,天气寒冷,朱常洛冻得全身发抖。随侍的太监居然连火盆都不给准备。后来在老师的严厉责问下,几个太监才勉为其难地点了炭盆取暖。

与之相比,朱常洵的日子就太好过了。朱常洵大婚的时候,总共耗费银两近二十万两。而万历自己大婚,只用了七万两,更别说给朱常洵兴建的王府,大量的赡养庄田和赏赐。

从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发现,朱常洛的物质供给,其实是非常贫乏的,甚至很可能是所有王子里混的最惨的那一个。

如果仅仅是物质匮乏还能克服,但是作为皇长子的朱常洛,时刻都保持着强大的心理压力。 父亲不喜欢自己,郑贵妃和朱常洵在一旁的虎视眈眈,朝中大臣即使把舆论闹得捅破了天,父亲不想立自己为太子,就是能够一直拖着。

而即使后来当了太子,朱常洛也生怕自己因为一时疏忽,有言行被郑贵妃和朱常洵逮住,给了父亲废储的理由,一直都活得战战兢兢,谨小慎微。

也正因为如此,当朱常洛终于熬到父亲驾崩,自己登上了权力巅峰,当面对着财富,女色的诱惑时,试问有如此悲惨经历,长期精神压抑的皇子,怎么能够克制住得自己?

当郑贵妃献上八位美女,朱常洛欣喜异常,照单全收,纵欲狂欢。以致于登基的第十天,朱常洛便开始无法正常上朝,第十六天已经无法动弹:

而在钱财上,朱常洛虽然仅仅做了一个皇帝,但其贪财的本性已经开始暴露。 登基第五天,有言官请求朱常洛从内库拿出“金花银”(内库的帑币,多用于皇帝赐下赏赐,后也用来援边),给边关将士发放粮饷,朱常洛断然拒绝:

看看,决口不提援边之事,一再强调这笔钱是皇帝私人赏赐用途,还把上疏言官给贬职外调了。

所以朝史暮想对于朱常洛纵欲贪财的行径,是非常理解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但理解归理解,作为一个君王,自制力的严重缺失,就是对自己和对这个国家的严重不负责任,而这是不能以所谓的性格解读来开脱的。

按照明代的传统,皇子一般在十岁之前,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就要出阁读书了。因为“国本之争”,朱常洛的名分迟迟无法定下,读书的事情也被一拖再拖。

在万历十四年的时候,朱常洛虚龄五岁,也就是朱常洵出生那年,内阁首辅大臣申时行递交过一份要求朱常洛出来读书的上疏。当时万历以年纪太小,缓一两年再说的理由给搪塞过去了。之后也有很多朝臣复请,万历又以朱常洛身体弱,再次拖延。

到了万历二十二年,朱常洛已经十三岁了。这个年纪还没读书,即使民间普通条件的孩子也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再经过万历所谓的“三王并封”,三子同时出阁读书等一系列折腾后,万历实在没办法了,终于同意朱常洛出阁读书。

直到万历二十三年正月,朱常洛才事实上开始正规的学习。

本以为事情可以就此一帆风顺,熟料在万历二十七年,万历忽然下了一道谕旨:

这道谕旨下了之后,从万历二十七年到万历三十二年间,朱常洛的学业就开始时断时续了。

到万历三十三年开始,干脆就直接停掉了。后来叶向高做了内阁首辅,曾经给万历上疏:

叶向高的这篇上疏大概是在万历三十五年或三十六年左右的样子,而事实上直到万历驾崩,朱常洛读书的情况也没有大的改善。

这种经常性辍学,偶然性读书的情况,直接就导致了朱常洛学业的荒废。 从万历二十二年,到万历四十四年,朱常洛连基础的“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完。

朱常洛登基的时候是三十八岁,而一个三十八岁登基的皇帝连“四书五经”都没有系统地学过,除非是朱元璋式的天才英主,不然何谈理政能力?

从朱常洛登基到驾崩,虽然仅仅只有一个月,也确实颁布了诸多革新前朝弊端的政令,但也多出自朝臣(东林党人)意见,朱常洛只是简单地批复。父亲万历留下一堆的烂摊子要处理,这不是朱常洛接手后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繁杂巨大的国事压力,一度让朱常洛无法适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也更加促使其在后宫的纵情享乐,借以抒发心中的压抑和烦恼。

这里又得提到晚明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了。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就是朱常洛在后宫纵情声色用力有点猛,就吃了春药。然后身子一下子就不行了,床都下不了,更别提上朝了。

朱常洛是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继位,八月初十身子就不行了。八月十四,服下了内医崔文升的泻药(阳火过旺),病情反而加剧。到八月二十九日,再次相继服下鸿胪寺寺丞李可灼的“红丸”二粒,次日暴毙。

史书里对朱常洛的死因语焉不详,再加上宫廷秘闻的各种渲染以及后世对此案的多次反复,使得“红丸案”成为了明末三大案之一。

因为缺少足够的史料支撑,我们暂且抛开阴谋论,客观地来分析下朱常洛的死因。

首先,在朱常洛登基以前,已然有病。 朱常洛在病重之时,曾经说过:

朱常洛的意思是,自己登基前染了风寒,一直没好透。父亲大丧,又难过又劳累,所以身子一下子不行了。最后一句“不进药已两旬余”,表示朱常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在吃药。而根据其他史料的对比,朱常洛的身体的确非常单薄,体弱多病。

其次,朱常洛滥用药物,透支身体。

以朱常洛的身体,一晚连御数女,这肯定需要借助宫廷秘药的帮助。现代人知道,古时大凡这种药,都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朱常洛因为吃了这种药,阳火旺盛。而崔文升又给他服下了大泄之药,用以泄火。貌似符合中医的阴阳辩证之理,却完全没有考虑朱常洛虚弱的身体受不受得了。

根据《明史纪事末本》的描述,在服用“红丸”之前,朱常洛的情况是“先帝之脉,雄壮浮大”,“面唇赤紫,满面火升,食粥烦躁”。这像不像是心机梗塞或者心肺衰竭的症状?

最后,长期的精神压抑和劳碌的国事。

一个人的心理 健康 ,往往比纯粹的身体康健更为重要。朱常洛做了几十年的太子,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历“国本之争”,“梃击案”,心理长期处于忧惧状态且苦无发泄处。登基后,压力顿解,便纵情声色而不知节制。外加临朝政务繁巨,朱常洛搞得是心力交瘁。

以上三点的综合影响下,朱常洛身体的崩坏,看起来便再正常不过了。而至于“红丸案”中朱常洛服下的红丸,则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谁都知道以朱常洛当时的身体状况,驾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事实上,在对“红丸案”两个直接当事人,即下泻药的崔文升,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其二人的处罚也并没有到杀身灭族的程度。“ 红丸案”之所以反复被提起,更多的是在天启和崇祯两朝,当做了党争的工具,案情被不断反复,用以适应权力斗争的需要,仅此而已。

明光宗朱常洛,大明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十九岁被立为太子,苦熬几十年,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继位,改元泰昌。同年八月底驾崩,谥号贞皇帝 。

朱常洛是一个悲剧的人物。父亲对他由亲及疏,越发冷淡,母亲被事实上打入冷宫,生活凄苦。围绕着他,朝臣与皇权进行了近三十年的“国本之争”,而他的命运却从不掌握在自己手上。郑贵妃和皇三子朱常洵在旁对其储君之位虎视眈眈,朝臣虽然舆论势大,却很难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于是,造成了他性格上的诸多缺陷。

登基前,他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继位后,他放纵私欲,毫无节制。因为父亲的干涉,他没有接受过系统良好的教育;因为郑贵妃在其年幼时留下的心理阴影,他始终在潜意识上有无原则妥协的特质。而当这些性格缺陷与繁琐庞杂的朝政结合在一起,终于使他继位一月便驾崩离世。

同时,仅仅一个月的执政生涯,朱常洛废除了万历朝的矿税之弊,使得国家民生得以喘息;起复了大批因为言路而遭到罢免的官员,收拢了人心;同时,补充官员缺额,把国家的运转重新拉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以上种种,在晚明这个即将变得暗淡无光的时代里,给人心带来了一丝亮光。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封建 历史 上长寿专权的帝王君主,总是伴随着一个软弱多难的继承者。愿 历史 善待我们每一个人。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 历史 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神宗实录》,《明光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等。

相关阅读

  • 犒赏拼音(犒赏拼音是什么)
  • 人山人海成语接龙(人山人海成语接龙5个)
  • 裁的偏旁是什么(裁的偏旁是什么怎么读)
  • 皖鱼是什么鱼,顺德皖鱼是什么鱼
  • 菩提的寓意(库克菩提的寓意)
  • 山药瘦肉粥的做法(山药瘦肉粥的做法和功效)
  • 薛丁山征西小说(薛丁山征西小说里薛丁山的老婆们叫什么名字)
  • 耕具(耕具简笔画)
  • 电子油门加速器(电子油门加速器工作原理)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