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黜的读音
- 2、罢黜百家的读音
- 3、罢黜怎么读
-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读音是什么?
- 5、罢什么百家,是什么意思,那个字读什么
黜的读音
黜的读音:chù。
黜,汉语汉字,释义为废除;取消。出处:《说文》、《玉篇》等。部首:黑。总笔画:17。笔顺读写:竖、横折、点、撇、横、竖、横、提、点、点、点、点、竖折、竖、竖、竖折、竖。
组词
1、扶正黜邪,fú zhèng chù xié,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2、罢黜百家,bà chù bǎi jiā,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3、黜奢崇俭,chù shē chóng jiǎn,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4、迁善黜恶,qiān shàn chù è,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5、进贤黜奸,jìn xián chù jiān,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6、崇雅黜浮,chóng yǎ chù fú,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7、劝善黜恶,quàn shàn chù è,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8、进善黜恶,jìn shàn chù è,进用贤善,黜退奸恶。同“进善退恶”。
9、黜衣缩食,chù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罢黜百家的读音
罢黜百家拼音读法是bà chù bǎi jiā。
解释:罢黜:废弃不用;百家:指诸子杂说。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原指废除诸子学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后用以指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的形式。
引证: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例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反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详细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历代儒客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罢黜怎么读
罢黜 [bà chù]。
释义:
1.废除排斥。
2.罢免;去官。
引证:
1.刘大櫆 《知上犹县方君传》:“君独喟然曰:‘诚使赈救及一邑之民生,则余虽罢黜何憾焉!’”
2.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先王之学,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意。”
近义词:
一、撤职 [chè zhí]
释义:撤消职位。
引证:
1.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
2.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因为私自减了 喜富 的赔款, 刘广聚 由区公所撤职送县查办。”
二、罢免 [bà miǎn]
释义:免除官职。
引证:廖仲恺 《三大民权》:“这一试真利害, 北京 根深蒂固的几个大官也就罢免了,政府对于欧洲和会的约也不敢签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读音是什么?
bà chù bǎi jiā,dú zūn rú shù。
1、罢:声母是b,韵母是a,读作第4声。
2、黜:声母是c、h,韵母是u,读作第4声。
3、百:声母是b,韵母是a、i,读作第3声。
4、家:声母是j,韵母是a,读作第1声。
5、独:声母是d,韵母是u,读作第2声。
6、尊:声母是z,韵母是u、n,读作第1声。
7、儒:声母是r,韵母是u,读作第2声。
8、术:声母是sh,韵母是u,读作第4声。
影响作用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古代史学家多认为是汉武帝与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个是为了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其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一样,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细加钩沉比勘,就不难揭示其事实真相。
罢什么百家,是什么意思,那个字读什么
罢黜[bà chù]
1、贬低并排斥。2、罢黜百家,废弃不用。【出处】:1、宋曾巩《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罢黜异端,推明极孝。”宋 苏辙《颍滨遗老传下》:“罢黜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堕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