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汗法(汗法主要适用于)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张从正所论述的汗法是指

张从正所论述的汗法是指用药发汗,以及用针灸、洗熏、熨络、推拿、体操、气功等方法达到祛除表邪目的的方法。

张从正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砌磋医理,辨析奥义。

其思想主要表现在“三法六门”,即以汗、吐、下三种攻邪之法,以驾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由于善用攻邪之法疗病,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论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适应症,也有禁忌症。

汗法:是指用药发汗,以及用针灸、洗熏、熨络、推拿、体操、气功等方法达到祛除表邪目的的方法;

吐法:不单是指摧吐,凡豁痰、引诞、催泪、喷嚏等上行的治疗方法都属此类;

下法:不单指泄下,其他像行气、通经、消积、利水等能够驱除里邪的方法亦尽属此类。

因此,张从正归纳的“汗、吐、下”祛邪法,实际上是中医理论中“扶正祛邪”大法中以祛邪为主的这部分内容。而他认为先“祛邪”,才能扶正,邪去则正自安,对于实证阳证,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奏效的。

汗法名词解释

一、治疗八法之一

通过发汗以祛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称汗法,一般亦称解表法。可使腠理开泄,气血流畅,营卫调和,以解除肌表的邪气。汗法是古代医家在观察热病的过程中,见到汗出之后,高热即退而总结出来的。

汗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水肿(病腰以上),疮疡初起有表证,或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的表证等,欲透邪外达,均可用汗法治疗。

二、专门指小儿推拿的发汗方法

《厘正按摩要术》卷二:“汗法:周于蕃曰:凡小儿寒热互作,鼻流清涕或昏迷不醒,一切急慢惊风等症,须用葱姜煎汤,以左手托病者头后,用右手大指面蘸汤,摩洗两鼻孔三十六次,谓之洗井灶,以通脏腑之气,随用两大指蘸汤,摩洗鼻两边二十四次,后又蘸汤,由鼻梁山根推至印堂颅门三十六次;再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将病者两耳攀转向前掩两耳门,即以两大指自天庭左右分推两额各三十六次。

中医汗法详解

中医治病有汗、吐、下、温、清、和、消、补八种主要治疗方式,祛除邪气的方法有汗、吐、下三种主要方法,其中汗法最为常用。什么叫“汗法”呢?汗法就是用辛温或辛凉的药物、温覆、火灸、浴法、蒸法、熏法、烧针、推拿等方法,促使人体汗液排泄,最终达到汗出,治愈疾病的目的。

发汗的主要目的就是祛除在表的邪气,主要是风邪、湿邪、寒邪、燥邪。《黄帝内经》论述汗法的作用,”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气在表,要因势利导,用发汗的方法将邪气排出体外,这是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独特的治疗方式。

此外《黄帝内经》中又有论述:”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外邪侵入,要以发汗的方式治疗。 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对发汗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论述,具体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寒邪使毛孔闭塞,汗不能出,因此出现发热的现象,寒邪损伤了人体的卫气导致恶寒的产生。因此恶寒最先出现,其后可能出现发热。为《伤寒论》使用发汗法治多种疗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伤寒论》中记载了汗出应该达到的效果。“ 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虽然这是在桂枝汤文下,介绍桂枝汤服用后的发汗方法,但是适用于许多发汗的方剂。

喝完药以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促使汗出。整个身体都要有汗出,包括头、胸、背、手、脚都要出汗,但出汗又不能太过,如果大汗淋漓,不但达不到治病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要全身都有小汗出,微微湿润肌肤就达到了效果。

出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一出汗马上就揭开衣服、被子,应当使汗出一段时间。“温覆令一时许”,也就是要盖上被子两个小时左右,可见时间不短。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发散邪气也是一样。出汗以后更要注意避风,防止风寒邪气乘虚而入。

发汗的方法主要用于“太阳病”的治疗。“太阳病”是风寒邪气刚刚侵袭人体,所表现出的症状。《伤寒论》第一条便指出了“太阳病”的主要证候,“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一般表现,但是又分主次,其中亦恶寒应列为第一,脉浮列为第二,头项疼痛位列第三。

1、呼吸系统疾病

汗法治疗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因为肺掌管着气管、鼻腔等区域,这些地方直接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从而产生急性的病症。感冒就是其中最常见的。肺脏主表,风寒邪气侵袭肌表,最早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常常有咳嗽、咯痰、气喘、咽喉不适等。

有人以治感冒的水平,来评价一个中医的水平。能够快速治疗感冒的中医,就是一个高水平的中医。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感冒类型繁多,包含风寒、风热、燥邪、风湿、寒湿等,加上人体自己的气、血、水的虚损与不通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

治疗风寒以辛温药物发散风寒,治疗风热以辛凉的药物发散风热,治疗风湿以辛苦发汗除湿等等,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说只要是掌握了治感冒的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中医。因此中医中也流传着一句话,“半部《伤寒论》治天下”。而半部《伤寒论》主要是对于太阳病的论述,治疗太阳病的主要方法就是发汗。并且系统论述了发汗的方法,错误发汗产生的变症,以及对于变症的治疗方法,面面俱到。

2、皮肤疾病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黄帝内经》对于汗法 祛除 邪气 的论述。皮肤病本身就是皮肤方面的问题,如果是外邪引起的皮肤疾病,当然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伤寒论》中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记载。

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肤瘙痒,后世有“痒自风来”的说法,身体痒与风邪有很大关系,当然发汗法是治疗的一种手段,还有补血、滋阴、化痰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反反复复发作的皮肤瘙痒,一定不能忘记发汗这一个方法。

寒气侵袭人体皮肤,重则表现为肌肤的疼痛,轻则表现为皮肤瘙痒。我小时候就有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每到冬天,脱下衣服睡觉时都会觉得全身发痒,需要用力挠几分钟,被子热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这就是寒气导致的痒,其实稍微发点汗就可以治疗。

3、骨关节疾病

《黄帝内经》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 痹 ,寒气胜者为痛 痹 , 湿气 胜者为着 痹 也“。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僵硬、疼痛不适、活动不利。既然是外来的风寒湿气,侵入人体,自然要通过发汗的方式治疗。

《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用发汗法,治疗关节疼痛的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桂枝附子汤、麻黄加术汤等,都是通过汗,将这些邪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肾脏疾病

急性肾脏疾病许多表现为水肿,这种水肿需要通过发散风寒的方式治疗。为什么风寒在表会导致水肿呢?中国古代的智者很早就发现了大气压力这一现象,茶壶中有水,如果盖上盖子水就难以倒出,但是打开壶盖水就顺利流出。风寒邪气附着在了体表,就像在茶壶上加了个盖子,导致小便排出不顺畅,最终形成了水肿。

通过发汗的方法将风寒邪气排出体外,小便就顺利排出体外,水气不在体内蓄积,水肿自然消失。这种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经方中有越婢汤、麻杏甘石汤等方剂,通过发汗解表的方式治疗水肿。脉象浮者以太阳法治疗,脉沉者用少阴方治疗,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5、神经、肌肉疾病

在《金匮要略》中有许多方剂,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收录于《古今录验》的续命汤。续命汤用于治疗“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中医认为是风寒邪气侵入人体,影响了人体气血的运行,导致肌肉收缩无力,活动不能,连翻身都困难,而且肌肉拘挛。以前我也不太会使用这种续命汤,后来看到了江尔逊老先生,以及其授业恩师陈鼎三先生使用续命汤的经验,才发觉这是一个十分好用的方子。

结尾: 汗法不但用于治疗感冒,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凡是风寒邪气在表引起的多种疾病都可以用发汗的方式治疗。使用汗法最为精通的莫过于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可以使用发汗治疗的疾病,辨证极为准确,可师可法。临床一定不能忘记汗法一途。

相关阅读

  • 玩冰滑梯和雪滑梯作文(《玩滑梯》教案)
  • 化疗期间吃什么好,乳腺癌放化疗期间吃什么好
  • 关于乒乓球的作文(关于打乒乓球的作文)
  • 大学生短期支教(大学生短期支教有补贴吗)
  • 保护濒临动物英语作文(写濒临动物英语作文)
  • 执着的分论点作文(“分论点”答案之我见)
  • 蚂蚁兵团作文(蚂蚁兵团)
  • 槐花的花语(槐花的花语和寓意)
  • 水晶白胚,水晶白图片大全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