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服阕和服除的区别是什么?
服阕和服除的区别为:
一、指代不同
1、服阕:守丧期满。
2、服除:守孝三年。
二、侧重点不同
1、服阕:侧重于表示完成了。
2、服除:侧重于表示三年期满。
三、引证用法不同
1、服阕:洪深 《冯大少爷·电影故事》:“生服阕后,举家移居海上,居室服用,务极华侈。”
2、服除:《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如今服阕也。”(到了今天已经守孝三年完毕了。)
在古代服除和服丧的区别
服除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服除:指守丧期满。语出:《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癸卯,南康 文简公 褚渊
卒,世子侍中贲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 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服丧:者守丧的礼仪,在“五礼”中属凶礼。在古代,丧事办完后,死者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着、饮食、起居以及日常生活某些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仪节,以示哀悼,叫做“服丧”。古文记载:带孝。《晏子春秋·外篇下二》:“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后汉书·桓典传》:“典独弃官收敛归葬,为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 罗惇曧《文学源流》:“而墨子服丧三月,则薄葬短丧,皆夏制也。”
服除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服除,汉语词语,读音fú chú,意思是守丧期满。
词语释义守丧期满。
古籍出处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
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明史·列传七十二》:“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
扩展资料: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除的解释 除 ú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台阶:阶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服除
”丁内艰去官,服除,授河东节度推官”翻译成现代汉语
“丁内艰”指遇到父母丧事,官员居丧守孝。“去官”指离官卸任,不再担任原先的官职。“服除”指守丧期满。“授”指授予官职。“河东节度”是官职名称。“推官”也是官职名称,是下一级的官名,唐朝开始设置,在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之下都设置这一官职,清康熙年间废除这一官职。
本段出自《宋史》卷二百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一《窦贞固传》。翻译为:(窦贞固)遇到父母丧事,守孝期间辞去官职,服丧期满,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推官”这一官职。
服除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服除在古代意思是守丧期满,去掉孝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服斩衰者(孝子、子妇、承重孙等),除服最迟,须待二十七月禫祭时除去。除服后,素服终月,始改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