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豌豆的根和根瘤有哪些形态特征?
- 2、根瘤名词解释
- 3、花生根瘤有什么特征?
豌豆的根和根瘤有哪些形态特征?
豌豆的根系为直根系,初生根的入土深度可达土表下1.00~1.50m,其上着生大量细长侧根。侧根主要集中在水分供应良好、结构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耕作层(20cm)之内。
豌豆初生主根和侧根,在第一片真叶张开之前就已经发育得很好。Yorke和Sager(1970)研究发现,幼苗期根的伸展时快时慢,伸长缓慢的时期与更高一级支根的出生相吻合。在花原基开始形成时,根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此后急剧降低(Salt和Drew,1965)。所有侧根上都生长着稠密而纤细的三次根。豌豆根系一生中都保持较强的吸收功能,吸收难溶性无机元素的能力也较强。
根瘤肾形,有时数个根瘤聚集呈花瓣状。主根着生根瘤多,侧根着生根瘤少,而且多集中在近地表部分的根上。根瘤内的共生根瘤菌有显著的固氮能力,为豌豆本身及其后作提供可资利用的氮素。根瘤菌(Rhizobium)是由根毛进入植株体内的。初生根和较老侧根上的根瘤,是利用了子叶的贮存物做能量而生成的,而后形成的根瘤则利用了豌豆植株本身的光合产物。根瘤数的高峰出现在营养生长中期,这时根瘤重量和植株重量的比值也达到最大;接近开花时,根瘤的重量和活力都达到最高峰;到了结实期,根瘤开始大量死亡。豌豆族根瘤菌也可以与蚕豆、小扁豆、苕子、山藜豆等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根瘤名词解释
根瘤是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固氮细菌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一些文玩界的比较喜欢根瘤。
花生根瘤有什么特征?
花生与其他豆科植物一样,受根瘤菌侵染后形成根瘤并固氮。花生根瘤是由根瘤菌侵入根的皮层后大量繁殖、刺激皮层细胞畸形扩大而形成的。当花生长到4~5片真叶时,即有根瘤形成,瘤体为近球形,直径3~4mm,多数着生在主根上部和靠近主根的侧根上。苗期根瘤数量较少,固氮能力较弱,需吸收植株中氮素养料维持生长,此时根瘤菌与花生是寄生关系。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根瘤的固氮能力逐渐加强,到开花期时,根瘤除通过根的维管束继续吸收必要的养分和水分外,已能固定空气中的氮供给植株生长,这时根瘤与花生是共生关系。盛花期是根瘤固氮能力最强、供给植株氮素最多的时期。花生根瘤内含的色素与根瘤的有效性密切相关。通常主根上的根瘤较大,数目较少,内含有较多的粉红色汁液,固氮能力较强;侧根上根瘤较小,数目较多,内含汁液微绿色或淡褐色,固氮能力相对较弱。花生与根瘤的共生固氮能提供花生植株所需氮素的4/5,相当于根瘤总固氮量的2/3,还有1/3留在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