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区别)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1860年英法联军是怎样绕开重兵防守,占领北塘、大沽的?

1860年(咸丰十年)8月1日,英法联军由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俄国人带路,绕开重兵防守的大沽口,驶至北塘河口。由于北塘近似无人把守,联军未费一枪一弹即顺利登陆,占领北塘一带的废旧炮台,并站稳了脚跟。两天后,联军向清军发动了进攻。陆上作战,联军的火力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由于重武器都被抽调到大沽前沿布防,此时此地的清军官兵手中多只是弓箭和刀枪等冷兵器,根本无力阻挡在猛烈炮火掩护下蜂拥而上的英法联军。

占到便宜的联军洋洋自得。12日,前往迎战的三千清骑兵全军覆没,新河、军粮城失陷;14日,唐儿沽(今塘沽)在激战两小时后被敌占领;18日,白河南岸的大小梁子亦告不守。至此大沽炮台陷于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地。

一天清晨,大沽北炮台下来了一行洋人,为首的正是侵略军头子巴夏礼。他用马鞭指看炮台大叫大嚷,要守军赶快投降。回答他的是几声清脆的枪声和驻守炮台的直隶提督乐善的严词拒绝:“你们要炮台的话,就拿你们的命来换吧!”巴夏礼气急败坏,悻悻返回营中。

19、20两日,侵略军数百人由唐儿沽进至石缝炮台背后,填塞沟渠,作进攻准备,被清军击退。

21日清晨5时,联军兵分两路向大沽发起攻击。这是一场殊死的血战,清军将士奋不顾身地使用一切手中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抵抗。他们如猛虎一般扑向冲上炮台的联军,用长矛,用大刀,用石头,甚至用牙齿顽强阻击,整个阵地都为鲜血所染红。

激战多时,联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海上舰艇亦纷纷发炮助战,而清军因腹背同时受敌,两线作战,人员本就不足,再加上战斗减员严重,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北岸炮台陆续失守,只剩下石缝炮台有一门大炮还在轰鸣。联军一个军官在望远镜中发现,这门大炮是由一个满脸鲜血的清军士兵操纵,他装好炮弹后便果断开炮,根本不管敌人的炮火就在自己耳边掠过,直至一枚炮弹正好击中他,整个炮台才完全沉寂下来。

据守南炮台的僧格林沁见大势难支,下令全军撤退;直隶总督恒福在巴夏礼的威胁下,交出南炮台及全部军火物资。英法联军付出了死伤三千多人的代价,最终占领了天津门户北塘、大沽。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入侵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1856年,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舰队以“换约”为名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清政府是如何抵抗的?

1859年6月17日,英法联军舰队以“换约”为名再次驶至大沽口外。这支舰队由新任英国侵华海军司令贺布少将指挥,共有舰船21艘。其中有英国军舰17艘、运输船2艘、陆战队1200人,法国舰船2艘、陆战队100人。此外,还有美舰3艘随同行动。贺布发现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后,派人向守军要求撤除海口的一切障碍,清军未加理睬,清政府通知英、法、美三国公使从北塘上岸进京换约,但被其拒绝。联军连日在海口侦察、破障、抢劫商船和渔船,并开炮挑衅。炮台清军在直隶提督史荣椿及大沽协副将龙汝元指挥下不动声色地监视敌人动向。

6月25日拂晓,贺布率领13艘舰艇向海口开来,到离铁戗不远处停泊后,派兵拆除铁戗和木栅,开辟通道。陆战队换乘抢来的中国帆船待命。15时左右,海口第1道障碍被清除后,由英舰“负鼠”号为前导前行,旗舰“鸻鸟”号等舰艇随后跟进,并开炮轰击两岸炮台。守军也突然开炮还击。接战不久,敌旗舰舰长拉桑等人被击毙,贺布也负伤,改乘大汽艇“鸬鹚”号继续指挥。激战到16时,参战的联军舰艇多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旗舰“鸻鸟”号被击毁,“破风”号和“呼潮鸟”号2艘炮艇被击沉。“鸬鹚”号搁浅,贺布又换乘到法舰上,清军将“鸬鹚”号击毁。守军越战越勇,史荣椿、龙汝元等将土奋不顾身,相继阵亡。美舰也加入这场战斗,同样受到严惩,其旗舰“托依旺”号舰长被击伤。

17时,敌海军陆战队1000余人分乘舢舨、帆船20余只在舰炮火力掩护下,冲向南岸。登陆后,他们直冲炮台,受到守军的拦阻射击,在泥泞中爬行,难以前进。黄昏后,敌陆战队利用夜暗,匍匐前移。有少数敌兵爬到第1道沟壕边,可是带来的便桥太短,无法架设。清军集中火力向敌猛射,终于将敌赶回。经过一昼夜激战,敌方损失舰艇4艘,另有6艘受伤,英军伤亡578人,法军伤亡14人。清军仅伤亡32人,炮台遭到轻度破坏。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民抗击外国侵略军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但是,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不甘心失败,蓄谋扩大侵略战争。1859年11月,英、法两国分别任命陆军中将格兰特和孟托班为英、法远征军总司令,重建英法联军。其中,英军1.8万人,法军7000人。1860年3月22日,英、法舰船18艘侵入舟山。5月27日,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8日,法军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此后,英法联军就以大连、烟台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7月26日,英法联军舰船在渤海会合后,向大沽口外开进。其中,英军出动舰船173艘、兵力1.05万人;法军动用舰船33艘、兵力6300人。29日,联军舰船抵达大沽——北塘之间的沙垒田岛附近,在距海岸约13公里的海面待机,并进行侦察和测量。但是,清政府因第2次大沽之战获胜后盲目乐观,僧格林沁等将领也骄傲轻敌,竟把2万清军全部放在大沽口,而在北塘却不设防。

8月1日,联军舰艇30余艘,护送陆军5000余人进攻北塘,因该地守备空虚而顺利登陆,并占领了北塘镇。后续部队也相继上陆,在大沽的僧格林沁没有及时派兵阻击,仅派马队“遥为屯扎”,并下令“不得先行还击”,以致坐失抗登陆的良机。

8月7日,清政府要求谈判。英、法公使予以回绝,并强令清军交出大沽各炮台。8月12日拂晓,联军万余人从北塘出发,途中分成左、右两路纵队分别攻击新河、军粮城。9时,新河清军马队2000人对敌右路部队进行反击。马队遭到敌炮火轰击后,又被其步兵包围。交战不久,马队伤亡近400人,只得突围。联军骑兵紧追不舍,清军马队大部被歼,新河失陷。

8月14日晨,联军由新河向塘沽进逼。塘沽是大沽口北岸炮台的侧后屏障,筑有高7米、长近2公里的围墙。墙上开有火炮射口和枪眼。加上新河清兵,共有守兵约3000人。6时,联军到达塘沽附近。白河中的清军水师战船立即开炮拒敌。双方炮战半小时,水师不支而退。7时30分,联军炮轰塘沽,随即发起总攻,守军拼死抵抗。2小时后,联军一部泅水从苇塘迂回到塘沽侧后,守军腹背受敌,退至大沽口北岸炮台,塘沽陷落。这时,英法联军舰艇在大沽口外云集,准备配合陆军夹击大沽炮台。清朝廷已丧失守卫海口信心,再次求和又遭拒绝。

8月21日5时,英法联军集中所有舰炮和野战炮一起向北岸炮台猛轰。守军虽开炮还击,但炮位上的射口多是朝海口方向开的,无法向侧后的联军回击。各炮台的弹药库先后中弹爆炸,守军炮声逐渐稀疏。8时之后,炮战告停。1万余名联军步兵分2路冲锋,以英军为左路,以法军为右路,首先进攻石头缝炮台。直隶提督乐善督众用鸟枪、抬枪和弓矛等奋勇杀敌。9时许,炮台被炸,乐善和守兵大部阵亡,炮台被敌夺占。北岸另外2座炮台也在激烈争夺后失守。北岸作战,清军损伤近1000人,联军死伤400人。僧格林沁见到北岸炮台尽失,认为南岸也“万难守御”,当晚带兵撤往天津。直隶总督恒福把南岸炮台拱手交给英法联军。

大沽失陷后,贺布又率领5艘炮艇和80余名陆战队官兵,溯白河长驱直入。僧格林沁又带领双港、天津一带清军1.7万人退到通州。8月24日,敌炮艇驶至天津近郊,未经战斗,英法联军就占领了天津。

相关阅读

  • 跨国企业,跨国企业有哪些公司
  • 段的拼音(殷的拼音)
  • 重大教务,重大教务网登录入口
  • 亟待提高,亟待提高怎么读
  • 洞察什么,洞察什么填空题
  • 棉花英语(棉花英语造句)
  • 相偎相依(相偎相依的意思)
  • 快速近义词,快速近义词是什么 标准答案
  • nahco3加热(nahco3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