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海上会“无风三尺浪”?
- 2、为什么说海洋会无风三尺浪?
- 3、无风三尺浪是什么意思?
- 4、无风三尺浪什么意思
- 5、无风三尺浪的解释
为什么海上会“无风三尺浪”?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可为什么海上会“无风三尺浪”?\x0d\x0a\x0d\x0a 当我们剖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时,会想到“无风不起浪”的道理;当我们说到海面状况时,则常常用“海上无风三尺浪”和“风大浪高”等语句。但这句表面看似矛盾的俗语是否有科学依据呢?\x0d\x0a 海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的说法都没有错,事实海上有风没风都会出现波浪。\x0d\x0a 通常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广义上的海浪,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x0d\x0a 海浪是海面起伏形状的传播,是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波动,水质点的振动能形成动能,海浪起伏能产生势能,这两种能的累计数量是惊人的。在全球海洋中,仅风浪和涌浪的总能量相当于到达地球外侧太阳能量的一半。海浪的能量沿着海浪传播的方向滚滚向前。因而,海浪实际上又是能量的波形传播。海浪波动周期从零点几秒到数小时以上,波高从几毫米到几十米,波长从几毫米到数千千米。\x0d\x0a 风浪、涌浪和近岸波的波高几厘米到20余米,最大可达30米以上。风浪是海水受到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波动,可同时出现许多高低长短不同的波,波面较陡,波长较短,波峰附近常有浪花或片片泡沫,传播方向与风向一致。一般而言,状态相同的风作用于海面时间越长,海域范围越大,风浪就越强;当风浪达到充分成长状态时,便不再继续增大。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称为涌浪。根据波高大小,通常将风浪分为10个等级,将涌浪分为5个等级。0级无浪无涌,海面水平如镜;5级大浪、6级巨浪,对应4级大涌,波高2~6米;7级狂浪、8级狂涛、9级怒涛,对应5级巨涌,波高6.1米到10多米。 \x0d\x0a 海洋波动是海水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从海面到海洋内部,处处都存在着波动。大洋中如果海面宽广、风速大、风向稳定、吹刮时间长,海浪必定很强,如南北半球西风带的洋面上,常的浪涛滚滚;赤道无风带和南北半球副热带无风带海域,虽然水面开阔,但因风力微弱,风向不定,海浪一般都很小。
为什么说海洋会无风三尺浪?
01
我们知道地理上的水域是相通的,因此一旦有风有浪,便会连锁反应般波及别的地区,所以即使风停了,大海的波浪并不会马上消失,别处海域的风浪也会传播开来,波及到无风的海面,所以说,海洋中 “无风也三尺浪”。
人们常说,平静的海面,“无风三尺浪”,为什么呢?一般地说,当海水受到外力作用,海水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振 动,就是说一个水质点从最高点(波峰)经平衡点再往下到达最低点(波 谷),然后再经平衡点回到最高点,这就完成一个振动周期。这是因为, 当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有一种力叫回复力,这种力就会使它回到原来 的平衡位置,但因有一个惯性作用,所以振动仍然保持着,并通过其四周 的水质点向外传播,这种过程就形成了波浪,看到波浪由这边传到那边。
其实一个水质点并没有移动,只是其中能量转移到其他质点上去了,让人 觉得好像波浪自己会传到很远的地方去一样。波浪对海水并不起输送作用,这不同于潮汐,也不同于海流,波浪由 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运动只是波的形状与能量在那里传播,而水团本身却 并未移动,只是在上下移动而已,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
所以说,海洋中 “无风也三尺浪”。风只是波浪的主要成因之一,还存在着那么多作用力可 以使海水振荡起来形成波浪。
无风三尺浪是什么意思?
“无风三尺浪”是人们对海洋的描绘。这不是同“无风不起浪”有矛盾了吗?不,在广阔的海洋上,即使在无风的日子里,大海也还在那里波动着。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风虽然停了,大海的波浪还不会马上消失。何况,别处海域的风浪也会传播开来,波及到无风的海面,“风停浪不停,无风浪也行”。这种波浪叫涌浪,又叫长浪。
比起风浪来,涌浪一起一落的时间长,波峰间的距离大,波形又圆又长,较有规则,波速很大,能日行千里,远渡重洋。西印度群岛小安得列斯群岛的居民常常会发现高达6米多的激浪拍打岸边,时间长达连续两天或更长的时间。奇怪的是,这时加勒比海并没有什么风暴,这真是个无法解开的谜。后来,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这是来自大西洋中纬地区传来的风暴涌浪。
飓风和台风会掀起涌浪。狂风会造成海水涌积,同时风暴的低气压区海域海面受了压力影响,海水也会暂时上升。当台风风速同潮水波浪的推进速度接近时,会产生共振作用,推波助澜,把涌浪越堆越高。当大涌浪传到近海岸时,由于岸边水浅,波浪底部受海底的摩擦,波峰比波谷传播得快些,波峰向前弯曲、倒卷,水位猛烈上升,甚至冲上海岸席卷岸边的建筑物和船只,造成灾难。
海上风暴所引起的巨浪,传到风力平静或风向多变的海域时,因受空气的阻力影响,波高减低,波长变长,这种波浪的传播速度比风暴中心的移动速度快得多。如果说风浪可以追赶军舰的话,那么,涌浪就可以同快艇赛跑了。因此,涌浪总是跑在风暴前头,人们看到涌浪,就知道风暴快来啦。“无风来长浪,不久狂风降”,“静海浪头起,渔船速回避”,这是我国沿海渔民的谚语,也是观天测海经验的概括。
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引起的涌浪,传播的速度更快了。1960年5月23日,日本群岛东岸一片平静安谧的景象,当时已得到智利地震的有关资料,不少人淡然置之。谁知20个小时后,排山倒海般的涌浪,远涉重洋到达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和新西兰。日本群岛海岸在涌浪袭击下,有1000多户房屋被卷走,2亿公顷土地被淹没,甚至渔船被掀到了岸上。远离智利16000千米的勘察加半岛以东海面,也掀起了汹涌的浪涛。
原来,这是智利地震引起的海啸涌浪。它以时速800千米横渡太平洋,来到这些地方。1960年5到6月间,智利沿海海底发生了2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5月22日下午6时许(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爆发了新的强烈地震,波及1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一些岛屿和城市消失了,全国2万多的人口受到影响,地震又引起海啸,智利沿岸500多千米范围内,涌浪高10米,最高达25米,使南部320千米长的海岸沉浸于海洋之中。
为了同风浪和涌浪作斗争,人们设计了水翼船、气垫船、双体船、竖立船等,以减少海浪对船体的影响。人们还利用浮标、飞机、卫星等来观测海浪,作出预报,供船只在海上选择适当的航线和航速。
无风三尺浪什么意思
无风三尺浪,比喻无缘无故也会生出事来。意思相反的俗语有: 无风不起浪。
无风三尺浪的解释
无风三尺浪的解释
比喻 无缘 无故 也会生出事来。
词语分解
无风的解释 .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草名。薇衔的 别名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郦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