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不堪的成语是什么
狼狈不堪láng bèi bù kān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多用来形容人的处境困窘、难堪。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堪;不能读作“shèn”。
【辨形】堪;不能写作“勘”。
【近义词】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反义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例句】他们才到了半山腰;已经气喘吁吁;狼狈不堪;临峰翘望;山顶还远着呢;只得败兴而归。
【英译】be in great distress
【成语故事】晋朝时,武陵人李密品德、文才都很好,在当时颇享盛名。晋朝皇帝司马炎看重他的品德和才能,便想召他做官,但几次都被拒绝了。原来,李密很小就没有了父亲,4岁时母亲被迫改嫁,他从小跟自己的祖母刘氏生活。李密在祖母的照料下长大,也是祖母供他读书的。因此,李密与祖母感情非常深厚,他不忍心丢下年老的祖母不服侍而去做官。最后,李密给司马炎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信中说:“我出生6个月时便没有父亲,4岁时母亲被舅舅逼着改嫁,祖母刘氏看我可怜,便抚养我长大。我家中没有兄弟,祖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她。祖母一人历尽艰辛把我养大,如今她年老了,只有我一人可以服侍她度过残年。可是我不出去做官,又违背了您的旨意,我现在的处境真是进退两难呀!”
疲乏不堪pí fá bù kān
【解释】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结构】补充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疲乏
【近义词】疲惫不堪
【反义词】生龙活虎
【例句】我已经疲乏不堪了
【英译】be dead to the wide
带有“不堪”的成语有哪些?
疲惫不堪、狼狈不堪、 痛不堪忍、不堪一击、不堪其忧
疲惫不堪
拼音: pí bèi bù kān
解释: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狼狈不堪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解释: 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痛不堪忍
拼音: tòng bù kān rěn
解释: 痛苦得不能忍受。
出处: 唐·载浮《广异记·狄仁杰》:“某是某朝官,葬堂阶西树下。体魄为树根所穿,楚痛不堪忍。”
不堪一击
拼音: bù kān yī jī
解释: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出处: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这个政府又是一个十分无能的政府,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大军,不堪一击,仅仅在两个星期的时间中,就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不堪其忧
拼音: bù kān qí yōu
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带有‘不堪’的成语有什么?
带“不堪”的成语:不堪一击,混乱不堪,不堪忍受,不堪回首,疲惫不堪,不堪入目,不堪设想,不堪其忧……
1.不堪一击
【拼音】: bù kān yī jī
【解释】: 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2.不堪回首
【拼音】: bù kān huí shǒu
【解释】: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3.不堪入目
【拼音】: bù kān rù mù
【解释】: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4.不堪设想
【拼音】: bù kān shè xiǎng
【解释】: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5.不堪其忧
【拼音】: bù kān qí yōu
【解释】: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6.不堪入耳
【拼音】: bù kān rù ěr
【解释】: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7.疲惫不堪
【拼音】: pí bèi bù kān
【解释】: 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