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清朝八阿哥胤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被幽禁至死。
八阿哥就是爱新觉罗·胤禩,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
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
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
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罪状十四款。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们是被毒死。
扩展资料:
《宫锁心玉》里的故事主线就是历史上的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
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
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历史上的八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康熙第八子即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
历史上的胤禩是一个能力出众,但是城府极深之人,表面上看与人为善,实际上醉心皇位,关于胤禩的记载,大多出自《清史稿》和《清世宗实录》以及部分野史。
爱新觉罗·胤禩,在康熙序齿的皇子中排行第八,生母良妃卫氏,是康熙朝中前期的五妃之一,野史记载良妃“容貌娇艳,体有异香”,不过由于卫氏生育胤禩时位份比较低,年幼的胤禩曾由惠妃(大阿哥生母)代为抚养。
胤禩年少聪慧,颇得康熙宠爱,十一岁时就随康熙出塞巡猎,骑术,射术都很精湛小小年纪竟和他哥哥们捕获的猎物相当,也因此得到了康熙的褒奖。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皇子惧妻
胤禩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注:《清史稿》记为乌雅氏应为误记)。八福晋很可能相貌出众, 因为后来雍正命廉亲王休妻时曾用“狐媚”二字形容八福晋,担当得起“狐媚”二字的女人,必定是长相美丽,风情万种的。
野史与小说都说八阿哥依靠八福晋而得到安亲王家的支持,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的。
康熙曾于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然而,根据《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谕旨:“令尔等前去将朕谕旨降与胤禩之妻,革去福晋,逐回外家。
降旨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若有互相传信之事,必将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尔等回来后,再将此旨降与胤禩。嗣后,伊若痛改其恶,实心效力,朕自有加恩之处。
若因逐回伊妻,怀怨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与重罪。”从这可看出八阿哥确实和八福晋夫妻感情甚好,平时交流甚多,否则不会严禁两人分开之后互通信息和通信,并以八福晋的性命威胁胤禩。
2、术士相面
明德细细端详,给胤禩相了一面,神秘地说: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他还说:“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同时,自诩有十六个功夫过人的江湖朋友,只需招来其中一二人,就可神不知鬼不觉地搬掉皇太子胤礽的脑袋。
胤禩对张明德一语道破玄机又惊又喜。以他的城府,自然拉下脸来将张明德胆大妄为之说斥骂一通,但心里禁不住暗暗高兴:天意如此,何等快事!他很快把张明德之语密告交情很深的皇九子胤禟和皇十四子胤禵。
3、王上加白
十皇子胤禩我请了江湖道士张德明给胤禩算命。由王鸿绪陪同,张德明来到胤禩的府上。张德明说,八爷的气,白气融于紫光之中,郁郁不绝,如丝如缕,流光溢彩,令人目眩。与九爷、十爷从皇宫中带出来的紫气大不相同。
八爷若能封王,您头上的命气就是天子之气!” 张德明说:“八爷若有缘封王,就有天子之分。请问,王上加白是个什么字?”胤禩坐不住了,他把桌子一拍,怒声喝道:“如今圣明天子在位,皇太子辅佐朝政,父慈子孝,君严臣恭;太子贤德仁厚,天下皆知,你难道要离间皇室吗?”
张德明又说:“先说这个‘佳’字。乃一人执圭之象;再说‘美’字,美拆开了是八王大。” 胤禩不言声了。他内心十分激动,表面上却镇静自若。他城府极深,不像老九那样说话没有一点遮拦,更不像老十那样狂妄、粗莽。他心中一直在琢磨着张德明的预言,也一直在想着如何才能实现这个预言。
4、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八阿哥)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禩
八爷是谁?
1.八爷即爱新觉罗·胤禩,与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因病薨,享年45岁。
2.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3.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八阿哥胤祀的历史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同年,亡。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岁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时出生(公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视京畿。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岁 七月, 随康熙帝巡幸边塞。 十一月, 随康熙帝谒暂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岁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岁 正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随其谒暂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九月,随康熙巡行北塞,经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岁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晋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岁 二月,随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 闰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为成年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岁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岁 五月十九日 索额图获罪,与诸皇子觊觎储位有关。 六月二十六日 裕亲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夸赞胤禩。康熙帝命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岁 六月, 随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岁 正月初五日寅时,长子弘旺出生,庶母张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于行猎途中废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闻皇长子胤禔言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随命胤禔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称其所查未尽,到处妄博虚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众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后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张明德案,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责,谓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结苏努为党羽,并言其妻“嫉妒行恶”。按,胤禩之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见。时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复召见。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诸大臣皆举胤禩,康熙未允,诸大臣皆不敢再议。 十一月十六日,废太子胤礽被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岁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查问去年为何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将马齐交于胤禩严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随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随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猎,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岁 一月,随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岁 五月,随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未赴康熙热河行在请安,遣太监送两只将毙之鹰给康熙,康熙帝极为愤怒,召诸皇子至,重责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折诉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责。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岁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岁 九月十二日,患伤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卧病处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经之路,帝降旨将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愈。康熙帝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岁 二月初一日,随康熙帝巡视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随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岁 十二月十二日 抚远大将军胤禵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 本年,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岁 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岁 四月十二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岁 三月,由康熙帝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帝行围。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终年六十九岁。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与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受封为亲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为和硕廉亲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为理藩院尚书。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 二月十七日,受命办理工部事务。 九月初四日,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庙事,于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新制,油气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庙前一昼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其母良妃之事丧事奢靡事受雍正责。 雍正二年(1724年)43岁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责其“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张家口事,受雍正责。 五月二十日,并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责为“夤缘妄乱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责其与允禟、允禵等人于康熙年间“结为朋党”。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雍正三年 (1725年)44岁 二月十四日,因减省夫役、畜马等事受雍正帝责。 二月二十九日,并允禟、允禵、允[礻我]、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受雍正责。 三月十三日,于工部行文时被抬写,被果亲王允礼等参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将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谕“尚望其回心归正”。 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雍正帝言其无功有罪,宽免。 三月,退总理事务。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二日,因内务府增减披甲人数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其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有旨宽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护军九十六被毙事,遭宗人府参奏。雍正命每旗派马兵若干于其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岁 正月初五日,与允禟、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与允禵共议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语与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时,长孙永类出生,嫡母舒穆禄氏。 一月二十八日,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其与允禟等罪恶。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孙肃英额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时已患呕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实录》记为九月初十日殁,此处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录》载:“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诸王大臣议奏应戮尸示众。雍正帝谕“既伏冥诛,其戮尸之罪著宽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议其与允禟子孙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将其与允禟子孙均给出予红带,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的上谕:“圣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礻唐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觊便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蛮事所有,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愁然不乐,意颇悔之,若将有待。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礻唐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这时胤禩之子弘旺已卒,弘旺第二子肃英额,第三子永明额在世。肃英额无子,永明额于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卒,享年八十四岁。其子绵森曾任马兰镇总兵,官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绵森虽有四子,但前三子夭折,四子奕沆官工部员外郎,授侍诗学士,其子孙均是过继的。其过继孙溥宽为康熙帝第十五子愉恪亲王胤(礻禺)的后裔,其父载霞,三弟为辅国公溥钊。溥宽仅有一子毓漳,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十。
八阿哥胤禩是如何惹怒康熙的?历史上的的“八贤王”到底是怎样的人?
在皇位继承风波之中,九子夺嫡无疑是出现了众多意外,因为从宣布参加争夺皇位以来,才能出众,无论是智慧还是功绩,都远远超出其他皇子,并且一直被大家看好的八贤王胤禩,为什么会逐渐被康熙拉黑?并且最终无缘皇位呢?在此之前,不少言论,都为八贤王鸣不平,这些人认为,八贤王如果可以收住锋芒,不将自己表现的过于优异的话,有非常大的几率皇位会传到他的手中。
客观来看,康熙在选择继承皇位之人时,一定会选择贤明,并且可以将清王朝继续领导向繁荣昌盛的继承人,如果一切条件都符合的话,只有胤禩,但为什么康熙皇帝最终没有选择他?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八贤王除了贤明之外,当然也做出了令康熙十分恼怒的事情。
胤禩触碰了康熙的禁忌
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总是会发现一个妃嫔,如果想要坑害另外一个妃子,她往往会用一些江湖手段,比如做一个稻草人诅咒她之类的。而在八贤王也动用了类似的江湖手段。在争夺皇位之前,他就曾花重金寻找江湖术士给他进行占卜。
因为收到了别人的重金,这个江湖术士当然是一番美言,且不论江湖术士是否准确,其实他玩弄这些手段就早已经触碰到了康熙的禁忌,再加上,当时正是夺权风波愈演愈烈的时候,他信奉江湖手段的行为,也是直接让康熙恼羞成怒。
投票事件埋下了失宠的祸患,八阿哥结党营私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畅春园投票事件中,乾隆皇帝除了大阿哥之外,允许所有皇子参加这次投票,而这次投票的结果则是很多人一边倒的支持胤禩,在这次投票结果出炉之后,康熙皇帝其实被十分的惊讶到了。
先不说这次投票事件是否有八贤王的从中作梗,但是当所有人都将继承人选定为他的时候,其实他的地位就已经岌岌可危了,毕竟在竞争激烈的朝堂之中,即使一个人的政治功绩以及名声再好,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反对者,而这一切结果的背后也都指明他从中动了手脚。
康熙防患于未然
越到生命的尽头,康熙皇帝其实越加明朗,在看到胤禩得到众多人支持,并且民间舆论一边倒的时候,他就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危机,如果八贤王坐立难安,产生了谋反的念头,那么事态的发展将会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因此他只能提前做准备,而找到适当的借口打压他,则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是后来,胤禩逐渐失宠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按照相关史料记载的话,八贤王的确才德配位,然而当一个人过分突出之时,其细小的举动,往往会给他带来重大的影响,事实也证明,如果他不像民间流传的那么优秀,甚至存在一定的缺点,那么再犯一些错误知识,康熙有非常大的概率会包容他,而当他处处表现的十分优秀,还有故意做死之时,无疑是自断双臂,给自己挖坑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