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 2、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王者荣耀里谁说的这句话
-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什么意思?
- 4、高尚者的墓志铭(一篇无间道1短文)
- 5、“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是什么意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句话什么意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回答》。
卑鄙的人追求的目标是通行证,高尚的人追求的目标是墓志铭,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观都不同。
缺德的人常常可以可以靠缺德在社会里畅通无阻,但是这样的人生在作者看来一文不值,因为他用高尚者的高尚来反衬它,认为这样的人死了会被人唾弃、遗臭万年,因此才有将高尚作为墓志铭的说法,从而得以流芳千古。
不过现在的人貌似比较崇尚卑鄙,因为他可以让你畅通无阻,如果身边的人卑鄙,你去哪找那么多的口水去唾他们!
作者属于后者,他一方面鄙视前者,但也为后者感到不公平.其实,现实社会里的人,都是介与这两者之间的,有时他会拿出他的"通行证",有时,他又会扮演着高尚的人去鄙视拿"通行证"的。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哪里?原来的句子是什么?是什么书上说的?
这两句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
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么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
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 「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
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接着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与前一句紧密地连在一起。「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呱想[喻:说「高尚」是「墓志铭」,
「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
「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藉「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麼样的社会,怎么样的世界呢?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如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原则。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啥意思??
卑鄙者可以拿着卑鄙的证件通行无阻,而高尚者只能在死的时候有一个高尚的墓志铭
卑鄙的人凭借他的卑鄙可以不顾道义做很多事,就像持有通行证一样畅通无阻。 高尚的人虽然高尚,但高尚不能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活着的时候郁郁不得志,只能在死后得到一个“高尚”的评价。 这句诗批评了道德沦丧的现象,真是令人悲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原则。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
「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 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王者荣耀里谁说的这句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王者荣耀里谁说的这句话
杨戬说的
他说的话都有:
执行人间的意志
尽情驰骋吧,纵使天地也太狭小
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铭
透视未来
诸神黄昏,人间黎明
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听命自己
懂的一千零一种,唯有失败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话是谁说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一首诗中很著名的两句。
全诗如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一首诗中很著名的两句。
全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谁说的?注意不是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呵呵,见过余杰这么写过。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赏析北岛名句“卑鄙员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是的.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的很著名的两句.全诗: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请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谁的名言
诗人北岛---江苏省江都市浦头镇双丰村,农药厂后 弄而活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的作品
北岛的《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 》?
政治抒情诗《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有什么深刻含义?
如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原则。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着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着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
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这好象是诗人北岛的一句有名的诗句。
诗人是在用艺术的手法阐释“卑鄙”和“高尚”的多重含义。
——凭著卑鄙,你什么事都可以干,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就因为卑鄙,在某个社会环境里,你就能畅行无阻。
——在卑鄙横行的社会里,“高尚”们都在干嘛——沉默?逃避?抗争?守卫?
有多少高尚者,贫贱地、默默地老此一生,身后,才被人认为高尚……
卑鄙和高尚,在当今的社会,是从道德、为人还是从奋斗和发展去界定它呢?
既然是名诗名句,就该是很有嚼头的。
再听听别个网友的说法。
怎样理解北岛《回答》里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好人不长命——死了,所以有墓志铭
坏人活千年——活着,所以有通行证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什么意思?
卑鄙者可以拿着卑鄙的证件通行无阻,而高尚者只能在死的时候有一个高尚的墓志铭。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思潮。卑鄙者没有被高尚打败,反而逍遥自在,说明社会认同卑鄙而不管高尚。高尚者没有地位,只有默默死去。说明高尚不被主流所认同。不合理的社会。
这两句诗是诗人北岛1976年创作的他的代表作《回答》中的名句。世界容纳不了“高尚”和“高尚者”,“高尚”不会给“高尚者”带来任何好处,“高尚者”也不可能因“高尚”而功成名就。要做“高尚者”的,你就等待死亡吧,以“高尚”作“墓志铭”,陪伴你到另一个世界,是你的全部回报和最高奖赏。“卑鄙者”却如鱼得水,活得有滋有味,他的全部本事除了“卑鄙”别无其他,只有一个“卑鄙”也就足够了,包打天下了!有了“卑鄙”,“卑鄙者”游走四方,独步天下,心想事成,呼风唤雨,一生荣华富贵,子孙满堂。诗人揭示了一个是非颠倒、良知泯灭的世界!
高尚者的墓志铭(一篇无间道1短文)
如果再给陈永仁一次机会,他会拒绝卧底任务吗?
很难说。至少他在答应前,内心会更加挣扎,因为他整整经历了十年痛苦的卧底生涯,一点也不光彩。除了打打杀杀,就是贩毒分赃,终日奔波,精神压力之大,近乎崩溃。游离在绝望边缘的他,一次次向黄志诚发出愤怒的抗议,可是黄志诚始终都没有给他解脱的机会,没有还他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培养这样一个卧底实在太不容易了。
同为卧底,刘建明有着足够光鲜的外表。做一个假设,如果给陈永仁机会,他绝不会同意和刘建明交换人生。因此,只有刘建明想和陈永仁交换的想法,陈永仁不会有这个念头。原因在于,陈永仁是为正义而战,他是高尚的。可是这个假设没有道理,逻辑不合理,不能信服。
刘建明说他想做个好人,这说明坏人也是复杂的,他们有想做好人的念头。但是刘建明不是林冲,毕飞宇先生说林冲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体制内工作人员,他不过就想做个公务员,在公检法单位尽心尽职做一辈子的普通人,却被逼上梁山成了警察们的敌人,林冲是值得同情的人,这是被迫的,是体制的压力造成个人命运的不公平。刘建明起初是被坏人安排进入警察局做卧底的,尽管他可能有无数想做好人的念头,可是他从开始就是个坏人,是警察的敌人,他的公开身份不是他真实的身份。我可以断言他有机会选择做个好人,而不是到最后杀了韩琛才有机会。无论影片有没有表现,从常理判断也一定有,因为他所做的事的后果是反人类的,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内心必定会摇摆,会犹豫,会痛苦。所以即使他再无能为力,只要他想做个好人,他还有最终的绝招——自杀。人有自杀的机会与权利,没有人能阻挡个体做这件事。但是由于故事正常发展下来了,所以刘建明这么些年来,只是个坏人,他甚至都没有精神负罪感,只是巧妙地游离在危险的边缘,一旦得手,他大舒一口气。若是失败,也能全身脱困安全退出。
没有人愿意做刘建明,这是我看完影片的第一反应。可是谁又能保证呢,刘建明的生活实在不差,如果没有陈永仁给他女友寄那份秘密录音带,我想他的生活会更好。但是人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深入内心。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最高主义,但是会有底线。刘建明的底线是没有的,他也没有主义。无论他在警察局做的多么好,他能做到多高的职位,他的主义也绝不会是法律的公平正义,因为他在违法犯罪;他也没有底线,因为他的所为将导致更多人失去健康、失去生命、失去一切……这样的人是痛苦的,一旦他的良知被唤醒。
且不论原因,刘建明确确实实想做个好人了,所以他也残酷地赶尽杀绝。他一手策划了韩琛的死,一枪毙命,这种老大对他来说毫无情份,因为这个老大是坏人,是该死的人,为了自己,刘建明借以正义之手杀了他。尽管讽刺,可是他迎来了最好的机会。百密一疏,陈永仁看穿了他的虚伪,于是刘建明删了陈永仁的档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建明这时候是痛苦的,他不想这样,他在天台上说想做个好人也是真实的想法,这时候的他无比诚实。
陈永仁为什么不能给他一次机会呢?当然不能,他过了多么糟糕的卧底生涯,他有主义有底线,他代表的是正义啊!他要证明正义永不迟到。他还得报仇,他要报黄志诚的仇,他们之间可不是猜忌怀疑,他们之间是近乎父子的深厚情谊。可是他亲眼目睹了黄志诚的死,惨不忍睹的死。因此陈永仁不肯妥协,这种近乎自杀式的反抗与刘建明形成了鲜明对比,陈永仁乐观看待自己现状,这确确实实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了,一旦刘建明删除他的档案,那他的真实身份永远不被认同,他只能是个坏人。
陈永仁是高尚的,刘建明是卑鄙的。北岛有诗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除了物质与肉体,人还有精神与灵魂。陈永仁是一个伟大的个体,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是为了给普通大众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自我牺牲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这样的英雄都值得尊重。于是我反问自己,我愿意做一个陈永仁吗?
我痛苦了,沉默了。是的,我打心底尊敬英雄,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英雄。然而,渴望与尊敬并不代表愿意与接受。陈永仁为了自己的高尚,被现实无情地折磨,宛如炼狱般的生活使得他无比焦虑,几乎分裂的精神状态把他变成一个不能正常控制自己的人,于是他也只能求助心理医生。由于身份认同上的焦虑不安,他走在天堂与地狱的边缘,天堂说那是你真正的家,可地狱说你生活在这里。陈永仁心中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事业,正是内心对正义的坚贞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信念。可是现实生活时时刻刻抵抗陈永仁的高尚,现实让卑鄙小人也能得意忘形,甚至于陈永仁要帮助这些卑鄙的人得意。高尚与卑鄙在他心里剧烈地碰撞。“我”究竟是不是个好人。
陈永仁死了,故事结束的恰当好处,他在生前没有得到真正的身份认同。无论导演有意无意,这种身份认同的焦虑都影射了港人的焦虑,这种不安全感始终蔓延在港澳台三地……
很久以前,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刘建明活的很糟糕,而陈永仁死得伟大。一个念头出来了,我愿意做陈永仁,为了心中的最高主义而活在这个世界上。然而我在前文写的,是我的焦虑与不安,是我从生活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后的迷惘。的确,陈永仁有高尚的一面,但是所谓的高尚并不意味着能为生活提供活下去的面包。现实生活中陈永仁所做的一切是卑鄙的,完完全全违背了他内心的正义立场。因此所产生的撕裂感会使人缺乏生存的意义,这就导致生活的无意义感。
陈永仁绝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普罗大众。刘建明也一样。现实中的人永远徘徊在撕裂的边缘,生活的无秩序与不确定始终搅和着人世泥潭。陈永仁选择了坚守,更多人选择了放弃与遗忘。刘建明最后想起来了,他大概也后悔了,可是他或许仍旧会忘记。人就是这么简单的动物,所以才会走生命的捷径。可是谁知道呢,这一条捷径有没有走稳呢?一味地害怕也不是办法,毕竟,人这么短的一生,错过或者多走了冤枉路岂不是很可惜。
选择陈永仁还是刘建明随你定,毕竟佛说受身无间者以长存,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微是卑微者的通行证。”是什么意思?
成就高尚与卑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别人的眼光。自己不能自欺欺人的说自己就是高尚者,也不能下贱的说自己是卑鄙者。墓志铭是人死时别人对你的评价,即是对你在世一生的总结。通行证,不言而喻,相当于你的一种标牌。
出自于北岛的诗歌《回答》
全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年
登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朗诵提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重音〕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轻〕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重音〕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重音〕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重音〕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轻〕。
背景
《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 期。
作品赏析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