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民国时期的巡阅使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凌驾于督军之上的实权职位的
「 ”严格来讲,在北洋时期,只有没有权力的人,没有无权的职位。 而几乎所有的权力基础,都来自于兵。 这些巡阅使几乎都是以一师、一省起家,而慢慢成为割据数省的大军阀;而巡阅使作为所有使职中最长命的一个职位,贯穿了整个北洋时期的始终。” 民国初期袁世凯当政时,为了笼络人心,平衡复杂的派系关系,广设各种使职,像什么宣抚使、经略使、巡阅使、筹边使、屯垦使等等,大多是些有名无实的职位。 唯有里面的巡阅使,不仅贯穿整个北洋时期始终,慢慢成为凌驾于督军之上的实权职位,并且在北洋末期形成一种独特的体制,三大巡阅使(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闽浙巡阅使孙传芳)军事寡头控制体制。 现在我们来看下巡阅使是如何从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变成一个控制数省的实权职位的。 1)是张勋首先让巡阅使变得「 ”有名有实” 长江巡阅使是民国成立后设立的首个使职,1912年11月27日, *** 人谭人凤被任命为首任长江巡阅使。当时的长江流域几乎全被北洋系军队所控制,身为 *** 员的谭人凤,只能是位高而无权。 谭人凤后来因为参加「 ”二次革命”独立活动被解职,此后长江巡阅使一职空缺。 没过多久,长江巡阅使迎来了它的第二位主人,辫帅张勋。 张勋是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兼北洋大臣,清廷退位后,这一职位失去了合法性支撑,但张勋的军队实力犹在。 在北洋时代,只要有兵,就基本不用担心合法性的问题。 在「 ”二次革命”中,张勋与冯国璋一起进攻南京的革命党军,张勋的部队先冯国璋一步攻进南京,袁世凯只好将原来准备给冯国璋的江苏都督给了张勋。 但张勋毕竟不是袁世凯的嫡系,袁不放心将他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又加上张勋在南京搞得太不像话,还搞他大清那一套,官员坐轿子、留辫子、递手本,挂黄龙旗,引起外交使团的反感。 于是袁世凯以冯国璋为江苏都督,任命张勋为长江巡阅使。 张勋刚开始也不干,想继续做他的「 ”两江总督”,老袁除了以外交使团的不满来压他,还不断往长江巡阅使这个虚职里加「 ”实料”,1914年2月19日拟定的《长江巡阅使条例》里规定,该使直接隶属于大总统,使署与都督体制一样,湘鄂赣苏皖五省水上警察归该使节制,并管辖兵轮四艘,如该使亲自督师出征,则该地文武自镇守使、观察使以下悉听其指挥。 后来段祺瑞为了与袁世凯争权,利用张勋来牵制袁的心腹倪嗣冲,又让张勋兼领安徽督军,倪嗣冲改任省长兼长江巡阅副使。 这样张勋除了原来的势力范围徐海地区和长江水面,又得以和倪嗣冲分享皖省地盘,驻地徐州扼南北要冲,是以能呼风唤雨,在督军团干政时期,成为各省督军的精神领袖,很是风光了几年。 职因人贵,此时长江巡阅使已变成与督军不相上下的实权职位了。 2)是陆荣廷让巡阅使变成凌驾督军以上控制数省的大官位 1917年3月,广东督军陆荣廷来到北京,当时黎元洪和段祺瑞正为对德参战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都对这位南方实力大军阀大送秋波。陆荣廷却不明确表态,谁也不得罪,逢人便说他不贪名利,不要权力,不要地盘,只想「 ”解甲归田”,推荐他的部下陈炳焜、谭浩明继任广东、广西两省督军,并暗示撤换与他合不来的广东省长朱庆澜。 黎元洪和段祺瑞都是做官的老手,知道这些话的真实含义是,要更高的权位和更大的地盘,当然不能让他「 ”解甲归田”。 于是在4月10日发布命令,任命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节制广东广西两省,这是首次明确巡阅使这一职位节制数省,从此以后,巡阅使就成为一个凌驾于督军之上的大官位了。 陆荣廷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人称「 ”南陆(陆荣廷)北冯(冯国璋)”。 3)后来的巡阅使越来越大,形成一种独特的军事寡头体制 严格来讲,在北洋时期,只有没有权力的人,没有无权的职位。 而几乎所有的权力基础,都来自于兵。 后来的巡阅使管辖范围越来越大,由两省而至数省,比如后来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是因为任职者所能把控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其亲信的势力越来越大。 吴佩孚在鼎盛时期的势力甚至并不局限于直鲁豫三省,因为唯其马首是瞻的追随者并不仅限于这三省;同样道理,如果直鲁豫三省里面有一个督军,换成了其它军阀的人,虽说吴仍是直鲁豫巡阅使,但实际权力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 这些巡阅使几乎都是以一师、一省起家,而慢慢成为割据数省的大军阀;而巡阅使作为所有使职中最长命的一个职位,贯穿了整个北洋时期的始终。
民国时期,巡阅使、护军使、镇守使都是什么官?
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正所谓新朝要有新气象,再加上此时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便于统治,哪怕是名义上的统治,民国中央政府开始在各地设立一些新的官职。大的如巡阅使、护军使,小的镇守使等等,那么,这些职务是什么意思呢?分别又有多大的权力?
军阀割据的民国
先说巡阅使。民国成立的当年,在袁世凯就任总统职务之后,为了拉拢谭人凤,将其任命为长江巡阅使,这也是巡阅使一职最早出现的时间。随后,时间过了12年之久,至到1924年12月11日,担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的段祺瑞才下令裁撤巡阅使,也就是说,巡阅使一职在民国共存在了12年之久。
民国时期,曾担任巡阅使一职的人有很多,例如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就曾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巅峰时期曾占据广东和广西两省之地的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则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同样在巅峰时期的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也曾担任直鲁豫巡阅使。其他还有如苏皖赣巡阅使、两湖巡阅使、热察绥巡阅使、闽浙巡阅使等等。
曾担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
从这些巡阅使的名称和担任的人,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巡阅使至少辖有两省以上的地盘。民国时期,并非每一个省都设置了巡阅使。而且,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巡阅使的人,往往已经实际占据了巡阅使所辖的地盘儿。
也就是说,巡阅使其实是北洋中央政府为了安抚地方大军阀和实力派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如果类比古代封建社会的话,那么,巡阅使大概与地方割据的藩王类似,而这些割据一方的藩王所能辖有多大地方,也与他的实力有直接关系。
因此,从始至终,巡阅使其实一直只是一个临时特殊措施,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制度。也因此,跨越数省之地的巡阅使究竟所辖哪几个省的地盘,也与被任命为巡阅使的军阀密切相关。这些割据一方,对于中央听调不听宣的军阀们之所以接受巡阅使的职务,除了并没有实力挑战中央、统一全国之外,接受巡阅使一职,也能够使他们对于所辖地盘的统治名正言顺。
北洋军阀时期
由于巡阅使只是一个临时特殊措施,因此,能够管辖数省之地的官职,在北洋时期并非只有巡阅使一职。其他还有经略使、筹边使、督办等职务。例如直系军阀首领曹琨,曾担任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这个职务理论上,曹锟具有管辖四川、广东、广湖南、江西四省之地的权利。而曾担任蒙疆经略使的东北王张作霖,所辖的地盘,也将察哈尔、绥远、热河三地纳入统治范围。
如果说巡阅使能管辖一省以上的地盘的话,那么,护军史就是典型的省级军阀了。护军使与巡阅使一样,都是临时措施。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护军使暂行条例》。北洋政府任命的护军使分为两种,一种是并没有军政长官的省区,而一种则是有军政长官的省区。
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
没有军政长官省区的护军使最为简单,他们能够节制全省的军队,与督军、都督或将军无异,都是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如,曾担任吉林护军使的孟恩远,在东北王崛起之前,他就是吉林省的最高统治者。
至于有军政长官的省区护军使,则一般只能享有本省的部分地盘。例如在上海地区设置的淞沪护军使,一般管辖的区域就是上海滩一地。不过,虽然名义上护军使职位在本省军政长官之下,但实际上,护军使是否听从本省的军政长官,完全根据护军使的实力。实力强劲的护军使完全可以自行其是,将本省军政长官撇在一边。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
而镇守史则是三个职位中管辖区域最小,级别也相对最低的地方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的镇守使,一般设在各个省重要区域内设置,主要职责为负责绥靖地方。
而能够担任镇守使,一直的通常为北洋军队中的师长、混成旅长或旅长。也就是说,镇守使一般由军队的少将或中将担任。如同巡阅使和护军使一样,镇守使将也能够所管辖范围内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因此,许多镇守使其实就是割据一方的小军阀。
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镇守使,莫过于西北军首领、大名鼎鼎的基督将军冯玉祥。1918年,担任第16混成旅旅长一职的冯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湘西镇守使。冯玉祥因此率领军队驻守常德,开始在常德地区对于军队进行大力建设。
冯玉祥
与此同时,冯玉祥在湘西镇守使任上,也对于湘西地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例如他进行了戒烟、妇女放足、整顿教育、兴办实业等措施。也正是在湘西镇守使职位上,冯玉祥的实力有了巨大的提升,著名的西北军十三太保,也是在这时候形成的。
不过,无论是巡阅使、护军使还是镇守使,终究只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局面下妥协的产物,也是军人政治的典型。被管辖地区百姓的福祉,全部在军阀们的一念之间。因此,这种模式当然是不正常的,也是无益于国家的。
民国巡阅使,护军使,镇守使是什么官
巡阅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高级官职,类似于以前的总督职位,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通常授予拥有两省以上地盘的军阀。始设于袁世凯统治时期,袁世凯任张勋、倪嗣冲为长江巡阅使、副使,为此职之始。至1924年12月11日,被全部裁撤。
护军使,护军使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镇守使为中国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分区司令,普设于边疆及重要大城市,如陇东镇守使、上海镇守使等。
扩展资料:
巡阅使历史
1924年12月11日裁撤所有的巡阅使. 巡阅使一般在形式上属陆军部管辖,海疆巡阅使属海军部管辖。
控制了一省的军阀实力膨胀后,就要控制两省或更多的省,于是在北洋时期的地方军政制度中出现了高于省级的军政职官,最常见的是巡阅使,职务介于督军与政权之间,名义上管辖着两三个省的督军,如果督军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那么巡阅使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
当时大多数的巡阅使实际上是虚职,只不过用于对那些过气将军职务的名升暗降,有的则用于安抚,例如张勋任长江巡阅使,实际一个省也管不着,王占元的两湖巡阅使也只管自己的湖北管不着湖南,真正有名有实的巡阅使只有两个:
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巧合的是他们都是绿林出身。吴佩孚的直鲁豫巡阅使不但管直隶和河南,还能管湖北陕西热河等省,当然比张作霖陆荣廷风光,但是这里单纯讨论豫巡阅的职权,山东郑士琦不听吴佩孚的使唤,吴佩孚就不是名副其实的直鲁豫巡阅使。
巡阅使的设立、裁撤、职权、机构等均没有统一的法规,完全因人而设,取决于北洋军阀内部平衡的需要,设置最长的达9年。主要的有长江、直鲁豫、东三省、苏皖赣、两湖等巡阅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巡阅使
百度百科-镇守使
百度百科-护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