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楚国进贡的苞茅可过滤酒中的渣滓,为何管仲却要问罪?
- 2、苞茅缩酒的简介
- 3、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
- 4、为什么周天子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呢?其他诸侯国都没有苞茅吗?
- 5、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包茅草,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吗?
楚国进贡的苞茅可过滤酒中的渣滓,为何管仲却要问罪?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而诸侯国应尽的义务主要为: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室进贡、出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等。
也就是说,凡是周天子分封出去的诸侯,都要向周王室进贡,至于进贡什么东西、进贡的多少,每个诸侯国的情况都不一样,进贡的很多东西一般就是诸侯国内拥有的,而进贡的多少和诸侯国的爵位有关系。
地位越高、实力越强的诸侯国需要进贡的越多。那么,作为西周初期分封的楚国需要进贡什么、进贡多少呢?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悍的楚国实际上在西周时期只是一个子男之国,于地理范围不过方五十里,只不过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而且就算这方五十里也需要楚人自己去争夺、开发。
当初,楚人在商王朝时期的部落之争中落败,被迫南迁,与南方的蛮夷部落杂居,这本是为了生存,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楚人在周朝时期很不受待见。但楚人在推翻商王朝的时候是立了功的。
鬻熊
周文王决定推翻商王朝的统治的时候,就开始争取各方势力,而当时楚人的祖先鬻熊抓住了这次机会,他从南方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周文王身边,并一直为周文王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并最终死在了中原。但因为楚人的尴尬身份,周武王灭商之后,在封建亲戚的过程中并没有分封楚人。
一直到了周成王时期,楚人的首领熊绎才被封为诸侯,给以子男之田,居住于丹阳,这才有了楚国。但即便是这点土地也是需要楚人自己努力才能得到的,楚人必须要和周边的蛮夷、百越各部落相争,最初楚国建立之后,楚人穷的连祭祀祖先的物品都没有,可见当时楚人的境地了。
熊绎成为楚子之后,要参加周成王在岐阳举行的诸侯会盟。能参加周天子的盟会,是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作为一个诸侯国,必要尽自己的义务,要进贡,当时的楚国实在太穷了,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最终熊绎走的时候,带上了三样东西:桃弧、棘矢和苞茅 。
这三样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祭祀时使用的东西。桃弧和棘矢能够消灾除祟,而苞茅束成捆能够过滤酒中的渣滓,这就是祭祀中的苞茅缩酒。
熊绎
楚国能拿出的就是这些东西,等熊绎到了岐阳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寒酸,但楚国的贡品还是就这样定了下来,并成为定例。
熊绎第一次参加盟会进贡的经历是很不愉快的,身为楚子,因为其尴尬的身份,并不被准许参加会盟,“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他担当了服务员的身份,不被允许进殿会盟,只能管理缩酒仪式,和鲜卑部落首领一起守燎祭天。
由此可见,楚人是何等被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看不起。也难怪后来的楚子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熊绎在岐阳盟会上受到的屈辱促使他回到楚国之后,带领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将楚国发展壮大,才有了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
周平王
本来西周时期,所有的诸侯国,除了楚国不太愿意听话之后,基本都是很服从周天子的,按时按质按量进贡。但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东迁,周天子式微,天下共主的地位被动摇,很多诸侯已经不那么服从周天子了,而是一心发展自己的诸侯国。也因此,诸侯国们的进贡也大打折扣,已经不能与过去相比了,即便如此,周天子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早已经没有实力震慑诸侯了。
不只是楚国不再进贡或者进贡很少的东西,很多的诸侯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为什么偏偏揪住楚国不再进贡苞茅这件事不放呢?
这其实和齐桓公脱不了干系。周惠王二十年(前657年),齐桓公和蔡姬乘船游玩,结果蔡姬玩性大发,不停的摇晃船,吓得齐桓公赶紧让蔡姬停下,蔡姬不听,结果就是齐桓公上岸之后将蔡姬送回了娘家蔡国。
不久之后,蔡侯就将蔡姬另嫁他人,这让齐桓公很生气,要知道他还并没有休掉蔡姬呢。
于是联合了几个诸侯国在第二年攻打蔡国。蔡国很快败了,然后齐桓公继续南下,到了楚国的边界上。楚成王一看,这是要干啥,赶紧派人对齐桓公说以“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齐桓公确实是师出无名,他没有理由攻打楚国,但就是想要攻打楚国。
齐桓公
早在蔡姬这件事之前,齐桓公就想打楚国,但找不到理由,这一次借着攻打蔡国的机会兵临城下,只能硬着头皮寻找合适的理由了。这个时候,管仲给出了两个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楚人也不傻,回以:“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管仲寻找到的理由确实挺勉强的,责怪楚国不进贡苞茅,周天子没法祭祀,难道楚国不进贡,周天子就不祭祀了吗?这些东西又不是只有楚国才有,况且当时又有几个诸侯国会按照从前的惯例来进贡的?
第二个理由就更有意思了,说是当初周昭王南征不返,所以才来攻打楚国。周昭王南征之事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现在才来兴师问罪是不是太晚了点呢?
当然,齐桓公和管仲本就是想出师有名,能找到理由就可以,管它理由是不是合理,他们攻打蔡国本也不是为了蔡姬,而是蔡国的邻国楚国。最终齐楚并没有打起来,但却有了召陵之盟,齐桓公高高兴兴回了国。
苞茅缩酒的简介
“苞茅缩酒”中的“苞”在古书中通“包”,“苞茅”是产于湖北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的一种茅草。相传楚王在这一带立国之初,环境非常艰苦,周天子优待楚人,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廉价的茅草。用这种茅草过滤酒浆,以祭祀祖先。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齐桓公纠合诸侯讨伐楚人,问罪的两条理由之一,就是楚人不向用天子贡奉苞茅,周天子“无以缩酒”。“苞茅缩酒”的遗俗,至今在湖北南漳犹存。
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
因为楚国向周天子进贡的苞茅可以用来作为酿酒的工具使用,又可以向周天子表明自己的忠心。可以说,楚国能否正常供应苞茅对周朝乃至其他诸侯国具有重要的象征性意义。
武王伐纣,攻克朝歌后,对有功的大臣进行了分封,将全国各地分成大大小小的数以百计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均将周天子奉为圭臬,不敢有丝毫二心,每年都要按期到镐京觐见周天子,向周王进贡特产。
但是,荆楚蛮荒之地,在当时并未融入到周天子的脚下。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荆楚之地开始有所发展,开始向中原的周王室臣服。因其境内的苞茅是酿酒所用的上等材料,深受人们喜爱,自然周王也不例外。
起初,楚国刚刚立国的时候,国贫民弱,还需要仰仗周王室给其撑腰,每年都毕恭毕敬地将苞茅按时上贡,周王也将楚王视为子爵并加以赏赐。双方一直开展着正常的朝贡活动。
后来,犬戎攻入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周王室权势变小了,许多诸侯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想让自己在众诸侯中树立威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各国开始了争霸战争。
此时,楚国国力已经和中原诸侯不相上下。楚王几次想借助惩罚宋国来表现一下自己。在此过程中,长达百余年的进贡给周王的传统,楚王认为已经无必要再继续了,于是将苞茅停止了向周王供应,还想挑战周天子的权威,想把象征天下的九州运回楚国。
楚王这一做法,自然招致了齐桓公、宋襄公等诸侯王的强烈反对,中原地区许多诸侯聚集在齐国旗帜下,和楚国开展了一次决战,楚国以失败而告终。战后,各国进行了会盟,继续将周天子奉为中心。
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楚国进贡苞茅的政治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能否进贡完全由周楚实力来决定。
为什么周天子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呢?其他诸侯国都没有苞茅吗?
为什么周天子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呢,其他诸侯国都没有苞茅吗,这是因为进贡包茅确实是楚的责任。然而,周并没有因此事而惩罚楚国,也没有派其他诸侯国去征服楚国。真正派兵攻打楚国的是齐国的齐桓公。
包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也叫菁茅。包茅景山脚下的南漳、保康、谷城草丰。起初,楚国的君主在这个地区建立了他的国家。在商朝和周朝衰落之际,楚族审时度势,最终全族及时避难周文王。因此受到周王室的重视,被赐以“子”的爵位,大臣属于周朝。楚国建国之初,这种茅草是周王要求楚人缴纳的贡品之一。包茅主要用于缩酒和祭祀。制作祭品时,先将包茅、酒曲、大米搅拌,使大米发酵成酒,再用包茅,滤出酒糟,将酒浆装入大陶罐中,蘸有包茅的酒即成神酒。最后,将祭祀用的酒装入一个小陶瓶,在瓶口绑上一束茅草,留作供奉山神、城隍等女巫之用。
楚国地位低下,穷得一塌糊涂。周王室根本没指望楚国有什么像样的贡品,就是象征性地指定包茅作为楚国的贡品。但是,楚国历代的先人不辞辛劳,创造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周桓王时,楚王熊通通过汉阳姬等国,要求周王封爵。
被拒绝后,公元前704年,楚国放弃了与周王室的隶属关系,自立为王。到了时期,楚国已经有能力挑战周王室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的名义率领大军来到洛邑,“在周江观兵”,询问九鼎在周王室中的分量。如果不是楚庄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楚国此时的实力完全可以灭掉周朝。以上就是对为什么周天子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呢,其他诸侯国都没有苞茅吗这个问题的解答。
周天子为什么一定要楚国进贡包茅草,其他诸侯国都没有吗?
其他诸侯国确实没有苞茅,不是周天子要,其实是齐国以此为借口来讨伐楚国,达到称霸的目的。
先解释一苞茅
苞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盛产于荆山。苞茅是祭祀的时候用来过滤酒的。因为古代酿的酒会有杂质,在祭祀的时候都会过滤,试了很多东西过滤,效果不是很理想。而楚国的苞茅用来过滤,效果很好。于是楚国就给周王室进贡苞茅。因为苞茅不能保存太长时间,所以楚国每年要派很多人进贡很多次。久而久之,楚国也不愿意进贡了。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落,楚国强大,就更不进贡苞茅了。
齐桓公以此为名讨伐楚国
齐桓公为了霸业,在国力强大后讨伐诸侯,而讨伐诸侯也不能随便征讨,总要有名义。齐桓公联合了很多诸侯讨伐楚国,名义就是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苞茅。而这场仗最终也没打起来,如果真的打起来,对双方都不好。齐国力联合诸侯,兵力强盛,但是楚国也是大国,纵然楚国战败,也无法灭楚。所以双方议和,楚国服软,继续进贡苞茅,齐国退兵。
齐国成就霸业
虽然没打起来,但是楚国迫于压力,也服软了,继续向周王室进贡苞茅,还取消了王号。因为楚国早就自己称王很多次,也很多年了。这次以苞茅为名义的讨伐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楚国作为大国,也暂时屈服了,齐国霸主地位不可动摇。这场战争,周王室只是被借用而已,打着为了周王室的口号,成就自己的霸业。
春秋前期的战争还是讲究名义的,要师出有名,而且齐国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以不敬周天子为名,征讨诸侯。虽然因为苞茅使得楚国被讨伐,最终服软,但是楚国元气未伤,为之后的称霸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