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赠梁任父同年 整首诗
- 2、赠梁任父同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悔读书迟这首诗词的意思
- 3、赠梁任父同年读后感怎么写
- 4、赠梁任父同年原文_翻译及赏析
- 5、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原文_翻译及赏析
- 6、赠粱任父同年拼音版
赠梁任父同年 整首诗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今梅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诗人。他先后担任过驻日、美、英等国外交官近20年,直接接受了欧美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文学上积极提倡“诗界革命”,主张表现“新思想”,并用自己的诗作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歌大胆的描写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抒发了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情。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意境多有创新,可谓开一代诗风,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诗人。
[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赠梁任父同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悔读书迟这首诗词的意思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赠梁任父同年读后感怎么写
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一 题解:
“父”,通“甫”,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梁任父即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1896年黄遵宪盛邀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于时以这首七言绝句赠梁启超,表达为国献身、变法图强的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人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再加上1894年甲午海战输给东瀛小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再次割地等等国家屈辱,诗人心痛无比、悲愤无比,满腹忧国,却无力回天。但他依然相信中华民族拥有巨大的力量,精卫填海的恒心古今传承,收复国土的一天终将到来。
二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晚清诗人、外交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任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等职。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著作存世。
三 译文
祖国每一寸山河皆美好贵重,
列强瓜分之时谁能力任担当。
我如杜鹃敬拜祖国空洒忧天之泪,
复兴中国自有精卫填海的恒心。
四 赏析
诗只有四句,却饱含爱国深情。
“寸寸河山寸寸金”起笔盛赞祖国河山,深含珍爱之情。联系晚清背景,国土一再割让,几乎被西方列强瓜分,诗人心中唯有悲愤之情。
“侉(kuǎ)离”即分裂之意。次句联系时代背景,祖国风雨飘摇、山河破碎,谁能担当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
第三句写到“杜鹃”,是一个典故。相传古蜀国望帝传位丛帝,丛帝却不思治国,陷百姓于水火。望帝 和民众百劝,丛帝也不回头,还紧闭城门,不让望帝进城。望帝终于化为杜鹃飞入城中,对着丛帝苦苦哀鸣,直到啼血而死。此处杜鹃是诗人自比,呼喊心中悲愤,呼唤治国栋梁。“再拜”,即拜两次,在古代礼节中,两拜表示隆重。
第四句化用“精卫填海”的故事,表达自己同时也勉力梁任公,为挽救祖国于危难要不惜献出生命的决心,还表达对民族力量的坚信。
后世评价此诗“字字含情,句句含泪,报国之情,跃然纸上”,诗歌后两句“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成为勉力后世的名句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代·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赠梁任父同年
清代 : 黄遵宪
爱国励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赏析
“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著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创作背景 诗人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甲午海战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心怀悲愤并写下这首诗。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宋代·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豪放 , 爱国感慨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祝寿 , 爱国抱负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唐代·韩偓《残春旅舍》
残春旅舍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回忆 , 长安爱国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代·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爱国忧国忧民 创作背景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但是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精卫填海般的恒心一定会有收复国土的那天。 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 *** 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著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37篇诗文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唐代·杜甫《曲江对酒》
曲江对酒
唐代 :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爱国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唐代·韩偓《残春旅舍》
残春旅舍
唐代 :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回忆 , 长安 , 爱国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五代·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爱国思怀
赠粱任父同年拼音版
zèng liáng rèn fù tóng nián
赠梁任父同年
huáng zūn xiàn
黄遵宪
cùn cùn hé shān cùn cùn jīn ,
寸寸河山寸寸金,
kuǎ lí fèn liè lì shuí rèn 。
侉离分裂力谁任。
dù juān zài bài yōu tiān lèi ,
杜鹃再拜忧天泪,
jīng wèi wú qióng tián hǎi xīn 。
精卫无穷填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