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数的由来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了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如8.23记做,左边的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表示小数部分。
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来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扩展资料
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带有小数点,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
1、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2、小数点,数学符号,写作“.”,用于在十进制中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尽管小,但是作用极大。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差错,人类酿过一个又一个悲剧。正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
家刘微在解决一个
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十三世纪中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如把63.12写成┻|||_||.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小数是怎么产生的?
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二是分数概念的完善.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小数的产生
首先,小数是什么呢?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小数是我们中国人最先使用的。最开始是,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座椅很容易就有了十进制分数,也就是小数的概念。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回到我们的教材,小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苏教版教材分为了两个阶段: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的小数再认识,小数初步认识的时候主要是联系生活中具体的量,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认识小数的。而四年级的小数再认识是在学习了小数初步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及数学经验来开展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那么,儿童小数概念的形成是什么样的途径呢?主要是通过分数来形成小数概念的,就是将一个部分进行等分后,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部分,或者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数有了另外的特殊记法:十分之一可以记录成0.1,于是以此类推。也就是说从分数的角度来说,就很容易得出有限小数是由十等分产生的,百分之一再进行分割就产生了0.01,小数就是这样因为需要而产生,对于儿童来说,来源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小数是怎样产生的?
1、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所以很容易产生十进分数,即小数的概念。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
2、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 、忽等7个单位;对于忽以下的更小单位则不再命名,而统称为“微数”。
3、到了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 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
4、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秦九韶则将单位注在表示整数部分个位的筹码之下,例如: —Ⅲ—Ⅱ表示13.12寸 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