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曲线板有什么用?是怎么使用的?
- 2、曲线板要怎样使用?
- 3、机械制图课曲线板什么样
- 4、曲线板怎么用?
- 5、云尺也称万能曲线板的详细使用方法?
- 6、曲线板的作图方法
曲线板有什么用?是怎么使用的?
曲线板,也称云形尺,绘图工具之一,用来绘制曲率半径不同的非圆自由曲线。在绘制曲线时,凑取板上与所拟绘曲线某一段相符的边缘,用笔沿该段边缘移动,即可绘出该段曲线。
曲线板一般采用木料、胶木或赛璐珞制成,大小不一,常无正反面之分,多用于服装设计、美术漫画等领域,也少量的用于工程制图。
在漫画中,曲线板用于绘制背景和效果线,也用于描绘机械或物件。曲线板属于固定图案用尺,只能在上面寻找近似的曲线来参考绘制。
作图方法
为保证线条流畅、准确,应先按相应的作图方法定出所需画的曲线上足够数量的点,然后用曲线板连结各点而成,并且要注意采用曲线段首尾重叠的方法,这样绘制的曲线比较光滑。
一般的步骤为:
1、按相应的作图方法作出曲线上一些点。
2、用铅笔徒手将各点依次连成曲线,作为稿线的曲线不宜过粗。
3、从曲线一端开始选择曲线板与曲线相吻合的四个连续点,找出曲线板与曲线相吻合的线段,用铅笔沿其轮廓画出前三点之间的曲线,留下第三点与第四点之间的曲线不画。
4、继续从第三点开始,包括第四点,又选择四个点,绘制第二段曲线,从而使相邻曲线段之间存在过渡。然后如此重复,直至绘完整段曲线。
扩展资料
发展
工程外形设计中常会碰到自由曲面的设计问题,例如飞机机身、汽车外壳、船体、以及各种用具的外壳、鞋植等等的设计。科学问题中也有很多曲面需耍拟合,例如地形、相面、温度场的表达等等。曲面是由曲线构成的,因此曲面设计,曲面拟合的基础是曲线。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自由曲面的设计只能以手工用圆规、曲线板等来进行,劳动量很大,又不准确。计算机出现以后,才使曲面数字化成为可能,因为计算机存储量大,运算快而准确。为了表达自由曲面及其组成的曲线,也要从数学上研究表达曲线、曲面的数值方法。
1946年施恩伯格提出了样条函数,到六十年代在航空、造船、汽车等行业中被广泛采用,为曲线拟合开创了新的领域。样条函数的基本思想是把一条曲线分成段来描述,按一定耍求把各段连接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线板
曲线板要怎样使用?
曲线板用于画非圆曲线,多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用曲线板画曲线时,首先用几何作图方法定出曲线上一系列点,并徒手轻轻地用铅笔将各点用细实线连成曲线,然后在曲线板上选择与曲线吻合的部分,尽量多吻合一些点(不少于三个点),从起点到终点按顺序分段描绘。
描绘时,应将吻合段的末尾留下一段暂不描绘,待下一段描绘时重合,以使曲线连接光滑。
机械制图课曲线板什么样
曲线板就是这样的:
其实,在机械制图中曲线板用得不多,用三角板上带的曲线板就足够了:
曲线板怎么用?
曲线板是用来画非圆曲线的.使用方法是:在画图时,用曲线板的不同曲率,通过调整和你要画的曲率相适应,然后依曲线板作图就可以了.另一种情况是,在作图之前,先选点,然后用曲线板连线,要注意,在用曲线板连线时,一般要用5个连续点,使曲线板的不同曲率部分,直到5个点都在曲线板为止,画线时只连中间3个点之间的线,这样依次进行,直至把先画完.可参考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
云尺也称万能曲线板的详细使用方法?
云尺的一般使用方法和步骤如下参考:
(1)根据图的对应方法在曲线上画出若干点。
(2)用铅笔依次将各点连接成一条曲线,因为草稿线的曲线不宜过粗。
从曲线的一端,选择四个连续点配合曲线,发现配合曲线的线段,画前三个点之间的曲线沿轮廓用铅笔,和离开曲线第三点和第四点之间拉开.
从第三点开始,包括第四个点,继续,选择四个点,绘制曲线的第二段,使相邻曲线段之间有过渡。然后重复,直到你画出整个曲线。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云尺又称万能曲线板,一般用木材、胶木或赛璐珞制成,大小不一,往往没有两面的区别,多用于服装设计、美术漫画等领域,也少量用于工程制图。
在漫画中,曲线面板被用来绘制背景和效果线,以及描绘机器或物体。
曲线板是固定图案的标尺,只能用来寻找近似的曲线作为参考和绘制。购买更多不同形状的曲线板有助于收集常用曲线。当绘制一条曲线时,选择与要绘制的曲线部分一致的边缘,并用钢笔沿着边缘移动以绘制该部分。
曲线板的作图方法
为保证线条流畅、准确,应先按相应的作图方法定出所需画的曲线上足够数量的点,然后用曲线板连结各点而成,并且要注意采用曲线段首尾重叠的方法,这样绘制的曲线比较光滑。一般的步骤为:
①按相应的作图方法作出曲线上一些点;
②用铅笔徒手将各点依次连成曲线,作为稿线的曲线不宜过粗;
③从曲线一端开始选择曲线板与曲线相吻合的四个连续点,找出曲线板与曲线相吻合的线段,用铅笔沿其轮廓画出前三点之间的曲线,留下第三点与第四点之间的曲线不画;
④继续从第三点开始,包括第四点,又选择四个点,绘制第二段曲线,从而使相邻曲线段之间存在过渡。然后如此重复,直至绘完整段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