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京都议定书》的灵活机制

按照经济学原理,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人类应该把温室气体减排活动安排在减排成本最低的地方。基于这个原理,《京都议定书》创造性提出三个“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国际排放贸易(IET)。其中CDM是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JI是推动发达国家内部的合作,IET则允许发达国家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允许排放量”。这三种机制使得缔约方获得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减排或帮助其他国家减排的机会。虽然各缔约方减排的成本不同,但是任何一个缔约方采取减排行动,对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是一样的。世界银行判断:2008~2012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需求量为50×108~55×108t二氧化碳,其中50%通过发达国家的国内减排实现,另外50%二氧化碳通过灵活机制实现[104]。

(1)清洁发展机制(CDM):《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规定的一种机制。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削减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又有助于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以作为自己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减排成本。

(2)联合履行机制(JI):是由《京都议定书》第六条规定的灵活机制,是指附件一中所列的发达国家之间通过双边项目级的合作实现的减排单位,可以转让给其中的一个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3)国际排放贸易(IET):是由《京都议定书》第十七条规定的允许附件一中所列的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容许的排放量”。即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京都三个机制的共同特点是在本国以外的地区减排,而不是在本国实施减排活动,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低的减排成本(图5-24)。《京都议定书》三个机制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即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前提下,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进行交易,包括项目层次(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和非项目层次(国际排放贸易)的交易。

图5-24 《京都议定书》灵活机制

参加《京都议定书》的都有哪些国家?

参与国有: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 、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 、日本、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摩纳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 、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 、西班牙、瑞典 、 瑞士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美国 ;

介绍: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的国家。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1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语:2012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上,本应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2020年

什么是《京都议定书》?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是《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欧盟和许多环保组织都支持这个条约,但是也有一些国家持反对意见,例如美国等。

《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京都协议书

《京都议定书》(英语: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2]之间,全球气温将升高1.4℃至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至0.28℃,正因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设定过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3],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相关阅读

  • 花瓣是什么意思,花瓣是什么意思?
  • 智利语言(智利语言好学吗)
  • 全日制大专是什么意思(全日制大专和成人大专有什么区别)
  • 皮鞋鞋带(皮鞋鞋带系法不露绳结)
  • 阴影是什么意思(诊断肺部阴影是什么意思)
  • 穗怎么读拼音(穗的怎么读)
  • 五好男人(五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
  • 白菜英语(白菜英语可数吗)
  • 敲墙(敲墙什么时辰比较好)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