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梦见)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奥斯曼帝国的开国苏丹奥斯曼简史4

纵横亚欧大陆六百年的 奥斯曼帝国 在 历史 上创造了诸多传奇,而如此大名鼎鼎的奥斯曼帝国竟得名于它的 开国苏丹—— 奥斯曼一世 ! 那么奥斯曼一世究竟有何魅力,他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本期咱们就来看一看奥斯曼帝国的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的传奇一生......

创始人何在,空堂草棘侵。

冲门狐窜急,穴柱蠹藏深。

羽化王乔舄,尘昏子贱琴。

独嗟民困甚,谁继昔贤心。

奥斯曼帝国 名为 Ottoman Empire , 公元1299年由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创建 , 最终结束于1922年 (也有一说是1923年或1924年)

历史 上的奥斯曼帝国是 奥斯曼土耳其人 建立的一个 多民族帝国 ,因其创立者为 奥斯曼一 世而得名,其极盛时疆域达 亚欧非三大洲。 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而因为奥斯曼帝国位处 东西文明交汇处 ,并 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 达6个世纪之久,并且伴随着向外扩张,其促进了 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 ,极大程度影响了世界文明史的前行方向。

当然关于这个雄强大帝国的名称却一直“悬而未决”,奥斯曼帝国自然是以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的名字为国号,但中国 历史 上关于它的汉语翻译却有多个版本:

奥斯曼帝国的翻译有的人就依照英语直译为 “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简称“鄂图曼帝国”;另有部分书籍则音译为 “欧斯曼帝国” ,当然今天咱们最为接受的还是叫“奥斯曼帝国”

而 历史 上因为奥斯曼土耳其语中无“θ”音,遂以“t”音代之,所以等当奥斯曼势力扩张到东欧时,日耳曼人就把othman讹念为ottoman,所以早期中国 历史 上对奥斯曼帝国的称呼其实是 “鄂图曼帝国”。

在清朝时期就翻译为“鄂图曼”。等后来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延用古译名,而在翻译它的开国君主奥斯曼时则使用“奥斯曼”这个译名,不得不说也是一件怪事

当然除了 “鄂图曼”、“欧斯曼” 外,另有 “鄂斯曼”、“奥图曼”、“奥托曼”、“奥特曼” (奥特曼:喵喵喵?)等译名。

而咱们今天知道奥斯曼帝国的名号应该与其建立者奥斯曼一世的名称保持一致,因为这个名称背后包含了奥斯曼一世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巨大贡献跟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奥斯曼一世(Osman I) 生于 公元1258年 ,生于土耳其北部城市瑟于特,是 部落首领 埃尔托格鲁尔 的儿子,早年随父习武,协助其父统领部落为 罗姆苏丹国(罗姆王朝) 镇守边境

最终 卒于1326年 ,奥斯曼一世因身染重病去世, 终年68岁 。从1299年他宣布独立到1326年去世,奥斯曼帝国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 在位27年 ,为日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趁 罗姆王朝 衰落而起兵自立, 1299年登基称苏丹 , 以自己的名字奥斯曼作为国号 ,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奠定奥斯曼王朝日后成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的基础

年轻时候的奥斯曼跟随其父治理部落,后来奥斯曼以其才能和气度得到了德高望重的 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 的赏识,于是在 当地苏菲派长老 埃德巴利约 处学习苏菲学理,后与其女 玛尔哈顿 结婚

由于娶了谢赫(谢赫是一个称号而非人名)的女儿 玛尔哈顿 ,奥斯曼背后多了一个谢赫的声望,所以这场婚姻大大帮助了奥斯曼的霸业,凭此更多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投奔到奥斯曼的旗下。

而老丈人谢赫也在奥斯曼即位之时,向他赠送了宝剑—— “胜利之剑” !而此剑后来也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历代君主即位时受赠的圣物。

公元1281年奥斯曼一世继承其父担任部落首领 ,并袭了边境 贝伊 的职位。他此时的他与 苏菲教团首领 和 加齐社团(自由民的组织) 结盟,以此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

凭借这些声望他开始招募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并不断向外扩张,曾率军多次打败拜占庭帝国雇佣军,先后占领卡拉贾希萨尔、比莱吉克、亚尔希萨尔等要塞,最终定首府于耶尼谢希尔。

1289年衰微的 罗姆苏丹 被迫承认 奥斯曼一世 夺取的全部领土为其封地。后来罗姆苏丹国王室衰微,其 境内各突厥小公国的贝伊纷纷独立。

当时的奥斯曼一直避免向他的前宗主国—— 罗姆苏丹国 开刀,而在罗姆苏丹国灭亡之后,由于国力尚不够强大,出于全局策略,奥斯曼又能降下身段承认统治波斯的 伊尔汗国 为宗主国,代表小亚细亚各公国向这个 蒙古朝廷 纳贡。

另一方面奥斯曼的主要扩张目标变成了异教徒的 拜占庭帝国 。而奥斯曼对于拜占庭的扩张也成绩斐然:先后占领了拜占庭的艾斯基谢希尔、莱夫凯、卡加希萨尔、伊内格勒和耶尼谢希尔等地。

奥斯曼一世还在1301年在 巴法埃农战役中 击败拜占庭军队赢得了 “贝伊” 的称号。在他占领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美朗诺尔城之后,正式将该城改名为卡加希萨尔并迁都于此,作为进一步前进的据点。

接着奥斯曼将目标指向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最后的据点—— 布尔萨 ,而只要拿下了布尔萨,通向欧洲的马尔马拉海峡便展现在眼前。于是奥斯曼帝国跟拜占庭帝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围攻战

此战进行得非常艰苦,前后持续了9年之久。而就在即将破城之时,奥斯曼一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最终身染重病去世,一代英主落下帷幕......

公元1290年 埃尔托格鲁尔 去世,32岁的 奥斯曼一世 真真正正继承了父亲的首领之位,而此时整个西亚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奥斯曼国家 在奥斯曼一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其宗主国 罗姆苏丹国 则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击下分崩离析最终于1308年走到了生命尽头;持续近千年的 拜占庭帝国 也垂垂老矣成为了奥斯曼国家的板上鱼肉......

在这种 历史 激流震荡的关键时刻,奥斯曼一世果断地接过了土耳其的大旗, 在公元1299年宣布独立建国, 奥斯曼一世 正式宣布他的国家为一个独立公国,自称埃米尔,称“加齐”!

这就是 公元1299年奥斯曼帝国的诞生 !而刚刚建立的奥斯曼王朝马上就成为了小亚最强大的公国之一。而1300年奥斯曼一世又自称 苏丹 (意为最有权威的人),600多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源头开启......

公元1301年, 奥斯曼一世继续进攻本就衰落的拜占庭帝国 ,继续占领了拜占庭统治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小亚细亚大部分。蚕食了像以弗所的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要塞。

公元1317年,奥斯曼帝国正式开始进攻靠近拜占庭国都君士坦丁堡的重镇而防备更严的 布尔萨 ,拜占庭军为了守住在小亚细亚最后一个重要要塞而一直顽强抵抗,而奥斯曼人也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大门跟拜占庭人死磕。

这场布尔萨围攻战最终持续了九年,生生还把奥斯曼一世给熬死了,而最终拜占庭人丧失了招架之力, 公元1326年(即围攻布尔萨第10年)拜占庭帝国放弃抵抗,宣布投降。

此时的 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 既开心又难过,开心在他终于打下了通向欧洲的大门,难过在自己已身染重病,看着一个在自己手中即将崛起的帝国,奥斯曼一世带着几分留念和不舍,存着几丝担忧与欣慰,最终合上了双眼, 一代英主就此陨落

奥斯曼一世死后,他的子孙后代正式迁都 布尔萨 ,将奥斯曼一世葬于 布尔萨城中的清真寺。 而奥斯曼帝国的继任者,同时也是 奥斯曼一世之子—— 奥尔汗 则继续进攻拜占庭帝国,对外扩张。很快便占领尼西亚和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所有地区。

公元1326年,奥斯曼一世在死前给儿子奥尔汗留下了 “要公正、仁慈、珍视学者、保护人民” 的遗嘱,而奥尔汗也继承了老爹的遗志,将奥斯曼国家继续发展壮大,最终一个雄强大帝国立于亚欧大陆之上,而奥斯曼一世则长眠于他的亡者之梦......

1326年奥斯曼帝国 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 拖着病体躺在床上,在最终的弥留时刻,他大概又回想起了早年间的几个梦:

据传说,埃尔托格鲁尔有一次带着儿子奥斯曼一世在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家中过夜,在就寝之前,主人将一本 《古兰经》 放在奥斯曼一世床边,于是奥斯曼一世开始阅读这本书

结果奥斯曼越读越精神,不知不觉就读到了半夜,一直到清晨时分才疲惫得就寝,而穆斯林认为具有预言性质的梦恰恰发生在清晨时分,于是奥斯曼一世很快就做了一个梦

梦中奥斯曼一世遇见了一位天使,天使对他说: “你满怀敬意阅读了我的永恒之言,你的子孙后代将因此享有世代荣光!”

而奥斯曼一世的人生果然就皈依 伊斯兰教 ,并且建立了 奥斯曼帝国 ,为他的子孙后代开创了一个国祚六百年的强大帝国!

而在奥斯曼一世的最后弥留时刻,大概又梦回那个享有世代荣光的王者之梦,在和天使的交谈对话中, 奥斯曼一世缓缓离开了人世......

而在奥斯曼的统治期间,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从游牧走向定居生活,而这个曾经的小亚细亚半岛小国,也在奥斯曼的手中进入了稳定的国家阶段,此后奥斯曼帝国一切的一切荣耀,最终都来自于这个开创者,因此奥斯曼一世也就成为了奥斯曼帝国 历史 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备受尊敬......

奥斯曼帝国和日耳曼帝国的关系

不存在日耳曼帝国这个国家。

日耳曼人是一个统称,建立过许多国家,现在的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等都属于广义上的日耳曼国家,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等也都属于狭义上的日耳曼国家。

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Empire;1299-1922年),为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扩展资料:

“奥斯曼帝国”国名来源:

国名由来为后人以开国苏丹奥斯曼一世的名字为国号。

“奥斯曼”(奥斯曼土耳其语:عثمان;现代土耳其语:Osman;国际音标:/osman/),注意奥斯曼土耳其语原使用阿拉伯-波斯文字书写,/s/音出现在元音后的词中时以ث/θa:/标示。

奥斯曼土耳其语名称为“دولتعالیهعثمانیه”,拉丁化转写为“Devlet-iʿAliyye-iʿOs̠māniyye”;土耳其语名称为“Osmanlıİmparatorluğu”。

英语名称为“OttomanTurks”或“TurkishEmpire”;阿拉伯语名称为“دَوْلَتِعَلِيّهٔعُثمَانِیّهالدولةالعليّةالعثمانية‎”。

汉语译名方面,有依照英语名称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简称“鄂图曼帝国”;中国大陆地区则依照奥斯曼土耳其语称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简称“奥斯曼帝国”或“奥斯曼”。而在台湾部分书籍则以原文音译为“欧斯曼帝国”。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语中本无“θ”音,而以“t”音代之。当奥斯曼势力扩张到东欧时,日耳曼人进一步把“عثمان”(othman),讹念为ottoman,转音成为“鄂图曼”。清代译名即采用此,对应翻译国名为“鄂图曼”。

中华民国成立后延用古译名(以当时国际语言拉丁语“ottomano”为翻译标准),然而在指示同名的开国君主时可使用“奥斯曼”这个译名;另有“鄂斯曼”、“奥特曼”、“奥图曼”和“奥托曼”等译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奥斯曼帝国

百度百科_日耳曼人

请问有关"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建立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一支,原居中亚,信奉 *** 教。

13世纪初迁居小亚细亚,副属于鲁姆苏丹国,在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

1293年酋长奥斯曼一世(O *** an I,1259-1326)乘鲁姆苏丹国瓦解之际,打败了附近的部落和东罗马帝国,自称埃米尔,独立建国。

穆拉德一世(Murat I,1359-1389年在位)时,改称苏丹。

1326年,他们夺取东罗马帝国的布鲁萨,并定都于此。

从此被称为奥斯曼帝国,这支土耳其人也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

扩张

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统治时期(1326年 - 1360年在位),建立了常备军,并且吞并了罗姆苏丹国的大部分地区。

1331年打伤了东罗马皇帝,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夺取尼科美底亚,将东罗马的势力逐出了小亚细亚。

奥尔汗改称“总督”(Bey)。

1349年,奥尔汗用2万骑兵打败了塞尔维亚,占领亚得里亚堡,并迁都于此,改名“埃迪尔内”。

奥尔汗之子穆拉德一世(1360年 - 1389年在位)自称“苏丹”。

1389年取得科索沃战役胜利,打败了巴尔干诸国联军,征服塞尔维亚。

1393年又征服保加利亚。

1396年,罗马教皇授权匈牙利国王率领多国部队同土耳其决战,结果联军大败,欧洲各国震惊。

至14世纪末叶,土耳其人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大部,兼并小亚细亚。

15世纪初期,帝国曾一度衰落。

到 *** 二世时期,国力恢复。

1453年, *** 二世率30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

经过53天激烈的战斗,在5月29日终于攻克。

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随即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灭亡。

攻灭东罗马后,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

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1478年臣服克里米亚汗国;1479年征服阿尔巴尼亚;1514年打败伊朗。

1517年灭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

随后麦加、麦地那也相继被占领,苏丹自称是“两个圣城的仆人”,成为 *** 世界的首脑哈里发。

在苏莱曼一世(1520年 - 1566年在位)时期,国力达到鼎盛。

苏莱曼一世被尊为“大帝”。

1521年,占领贝尔格莱德;1529年征服维也纳;1555年进占两河流域。

到1574年,势力达到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

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 *** 半岛部分地区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事不断,打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使得西欧往东方的交通不时受阻。

而帝国向过境商人征高额税收,是原产东方的香料、茶叶等商品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丰厚的商业利润是西欧各国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的主要诱因之一,从而导致了地理大发现的到来。

衰落与灭亡

17-18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俄国交战迭遭失败,势力转衰。

1695年 - 1878年9次的俄土战争又失去大片土地。

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英,法,俄,奥争夺帝国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

战后又遭列强宰割。

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民族抗战运动爆发。

1921年1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根本法,改国名为土耳其。

1922年11月1日,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

政治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国教为 *** 教,最高统治者为苏丹,被认为是 *** *** 的代表。

中央机构有大维齐尔(宰相),辅佐苏丹管理行政和军事。

下设2名维齐尔,分管司法和财政,另外还有枢密大臣1人。

鼎盛时期,全国共分31个省,250个县。

土地全部归苏丹所有,以服兵役为条件分封贵族。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回答的

自己看参考资料吧

相关阅读

  • 描写人物的英语作文
  • 关于校园风景作文600字(关于校园的风景的作文)
  • 克隆自己的作文
  • 春天的柳树(关于描写春天柳树的初中作文(通用))
  • 鬼怕恶人,鬼怕恶人翻译
  • 关于励志作文
  • 原来我没懂
  • 关于童年的小学生记事作文
  • 关于糖尿病饮食(关于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