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方腊起义(方腊起义原文)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方腊起义是怎么样的

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政和元年(1111年),东南深受朱勔(音同“勉”)花石纲之害,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不旬日,聚众数万,从者如云,攻城夺池,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

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等惊恐万状。他们一面急忙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妄图松懈义军的斗志;一面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宣和三年(1121)二月,宋军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

宣和三年(1121)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宋军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

宣和三年(1121)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宣和三年(1121)八月二十四日被杀。

北宋末年方腊起义的历史过程是什么?

方腊(方十三)是青溪万年乡帮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十月九日,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杀方有常一家,首揭义旗。远近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上万人。起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置将帅为六等。在起义的头三个月内,陆续攻占睦(今浙江建德东)、歙(今安徽歙县)、杭、婺(今浙江金华)、衙(今浙江衢县)、处(今浙江丽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县。各地响应起义的,有苏州石生,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水康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匹等。台州仙居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汾江嵊县)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

宋徽宗于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贯率领京畿禁军和陕西蕃、汉兵十五万人南下。宋军攻杭州,起义军战败,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继落入宋军之手。方腊带领余部退守帮源峒。四月末,宋军重重包围帮源,发动总攻。起义军奋战,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力竭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军余部分散在浙东坚持战斗,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后失败。

宋江起义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东遭水灾,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领导京东路的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活跃在河北、京东、淮南一带。大约在方腊起义失败的前后,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领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义就此失败。

方腊起义是怎么回事?

方腊赵佶(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等“六贼”,统治陷入极度的腐朽和黑暗之小。百姓倾家荡产,无以为生,他们对把持朝政的“六贼”“恨之如骨,欲食其肉”。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两浙路一直是北宋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提供数额巨大的财赋。赵佶即位后,先后于杭州(今属浙江)、苏州(今属江苏)设置造作局、应奉局,交由童贯、朱动等人主管,在他们大肆的搜刮、掠夺下,百姓的处境更加危难。宣和二年(11加年),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的领导下揭竿而起。

方腊(方十三)为青溪万年乡帮源洞地主、里正(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他有漆园,是为漆园主)。十月初九,他假托“得天符牒”,准备举兵。不料消息走露,被方有常发觉,派人报告官府。方腊得知后,立即率领农民冲入方有常家,杀死其家人40余口。他以帮源洞为据点,聚集附近的贫苦农民,号召举义旗,反抗宋朝的统治。随后,方腊召集百余人于漆园誓师,酒至数巡,他起身历数宋朝统治的罪恶,指出“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略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他告诉众人:“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在方腊的号召下,远近农民纷纷响应,加入起义队伍,义军很快发展为上万人。

十一月初一,义军尊方腊为“圣公”,建元永乐,设置机构及官员,以方腊为相,将帅分为六等,以头扎红巾及其他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爆发后,两浙路提点刑狱张苑急报朝廷,而宰相王黼不以为然,反而严厉斥责张苑“张皇生事”。义军声势越来越大,两浙路制置使张建派兵马都监蔡遵、颜坦统精兵5000进剿青溪。方腊据险坚守,诱做深入,二十二日,于息坑(今浙江淳安西)斩杀蔡遵、颜坦。青溪县知县陈光弃城而逃,义军猛攻县城,俘虏县尉翁开。占领青溪后,方腊率2万义军转攻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东)。睦州城防空虚,知州张徽言连夜逃遁。十二月初,方腊相继攻占睦州及所辖寿昌(今浙江建德西南)、分水(今浙江桐庐境内)、桐庐(今属浙江)、遂安(今浙江淳安境内)等县。“起义军以诛朱勖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所到之处,杀富济贫,深受百姓拥护。

不久,方腊率义军西进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全歼宋东南第三将、“病关索”郭师中所部,杀郭师中,占领歙州及所辖诸县。歙州战役后,方腊兵分三赂:一路北上攻宁国(今安徽宁国西南)、宣城(今属安徽)、广德(今属安徽),一路南下攻衢州,(治今浙江衢县)、信州(治今江西上饶),一路由方腊率领义军主力,直趋杭州。

杭州为两浙路首府,亦为江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朱勖的造作局即设置于此,更聚集着大批官吏、富商、地主及其财富,因此也屯驻有重兵。赵佶见义军攻势迅猛,声势浩大,欲招安方腊,乃下诏称;“如能束身自归,或告言动息,捕致贼党,并特予免罪,一切不问。内稍有功绩,即优与推赏。”义军不为所动,兵临杭州城下。攻城开始后,义军将领身先士卒,妇女和儿童也上阵助威。知杭州府赵霆弃城而逃。经过5天激战,十二月二十九日,攻陷杭州城,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于城内捕捉官吏,发掘蔡京父坟墓,暴其骸骨。

义军连克重镇,诛杀贪官污吏,深得人心,也得到更多民众的响应。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温州永嘉俞道安,永康县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四等人,纷纷率领当地农民参加起义。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西)裘日新(仇道人),衢州郑魔王等人领导当地摩尼教徒起兵响应,湖州(治今浙江吴兴)、常州(今属江苏)、秀州(治今浙江嘉兴)等地农民也聚集众人,准备攻打州县。一时间,反抗宋廷黑暗统治的浪潮迅猛高涨。

面对骤然壮大的农民起义军,赵佶一面下诏“罪己”,令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罢免朱劢父子兄弟官职。一面令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禁军和驻淮东、荆湖北路的军队,以及陕西六路汉、蕃精兵,约20余万,南下镇压方腊起义军。宣和三年正月,童贯、谭稹统兵出发。临行前,赵佶亲自为童贯饯行,嘱咐道:“东面事尽付太傅,必有紧急,不得已,可径作御笔行下。”童贯到达江南后,依赵佶事先的部置,派兵进驻金陵(今江苏南京)和镇江(今属江苏)两大重镇,扼守江防。而后分兵两路:东路由谭稹、王禀等统领,欲经苏州、秀州,进攻杭州;一路由刘延庆、刘镇等统领,自宣州(治今安徽宣城)直进歙州。两路宋军约定合师于睦州。赵佶随后又派郭仲苟、姚仲平另统一军南下浙东,以为接应后援。

方腊占据杭州后,未采纳太学生吕将的建议,先进兵江宁(今江苏南京),抢占长江天险,阻止宋军过江增援,而是将主力调集到南面,进攻婺州、衙州。这一战略上的失误,给宋军的大举进剿提供了乘虚而人的有利时机,而义军自举兵以来在战场上的主动权亦由此而丧失。正值童贯统兵南下之时,方腊也正分兵南征北伐。北伐义军兵分两路:东路由方七佛领8万义军,一举攻克崇德县,进围秀州,又派一支队伍进入湖州境内。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顽抗,义军攻城不下。正在激战之时,王禀所率东路军亦进到秀州城下。方七佛腹背受敌,他仍指挥义军于秀州旷野上与数倍于己的宋军拼死厮杀,方七佛身负重伤,所部9000余人阵亡,最后突围退守杭州城。西路由八大王率领,由歙州向江宁进发。二月初,连克宣州宁国县(今安徽宁国西南)、旌德县,进围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宋西路军总指挥刘延庆令刘镇移军广德救援,令杨可世率兵进驻宣州,以阻止义军北上。八天王率义军阻击杨可世所部,终因寡不敌众,3000义军阵亡,旌德县复为宋军占据。随后义军又遭刘镇所部围击,战败,宁国县城亦为宋军占据。宋军随即缩小对杭州的包围圈。

在此之前,方腊率领义军主力南征,相继攻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及开化、江山、常山等县。郑魔王统领一支义军进攻衢州,守城将领韩起弃城出逃,知州彭汝方被斩,衢州为义军占领。另一支义军队伍由洪载率领,亦攻占处州(治今浙江丽水西)。正当起义军节节胜利之时,方腊得知宋军大举进攻杭州,急令义军回师救援。义军将领吕将认为南线兵力分散,大部主力未及撤回,建议暂时放弃杭州城,而发兵直进宋军后方的金陵,再寻机攻取杭州。方腊仍未采纳建议,却与方七佛等率领义军坚守城池。

二月,宋军在完成对杭州城酌包围和进攻的布置之后,开始发起猛攻。初七日,义军首先于城北的清河堰阻击宋军的进攻。宋军轮番攻击,双方激战六天六夜,义军伤亡惨重。城中粮尽,难以固守,义军只得突围转移。方七佛领2万义军留于城中掩护方腊及其他义军出城,他与宋军直杀至深夜,又下令焚烧城中的官府、道观、寺庙、学宫等,最后突围出城时,仅存千余人。宋军实际得到的仅是一座空城。

起义军撤出杭州后,仍坚持在杭州以南地区抗击宋军。三月初,义军试图扭转局面,突然回师攻打杭州,但在宋军的反扑下,再度失利,方腊见久战未捷,遂转移睦州。三月中旬,宋军将领杨可世、刘镇各统所部合击由八大王统领的西路义军,义军不敌,被迫放弃歙州。随后,八大王又于歙州潘村指挥万余义军迎击宋军,又派万余义军绕到宋军后方出击,以夹击两支敌军。战斗异常激烈,至半夜,义军力不能支,后撤,1500余名将士阵亡。次日,义军又偷袭宁国县城,再次失利。至此,义军的西路军已无力抗击宋军,步步退守。宋军紧追不舍。

王禀占领杭州后,于三月初十自杭州向西进剿,连续攻占富阳、桐庐、睦州。是月底,宋廷再派刘光世率鄜延兵、张恩正率河东兵、姚平仲率泾原兵增援。四月初一,刘光世部进攻衢州,郑魔王统万余义军与宋军激战,2300多名义军将士阵亡,郑魔王被俘,衢州城陷落。初七日,刘光世再领兵东进婺州。自衢州退出酌义军乘城中宋军主力东进之机,发动反攻。守城将领叶处厚落水身亡,义军攻入城中。刘光世急速回师,衢州城重新落入宋军手中。十七日,宋军攻陷婺州。十九日,王禀指挥宋军攻占起义军的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县。方腊被迫退守帮源洞。

宋东路军紧随义军之后,追至帮源。四月下旬,童贯又调集西路军,层层包围帮源洞山区,总兵力达20余万。此时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有20多万人,他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四下设置陷阱和埋伏,准备殊死抵抗。宋军曾向门岭发起过攻击,但未能奏效。刘镇又领精锐自小路偷袭门岭。门岭失守,帮源洞被打开了一个门户。二十四日晨,宋军以“纵火为号”,分别由刘镇、王禀率部从两个方向进攻帮源洞。义军顽强抵抗,从清晨一直激战到深夜,有万余名义军战死,方腊退守到一个石洞中。二十六日,在原里正方有常之子方庚等人的带领下,宋军校韩世忠率一支人马猛攻义军据守的石洞。八大王指挥义军与宋兵殊死搏斗,7万多将士先后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毫、(二太子),丞相方肥,以及八大王等首领先后被俘,被解往杭州,又押解到都城开封。八月二十四日,方腊父子遭杀害。帮源洞攻破后,宋军对俘虏的义军将士及家属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死者无计。

“方腊虽就擒,而友党散走浙东,‘贼’势尚炽”。起义军余部转移浙东后,与在这里坚持抗宋斗争的义军首领吕师囊、裘日新、霍成富等各支义军共同战斗。童贯派遣郭仲苟、刘光世、姚平仲等将领率部分兵进攻义军。郭仲荀进兵三界镇,裘日新组织义军迎击失利。姚平仲兵进义乌(今属浙江)等县,攻占裘日新的石洞,裘日新战死。刘光世一部进剿婺、衢等地的义军余部,致使浙东义军遭受巨大的损失。

闰五月初,宋廷以方腊义军已遭镇压,北方与辽战事正紧,下令将大部分宋军调往北方,仅留2.5万军队继续剿灭剩余的义军。下旬,方腊起义军余部在方五相公,方七佛率领下仍坚持斗争。宋军在姚平仲的统领下攻陷台州仙居境义军据点招贤等40余洞。六月,吕师囊率义军转移黄岩(今属浙江),宋将折可存追击至山区受阻。义军扼守断头山,凭借山势抵抗,宋军死伤甚众,多日不得前进。宋将杨震指挥兵士自山后包抄,义军战败,吕师囊等30余位首领遇害。七月,义军首领俞道安率义军,号称10万人,自永嘉(今属浙江)转战乐清(今属浙江)等地,并于乐清重创宋军,随即又攻打温州(今属浙江),攻城30多天未破,遂转入处州境内永康山谷中。十月,宋军进山围剿,俞道安战败牺牲。

尽管各支起义军相继被宋军镇压,但余众仍于两浙地区继续坚持斗争,杀官吏,捕官军,直至宣和四年,才基本被镇压下去。

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至四年,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西北)民方腊率领两浙贫苦农民,奋起反抗宋朝官府黑暗统治的农民起义。

北宋末期,朝廷腐败,以屈辱出纳银绢向辽和西夏求和,加重对民众盘剥。东南之民苦于“应奉局”、“造作局”和“花石纲”等搜刮奴役,赋税繁重,甚久不得安居。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青溪漆园佣工(一说漆园主)方腊,假托“得天符牒”,聚众起义反抗。十一月初一,义军占据青溪西北帮源洞险峻山地,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以劫富济贫,抗击官府,得四乡响应,旬日之间,众至数万。两浙兵马都监蔡遵、颜坦闻知,率兵5000前往镇压。二十二日,义军以佯退诱伏之计,于青溪西北息坑,伏击全歼蔡、颜所部。继乘胜东进,攻克青溪,迫近睦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梅城镇),知州张徽言弃城而逃。十二月初二,方腊率2万众入睦州,斩杀贪官,开仓济贫,并分兵占领分水(今浙江省桐庐西北分水镇)、桐庐、寿昌(今浙江省建德西南大同镇西)、遂安(今属浙江)等县。旋分东西两路北上,东路进军杭州(今属浙江),西路攻打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二十日,歙州守将郭师中率军出战,被歼殆尽,代知州毛栗亦被民众怒杀。婺源(今江西省婺源西北清华)、祁门、绩溪(今属安徽)等县官吏闻风皆逃。方腊遂遣军一部北攻宁国、宣城(今属安徽),自率主力移师东路,攻克新城(今浙江省富阳西南)、富阳,直逼杭州,知府赵霆惧战先逃。二十九日,方腊率众攻破杭州城,杀两浙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义军势盛,附者益众,并得苏州(今属江苏)石生、归安(今浙江湖州)陆行儿所领义军响应,又分兵向南攻克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省衢县)等地,所向克捷,先后攻占6州52县。三年正月初,宋徽宗赵佶方与金太祖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约定联合攻辽,以取燕云(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故地。正欲发兵,适闻杭州失陷,东南大乱,乃罢北伐。即命童贯为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刘适庆为宣抚司都统制、谭稹为制置使、王禀为统制,率领京师禁军及陕西蕃汉劲兵15万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分两路兼程南下进剿。同时,急令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以松懈义军。二十四日,童贯率军进至秀州(今浙江省嘉兴),遇义军大将方七佛率领6万众攻城,即与秀州守军内外夹击,义军猝不及防,战败,退守杭州。二月初七,宋军尾追至杭州城下,招降未果,遂佯退设伏,诱义军出战。义军出击中伏,丧众2万,再退城中被围。方腊率众苦战数日,自度孤城难以久守,乃分批突围南撤,杭州遂被宋军占领。时义军四处攻打各地州县,兵力分散,互不应援。三月,方七佛率众复攻杭州,又被击败,后随方腊率众退入帮源洞,凭险固守。四月,宋军分进合击,收复歙、衢、婺、睦、青溪等州县后,会师睦、歙间,合围帮源洞。方腊率20万众扼守险径,宋军久攻不下,乃分兵前后两面夹攻,遣劲兵从间道强夺门岭。义军腹背受敌,7万余人战死,方腊被俘(参见帮源洞之战)。分散于各地义军仍转战浙东,与宋军进行殊死战斗,坚持至四年三月,起义告终。

相关阅读

  • 汽车轮胎怎么放气(汽车轮胎怎么放气省力)
  • 桃李满门,桃李满门是赞美老师的词语吗
  • 妇的组词(妒的组词)
  • 坚持的力量作文600字初中
  • 游太保山公园的作文300字
  • 是我致胜的魔杖半命题作文600字
  • 峭的组词,峭的组词怎么写
  • 待字组词(待字组词和部首)
  • 我的乡村生活作文600字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