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诗句
1. 关于牵牛织女星的诗句
2. 关于牵牛星的诗句
关于牵牛织女星的诗句 1.牵牛织女 诗句
《七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贾云华
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
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
《七夕》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石珝
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
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七夕吟》金朋说
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
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
《投赠张红桥》林鸿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华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
羞见牵牛织女星.
2.求有关牵牛织女的诗词三篇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位于台北)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 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
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白话文释义: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4.收集有关 牛郎织女 的诗句
1、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朱淑真《鹊桥仙》
2、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唐寅《绮疏遗恨》之针》
3、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
4、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七夕》
5、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6、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石珝《七夕》
7、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袁去华《鹊桥仙》
8、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曹松《七夕》
5.关于牛朗织女的诗句
1、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
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石珝《七夕》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3、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林鸿《投赠张红桥》4、古别离。
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
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
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乾隆《古别离》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6、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朱淑真《鹊桥仙》7、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
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
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龚诩《寓意》8、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
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贾云华《七夕》9、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
——《七月七日》10、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11、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
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
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袁去华《鹊桥仙》12、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七夕》13、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
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金朋说《七夕吟》1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七夕》15、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
——《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16、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
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
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陈东《西江月》17、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18、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曹松《七夕》19、馀霞散绮,明河翻雪。
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卢炳《鹊桥仙》20、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唐寅《绮疏遗恨》之针》21、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孟郊《古意》。
6.坐看牵牛织女星的诗词原文
秋夕①
唐·杜牧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③扑流萤。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
卧看⑤牵牛织女星 。
关于牵牛星的诗句 1.昭昭牵牛星的诗词全文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具体译文如下: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2、赏析: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此诗描写天上的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3、背景: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 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2.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诗句,标明作者和诗题
杜牧的《秋夕》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迢迢牵牛星诗词
《迢迢牵牛bai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du诗,是《古诗zhi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dao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迢迢牵牛星》全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白话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名家点评现代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此诗表面上字字在叙写织女的天上愁思,实际却句句在抒发思妇的的地上离恨,闪现出浪漫的绚丽色彩。”
“诗中在开头四句和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词。这些叠字描写物态,表达情思都十分贴切生动。
而且首尾的叠字互相呼应,形成全诗和谐回荡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4.《迢迢牵牛星》全诗
诗词概述 《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后加上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无情的双星,却似人间绸缪的夫妇,景、物、人、情转换交融,令人生出无尽的遐想和感叹,可谓黯然销魂而又黯然神伤.《迢迢牵牛星》的作者,显然从乐府民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接受了《诗经》《楚辞》的熏陶,文学总是一脉相承而不断向前的. 编辑本段改编散文诗 看那银河之南, 牵牛星遥遥可见; 又看银河之北, 织女星明亮皎洁. 看织女的双手, 伸向前方的织布机, 扎扎地摆弄着, 摆弄着伴她多年的织布机. 但她始终无法织出一块完整的布, 因为她始终无法停下对牵牛的思念. 她既因为思念牵牛又因为恨自己织不好布, 哭的泪流满面. 看那浅浅的天河, 又浅又清, 只隔这样一条清浅的天河, 却无法交谈, 只能通过眼神表达思念~。
5.迢迢牵牛星诗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翻译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注释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3.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4.擢(zhuó):伸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5.札(zhá)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6.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7.零:落。
8.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9.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0.脉脉(mò mò):含情凝视的样子。[1] 11.素:白。
12.涕:眼泪。 13.章:指布匹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4 .间:隔。鉴赏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
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
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
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
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
“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
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
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
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
《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
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
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
6.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织女星的诗句.
额``!
黄庭坚的《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
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小雅·大东》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祖咏在《七夕》诗中的描绘是:“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7.迢迢牵牛星的诗
1、原文
迢迢牵牛星
作者: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译文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相关知识
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两颗星星距离地球都比较近,都是银河系上千亿恒星中的一员。从地球上看,牵牛星和织女星确实分布在银河的两岸,正所谓一叶障目,这只是错觉罢了,要知道,银河系的厚度可是有数千光年。这两颗星星在宇宙中的直线距离为16.4光年。就算它俩以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相会,大约每隔16.4年才能相聚一次。以人类的寿命来看,一辈子也就只能见几次面。
牵牛星和织女星详解
牵牛星是一颗处于主序星阶段的恒星,距离地球16.7光年,质量比太阳大一些,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8倍。牵牛星的实际亮度是太阳的10.6倍,表面温度约7000摄氏度,而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5500摄氏度。
织女星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α星,在银河西岸,距离地球25光年。织女星不仅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在夜空中的亮度更是排名第五。在北半球,它是夜空中第二亮的星,仅次于大角星。
牵牛星和织女星距离多远?
这都是银河系内部的恒星,因为视觉差别,好像在银行两侧,它们相距16.4光年,也就是相距946,080,000万公里
牵牛星织女星的来历是什么?
很久以前,我们祖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当日落之后,他们就会仰望头顶上那片璀璨的星空,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每个星辰以及日月都有着一定规律,就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先,我们的祖先就将这些天文知识刻在甲骨上,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还是日食和月食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就有了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根据我国宋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卷31引西晋周处的《风士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
此处的“河鼓”和“织女”,指的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据民间传说,牵牛星是谷物之神,织女星则是天帝之女桑蚕之神,谷物神和桑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重视的神祇。那时的人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7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星宿。而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到初秋七月份时,两星的运行就显得最为突出。
人们还发现,牵牛星在织女星的东方,中间有白蒙蒙的像云一样的东西,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人们把它叫作天河。天河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3颗星,中间一颗很亮,两旁的光亮较弱,看去与中间一颗距离恰好相等。这3颗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担星。
这中间的那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作牵牛星。它的光亮稍稍带点黄,不及织女星那么亮。于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在这两颗星星的基础上,将它们人格化了,民间便出现了大量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故事,并一步步趋于了完美。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了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因为父母早亡,他便跟着哥嫂度日。但是,哥嫂待他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最后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勉强可以糊口度日。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答应做我妻子,我才能还给你衣裳。”织女定睛一看,发现牛郎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
织女一听,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贬下天庭。但织女心中纳闷,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这时,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
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了,孩子们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
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波涛滚滚的天河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是那样揪心,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
王母见此情此景,也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喜鹊在天河上搭桥,牛郎和织女相会一次。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
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寄托了古代人们对有情人长相守的一种美好向往和愿望。
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牛郎和织女最初是作为两个星星的名字而出现的。这两个星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中的《大东》篇,诗中将牛郎称为牵牛。
古人之所以关注天上的星星,是因为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标农时、记时令,而牵牛、织女两星则是作为秋天到来的标志受到古人瞩目的。
这一点,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法《夏小正》中就说得很明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一句“织女正东向”,蕴含了牛郎和织女七夕会天河这一故事的全部秘密。
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描写了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中写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
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发展成为夫妻。
但是在古人的想象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在东汉应劭编纂的《风俗通义》中有一段记载: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这表明,在当时,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了风俗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到此,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这便给故事带来了悲剧气氛。
那么,为什么在后一个传说中,要加进老牛这个角色,并使它在故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因为牛是农家宝,农民热爱耕牛,甚至还在耕牛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生活理想。
当生活的理想遭到阻碍时,农民容易产生救助于牛的幻想,希望牛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同时,把动物人格化,也是各种民间传说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和崇尚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让人们相信爱情来之不易,让人们更加珍惜爱情的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