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苏州关于浣纱的诗句
- 2、一萼红·盆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 3、“何处浣纱人”下句是什么?
- 4、何处浣纱人原文
苏州关于浣纱的诗句
1.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
搜出一些供参考,但很少的描写细致的。
【棹歌行】 梁简文帝萧纲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相和歌辞·江南曲〗(丁仙芝)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全唐诗·卷019】〖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二首之一〗(张子容)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全唐诗·卷021】卷026:094〖杂曲歌辞·江上曲〗(李嘉祐)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全唐诗·卷026】卷051:008〖浣纱篇赠陆上人〗(宋之问)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全唐诗·卷051】〖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全唐诗·卷125】〖杂诗〗(王维)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全唐诗·卷126】〖辋川集·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全唐诗·卷128】〖浣纱女〗(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全唐诗·卷143】〖河上逢落花〗(万楚)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全唐诗·卷145】〖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全唐诗·卷159】〖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李白)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全唐诗·卷176】〖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全唐诗·卷181】〖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李白)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全唐诗·卷181】〖浣纱石上女〗(李白)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全唐诗·卷184】〖江上曲〗(李嘉祐)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全唐诗·卷206】〖越女词〗(鲍溶)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忽惊春心晓,不敢思君子。
君子纵我思,宁来浣溪里。【全唐诗·卷486】〖越溪怀古〗(施肩吾)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全唐诗·卷494】〖寓怀〗(许浑)南国浣纱伴,盈盈天下姝。
盘金明绣带,动佩响罗襦。素手怨瑶瑟,清心悲玉壶。
春华坐销落,未忍泣蘼芜。【全唐诗·卷528】〖春游望仙谷〗(储嗣宗)清无车马尘,深洞百花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登山采樵路,临水浣纱人。
若得心无事,移家便卜邻。【全唐诗·卷594】〖新刺袜〗(徐夤)素手春溪罢浣纱,巧裁明月半弯斜。
齐宫合赠东昏宠,好步黄金菡萏花。【全唐诗·卷711】〖江南曲〗(李叔卿)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
风似箭,月如弦,少年吴儿晓进船。郗家子弟谢家郎,乌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歌舞未终涕双陨,旧宫坡阤才嶙隐。
西山暮雨过江来,北渚春云沿海尽。渡口水流缓,妾归宵剩迟。
含情为君再理曲,月华照出澄江时。【全唐诗·卷776】〖浣纱女〗(皎然)(一作王维诗,题云白石滩)清浅白沙滩,绿蒲尚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全唐诗·卷818】【旧爱灵溪渡风物之美,归途由浙而江,即目成咏】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
2.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有哪些
1、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李叔卿《江南曲》
释义:湖上的女子,江南的花朵,春天女子在湖边洗衣服。
2、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柳永《夜半乐》
释义:岸边站立着三三两两的洗衣服的女子。
3、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吴伟业《圆圆曲》
释义: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4、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释义:女子在洗衣服,子女在做饭。
5、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王贞白《芍药》
释义:我只好隔着滚滚的水流,无限感叹你的美貌而以了啊。
6、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孟浩然《耶溪泛舟》
释义:。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
7、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李白《咏苎萝山》
释义: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8、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越女词》
释义:越国女子妆容姣好,在清浅的溪水边洗衣。
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释义:谁会可怜容貌姣好的女子,因为贫穷只能在江边洗衣。
10、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王维《西施咏》
释义: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3.关于苏州小桥流水的诗句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4.与苏州有关的诗句
1、《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2、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原文选段: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释义: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3、宋·苏舜钦《过苏州》
原文选段: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释义: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4、唐·杜荀鹤 《送人游吴》
原文选段: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释义: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宋·姜夔 《姑苏怀古》
原文选段: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释义: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6、唐·张继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原文选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乌栖曲》诗的开头两句,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勒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使人们隐约感受到笼罩着吴宫的幽暗气氛 ,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之意。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含蓄隐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栖曲》
5.关于苏州小桥流水和小巷的诗句
过吴门二十四韵 唐 李绅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巷bai,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du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忆作麻衣翠,曾为旅棹游。放歌随楚老,清宴奉诸侯。
花寺听莺入,春湖看雁留。里吟传绮唱,乡语认歈讴。
桥转攒虹饮,波通斗鹢浮。竹扉梅圃静,水巷橘园幽。
缝堵zhi荒麋苑,穿岩破虎丘。旧风犹越鼓,余俗尚吴钩。
故馆曾闲访,遗基亦遍搜。dao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回宫秋。
帐殿菰蒲掩,云房露雾收。苎萝妖覆灭,荆棘鬼包羞。
风月俄黄绶,经过半白头。重来冠盖客,非复别离愁。
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水风摇彩旆,堤柳引鸣驺。
问吏儿孙隔,呼名礼敬修。顾瞻殊宿昔,语默过悲忧。
义感心空在,容衰日易偷。还持沧海诏,从此布皇猷。
这里面的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答室,丹楹百处楼。"
就是写小巷的!
6.有哪些描写“西施浣纱”的句子
1、“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妙喻当年国色天香四大美女。人们以“沉鱼”为先,四大美女,当之无愧地以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2、秀发及腰的浣纱女,把薄如蝉翼的心事,反复搓揉。拧一下,流出一塘月色。棒杵轻举,捣碎一池蛙鸣。十里荷花,应声开放。小调还没哼完,满河的灯影就洗亮了。江南的风景,一片一片,晾在竹竿上。
3、美丽的浣纱江傍依着苎萝山缓缓流过诸暨城,在流经西施滩的江畔时,诸暨人在江边塑起了一群栩栩如生的浣纱女铜雕,她寄托承载着今人对那位曾为浣纱女名叫西施姑娘的浓浓思念之情。
4、倾国倾城的美人西施,世居诸暨苎萝山下的苎萝村,也就是今天的诸暨市城南的浣纱村。苎萝分为东西二村,西施居西村,故名叫“西施”。西施的父亲常年以卖柴为生,母亲常年以浣纱为业。“浣纱”,即“洗衣服”的意思。西施姑娘也经常浣纱于溪,故西施又叫“浣纱女子”。西施姿色双全,禀赋绝伦,人见人爱,让所有偶遇过浣纱女子的男子,过目不忘,心猿意马,都把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当作自己的梦中情人。
5、梅子说黄就黄了,雨季如期而至。来不及收拾的心情,被淋成烟雨蒙蒙的往事。江南小调,唱着唱着就酸了,在梅雨中淅淅沥沥。浣纱女把思念叠了又叠,心头挥之不去的身影,怎么也熨不平整。临河的窗口,支起耳朵,日夜捕捉咿呀而来的桨橹声。
7.关于苏州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萼红·盆梅原文_翻译及赏析
玉堂深。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苔暖鳞生,泥融脉起,春意初破琼英。夜深后、寒消绛蜡,误碎月、和露落空庭。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长恨年华婉晚,被柔情数曲,抵死牵萦。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那得似、空山静夜,傍疏篱、清浅小溪横。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宋代·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一萼红·盆梅
宋代 : 朱晞颜
咏物 , 梅花 , 言志归隐 注释 ①暝:黄昏。
②苔暖鳞生:是说梅枝向阳有苔痕如鱼鳞。
③泥融脉起:是说盆内新泥融化涌起脉纹。
④琼英:琼:一种美玉。英:花。这里指梅花。
⑤寒消绛蜡:红色的蜡烛燃起时,驱走了寒意。绛:深红色。
⑥暖吹:暖风。
⑦晚:暮晚。
⑧芳思:赏花的意绪。
⑨一斛春冰:形容盆梅洁白如冰。
⑩“那得似”三句:宋林逋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调羹:古时以梅子作为烹饪的调料。《尚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任傅说为相时说的话。所以后人都以调羹(和羹)心事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然而所咏并非野生之梅树,而是长于洞房深室的盆栽梅花。词的上片,写盆梅虽植于玉堂之深,而自有一段天然风流,带给人清幽高洁的美好享受。“暖吹调香,冷芳侵梦,一晌消凝”十二字足见主人对盆梅之爱。下片的盆梅,已投射了作者的形象。“长恨”以下暗喻自身遭际,“那得似”三字意思一转,写出盆梅虽是“东君巧缀”,终究不如空山静夜、篱边溪畔的野生之梅来得自由。结句点明题旨,抒发不愿为官,只望归隐的愿望。缺点是说得太白,反无余致。朱晞颜(1132~1200年),字子渊、子囝,休宁(今属安徽)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知靖州永平县,政绩颇好,当地为他立了生祠。隆兴元年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巖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
朱晞颜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元代·王冕《墨梅》
墨梅
元代 :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古诗三百首 , 题画 , 咏物 , 梅花 , 寓人言志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宋代·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书韩干牧马图
宋代 : 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 咏物 , 写马述志姑孰溪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丹阳湖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谢公宅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凌歊台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桓公井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慈姥竹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望夫山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牛渚矶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灵墟山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天门山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唐代·李白《姑孰十咏》
姑孰十咏
唐代 : 李白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展开阅读全文∨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咏物组诗
“何处浣纱人”下句是什么?
姑孰溪李白爱此溪水闲。
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
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
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
红颜未相识。
何处浣纱人原文
1《姑孰十咏》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2、译文
我喜爱这溪水的清幽,乘兴在水中漫游。荡起船浆怕惊动鸥鸟,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
水波翻动了朝霞映下的艳色,岸上的春山延绵着重重叠叠。不 知是哪家的女子在水边浣纱,可惜与这红颜少女不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