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识:不教而杀是什么意思
1、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 先不教育人,一犯 错误 就加以 惩罚 。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故 不教而诛 ,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2、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拼音]bù jiào ér shā [例句]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3、成语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直接处罚或杀死。
4、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1、【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2、”不教而诛成语解释 解释:诛:杀或惩罚。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3、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指事先不教育,不向人指明正误是非,一犯错就加以重罚或诛杀。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例句 这就违背了罪刑法定主义,无异于法外用刑,不教而诛。
4、’)”其中“不教而诛”即从该文中节出,作为成语指的是:事先不讲清楚道理,等别人一出错或一犯法就立即给与严厉惩处或处死,这是一种十分恶劣的行政手段。
不教而诛是何意?出自于哪?
1、【释义】“不教而诛”是从“不教而杀”一语变化来的。它的意思是平时不加管教,一旦犯了罪便轻易处死。可用它讽喻平时不教育,一旦出了问题便一棍子打死的作风。
2、拼音:bù jiào ér zhū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3、《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4、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近义词 仁至义尽 引用 《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 ...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
5、成语不教而诛读音bùjiàoérzhū释义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6、如果不先教导和规范,而对非的、曲的、错的、恶的加以处罚,那是对人的一种施虐。那就是说, 我们也应以 教育为主,辅以适当的处罚,从自觉和强化的角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来维护社会治安,泓扬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