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辽国萧太后简介
- 2、历史上的萧太后是谁
- 3、辽国的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4、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
辽国萧太后简介
辽国萧太后个人资料
中文名:萧绰
别名:萧燕燕
谥号:承天皇太后
性别:女
民族:契丹族
国籍:辽朝
所处时代:辽朝时期
出生地:不详
出生时间:公元953年 逝世时间:公元009年
职业:辽朝皇后、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
成就:使辽朝达到鼎盛
陵墓:乾陵
辽国萧太后简介
萧绰(公元953年-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萧挞凛简介,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
006年(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辽国萧太后生平简介
萧燕燕,汉名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公元969年,耶律贤即位为景宗,封萧燕燕为贵妃,旋册立为皇后。景宗因长期患病,由萧皇后代理军国大事。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辽南京(今北京),辽南院枢密使韩匡嗣子韩德让代父守南京,他坚守待援。萧皇后命名将耶律休哥、耶律钭轸救援。于高梁河(北京西直门外)大败宋军,史称高梁河之战。
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即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岳母的原型)。因圣宗年仅十二岁,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
986年,宋朝遣曹彬、潘美、杨继业将兵分三路伐辽。萧太后带圣宗亲至前线督战,于歧沟大败曹彬,死者数万,西路军乘胜击败潘美,并于朔州俘获宋骁将杨继业。继业拒不降辽,绝食三日而死,后人以其事迹编演成(杨家将)故事。
004年萧挞凛简介,萧太后和圣宗率军南下,直逼澶州城(河南濮阳市),威胁宋的都城。经过和谈,辽来订立“澶渊之盟”,此后,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萧太后原有个情人叫韩德让,当上皇后以后萧燕燕始终不忘旧情。景宗死后,她二人同帷同车,如同夫妻,这在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不奇怪的。但她为了得到韩德让的专宠,毒死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
公元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五十七岁。尊溢“睿智皇后”,葬于乾陵。史称她“习知军政,赏罚信明,指麾三军,将士用命。”
历史上的萧太后是谁
历史 上的萧太后本名萧绰,是辽景帝的皇后,自小喜好读书,聪慧过人,在她做皇后期间经常帮助汉景帝处理政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萧太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萧太后的简介
萧绰自小聪明伶俐,其父萧思温认定这个女儿将来必成大器。辽景宗时期,萧燕燕入宫封为贵妃,不到两月就被封为皇后,开始了她不寻常的一生。
历史上的萧太后是杰出的女 政治 家。辽景宗常年多病,朝政之事不论大小都由萧绰处理,景宗也很放心,只要是萧绰做的 决定 他也从来不过问。之后萧燕燕生下太子耶律隆绪,景帝驾崩后,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登基为帝,少主年幼,萧燕燕封诏辅政。萧绰上台后对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国家转变,改善了契丹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整顿朝廷纲纪,严惩贪官污吏,新修法令,使得百姓生活安康,辽国呈现出一片兴旺发达。
历史上的萧太后也是杰出的女 军事 家。在大辽与宋军的对峙中,萧绰身为一国太后,轻装上阵,凭借她的军事才能,平定内乱,抵御宋军,活捉宋军头领杨业,并将他的头颅割下以振军心,之后又与北宋大战,萧绰审时度势,与北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维持辽宋两国原来的疆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宋每年向辽提供三十万金帛,结束了多年战争局面,进入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和稳定时期。
历史上的萧太后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了四十多年,使得辽国进入鼎盛时期,后来她将大权还给辽圣宗耶律隆绪,之后病逝行宫,结束她璀璨的一生。
历史上的萧太后的生平
辽国萧太后生于公元953年,小名燕燕,耶律阿保机赐萧氏姓。辽景宗继位后,萧绰被选为贵妃,后又被册封为皇后,公元971年生耶律隆绪,之后耶律隆绪被封为太子,在辽景宗去世后,萧绰被尊为皇太后,由于圣宗年幼,所以太后萧氏临朝摄政,进入了大辽统治的鼎盛时期。萧绰是个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女子,在辽景宗还在世之时,她就已经开始协助景宗治理国事,一切军国大事都会听取萧绰的 意见 ,奠定了之后萧绰执政的基础。
辽国萧太后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辽国从奴隶制度像封建制度改革,学习汉族 文化 ,改善了契丹和汉族之间的关系。雍熙三年,宋朝对辽国发动“雍熙北伐”,宋军先发制人,取得一些胜利。萧绰亲披戎装上阵,大败宋军。后辽宋订立“澶渊之盟”,耶律隆绪和宋真宗约为兄弟之国,进入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辽国萧太后在1009年将皇权交还给了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四十余年的摄政生涯,身染重病,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终年五十七岁。作为一个女人,萧绰执政时期免不了被非议,加上其铁腕统治,历史上对辽国萧太后的评价呈现明显的两极分端。
历史上的萧太后的墓在哪里
萧绰改革弊政,使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过渡到封建制,改善民族关系,曾领导辽国军队两败宋军,斩杀宋军大将,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萧绰在公元1009年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涯,去南京行宫安享晚年,半路深感恶疾,最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据《辽史》记载,辽景宗与萧太后合葬于乾陵,大概位于今天锦州北镇龙岗村附近。辽代的萧太后墓也是村民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果农在给果树浇水的时候,发现只要浇下去的水最后都渗透了,村民最后挖出一个大洞,辽太后墓因此被发掘,只是这座墓穴早已被盗墓贼光顾,有一定程度的毁坏。古墓附近挖掘出的墓志铭,上边都是有关于墓葬主人的描述,其内容有“葬于乾陵附孝贞皇太弟之茔顺也!”墓穴的下方有两处高高隆起的墓穴,经确认是萧太后的两个孙子。
萧太后墓保存的不算完整,据说辽、金两国有世仇,所以金国灭辽之后,辽国皇室的陵墓统统被挖掘,陪葬的金银器物也被一洗而空,其中乾陵也在其中,不过还好,墓志铭等还保留存在,对后世研究辽朝的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辽国的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
一、萧太后简介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父亲是大辽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萧思温。萧家祖辈为契丹人,后仰慕汉丞相威名而改汉氏。萧太后是辽国中期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萧太后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早熟,16岁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第二年就封为皇后。
萧太后陪伴了辽景宗十四年,为其生四子三女,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由萧太后掌握,但是萧太后从没有僭越之心。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幼子即位。
二、遇事果敢,头脑清晰
北宋看到辽国孤儿寡母执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夺取幽云十六州。
萧太后率奋起抵抗,宋军大败,辽军还俘获老将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亡。
1004年,大辽国兵锋正盛,萧太后挥师千里,直驱澶州。尽管后来受挫,但急于求和,两国签订《檀渊之盟》,萧太后平安撤军。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向辽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两国维持了百年的和平。
萧太后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税,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对外军事强盛,对内政局稳固,使辽朝迈入鼎盛时期。
三、感情上不亏待自己
萧太后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对待感情从不将就敷衍,也不委曲求全。萧太后在嫁辽景宗之前就与汉臣韩德让订有婚约,但是皇命不可违,二人虽彼此相爱,无奈被棒打鸳鸯。
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就公开示爱韩德让,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喜宴,庆祝二人旧梦重圆。面对契丹贵族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甚至还抛出“非我异类”危言耸听的言论,萧太后不为所动,仍然对韩德让始终如一。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之后,辽圣宗非但不反感,而且对韩德让非常尊敬。
1009年,萧太后将皇权交给了耶律隆绪,从此结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儿子担起了责任,萧太后一身轻松,于是她决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个月后病死行宫,终年57岁,葬于乾陵。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太后,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
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
萧太后是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欢迎大家浏览。
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
五代十国
萧太后的历史生平:
关于契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契丹逐渐强大。五代十国时期,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此后契丹还曾改国号为辽。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兵俘虏,辽国灭亡。在辽国209年的历史中,女性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为知名的莫过于辅佐辽圣宗开创辽国全盛局面的的萧太后萧燕燕。
其实在辽国创建初年,同样有一个位颇具政治、军事才能的女性,她出谋划策,辅佐丈夫扫平四方,拥立爱子,杀武将铁腕治国,禁流言自断一臂,手段之毒辣,为人之强势,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此人便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
述律平,小名月理朵,出生于879年。她是回鹘人的后代,父亲名叫述律婆姑,母亲是契丹首领匀德恝王的女儿。述律平“简重果断,有雄略”,十四岁的时候她按照氏族的习俗,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兄耶律阿保机。
901年耶律阿保机成为部族酋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子,述律平与汉家女截然不同。她跟随丈夫征战四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四处征战。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册封述律平为“地皇后”。916年阿保机称帝,述律平被册封为“应天大明地皇后”。耶律阿保机“行兵御众,后(述律平)尝与谋”,成为贤内助。
述律平不仅是一名好参谋,还是一员好统帅。一次耶律阿保机去攻打西北的党项族,而东北的黄头、臭泊前来偷袭都城临潢府。负责留守的述律平得知后,整顿军队,勒兵以待,临阵奋击,大破敌军,此战后述律平“名震诸夷”。
述律平不仅军事才能突出,政治上也颇具才干。当时中原战乱,耶律阿保机意图逐鹿中原。割据幽州的刘守光派韩延徽求援,耶律阿保机因韩延徽没有跪拜,十分愤怒,将他扣留,罚他去放马。述律平建言道:“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 耶律阿保机于是召见韩延徽,才发现此人非同一般,最终予以重用。
之后江南的政权献上一种猛火油,浇上水之后烧的更旺。于是阿保机挑选了三万骑兵,准备攻打幽州,同时试验这种“新型武器”。述律平又站了出来:“岂有试油而攻人国者?”她又以树无皮不可活,国无人不可存为喻,建议“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不亦解体乎!”
除此之外,述律平还干预契丹的'皇位传承。她为阿保机生下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926年耶律阿保机病死,述律平拥立次子耶律德光即位。在母亲的百般排挤之下,长子耶律倍于930年泛海进入中原。
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称制,摄军国事”,其实此时耶律德光已经二十八岁了。为铲除异己,述律平将阿保机手下大将的妻子召来,称:“我今为寡妇矣,汝等岂宜有夫?”随后她下令杀死大将百余人,并说:“为我见先帝于地下。” 述律平的暴行,让许多人不服,其中汉人大将赵思温当场质问:“亲莫如后,后何不行?”
正当众人等着看述律平哑口无言,承认自己过错之时,述律平淡淡的说:“我本欲从先帝于地下,以子幼,国中多故,未能也。然可断吾一臂以送之。”然后挥刀自断一臂,纳入阿保机的棺椁之中,众人大惊失色,从此更加畏惧述律平。但最终赵思温没死,因为述律平赦免了他,其他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927年耶律德光正式即位,对母亲极为孝顺,“常侍立其侧,国事必告而后行”。947年耶律德光不顾母亲的劝阻,南征后晋。临行前,述律平言道:“汝得中国不能有,后必有祸,悔无及矣。”果然不出所料,耶律德光虽然攻破汴梁,但无力应付中原各地军民的武装反抗。耶律德光在回师途中病死。
耶律德光的灵柩回归时,述律平一滴眼泪都没掉,看着儿子的尸体说道:“待我国中人畜如故,然后葬汝。”就在此时述律平的长孙、永康王耶律阮即位,述律平大怒,因为她准备立自己的幼子耶律李胡为帝。长孙即位的消息传来,她立即派耶律李胡前去阻击,结果被打败,随后她亲率大军在潢河与孙子耶律阮对峙。
一场血腥的内战即将在辽国这对祖孙之间爆发。危急时刻,辽国重臣耶律屋质挺身而出,规劝,他对述律平说:“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但祖孙俩见面后,双方仍然各不相让。耶律屋质正色道:“人皇王舍父母之国而奔唐,子道当如是耶?大王见太后,不少逊谢,惟怨是寻。太后牵于偏爱,托先帝遗命,妄授神器。如此何敢望和,当速交战!”在耶律屋质的极力斡旋下,最终祖孙俩都相互妥协,承认耶律阮即位的事实。
但述律平并不甘心孙子即位,她仍想让耶律李胡即位。然而他们的政变尚未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了,耶律阮将祖母述律平和叔父耶律李胡软禁于祖州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侧。953年,述律平病死,享年七十五岁,与耶律阿保机合葬于祖陵。
萧太后的历史评价: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