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李世民后代(李世民后代DNA)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李世民的后代分布在哪里

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

第13子李福虽凳答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

----------

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文武兼备,唐太宗一度考虑立李恪为太子,但遭长孙无忌反对。唐高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为专权,对李恪和其同母弟李愔展开迫害,两人被控谋逆,双双被害)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

经过几千年的沧海桑田 李世民的后人和我们的先辈一样流散 我想他们应该已经广布全国各地了吧,偶尔能找到其中几只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铅粗段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本报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昨天,记者前往怀集冷坑镇一探究竟。

冷坑人祖先出了14位唐朝皇帝

 

 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小组的李初爱老伯,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谁,上面全有记载”,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

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来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李氏后人隐瞒显赫身份千余年

谈起怀集冷坑李氏的来龙去脉,李什八23代裔孙、谭福村87岁的李朝纲告诉记者,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什八多次与明军作殊死战斗,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372年败退至怀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鸭村民,危急中他在桥底先拴好马,然后卸甲换装,化装成当地放鸭村民得以避过追兵,后遂在此解甲归田,立户开籍,繁衍后代。

冷坑镇是怀集县人口最多的一个镇,而李氏后人有4万多,成为冷坑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对于自己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1000多年来,当地的李氏后人从没提起过,他们唐皇后裔的身份虽然值得骄傲,但如今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去做事。

祖先遗物·明帝赐官伞保存500年

采访中,李初爱老伯常常提起祖先留传下来的官伞,原来,这官伞是冷坑李氏一族的“传家宝”。“平时人们或许在戏剧或电影中见过官伞,但真正的古代官伞现在已非常罕见。”李初爱说。李初爱小心翼翼地从房间里的一口木箱中取出折叠好的两顶官伞,我们见到,木箱底中垫放有鞭炮。“这鞭炮含有硫黄,可以驱虫防潮。”李初爱解释说。随后,他用两支竹架将两顶官伞撑开,举了起来,“村中遇有大喜事,才启用这两顶官伞,以缅怀祖先。”

记者见到,两顶官伞里衬均是槐誉纯麻布,外层分别用白、红、黄三种优质绸布缝制而成,外表绣有狮子、龙、凤和牡丹花等物;伞撑开时,高约1.2米,直径0.8米,伞面每隔一指头宽缀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金属镜饰物,组成一圈,阳光下,闪闪发光甚为夺目。

记者从李氏族谱中发现官伞的记载,说李什八第七代裔孙李永通是明朝将领,从小聪颖,深谙孙子兵法,练就十八般武艺。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有边民叛乱,朝廷通过比武招将平叛,永通夺冠,因此朝廷降旨敕封永通为征叛主帅,并赐帅旗一面、大小凉伞(即官伞)、战袍、战马一批,这凉伞(即官伞)便是这次平叛战斗中由明朝皇帝赐给的。当年,李永通率众出征,他骑着高头骏马,大小凉伞左、右编排,众将士健步紧随,队伍旗鼓喧天,好不威风。

在平叛战斗中,李永通身先士卒率领精兵三千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后来由于中了叛敌奸计被围困后战死沙场。从此,李永通后人便将凉伞保存起来,至今已500多年。

祖先遗迹·古碉楼尽显祖辈文韬武略

古碉楼是谭拱村李氏一族的先祖遗迹,古时候村人居住较集中,村里建了两座碉楼,但现仅存一座。现存的古碉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占地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青瓦。

记者见到残存的围墙高2米,宽40厘米,是用黄泥和石灰混合筑成的。据当地老人说,围墙上还设有很多枪眼,四周设有东西南北出入口,晚上派人巡守。近几年因修村道和村民建屋,毁掉了大部分古围墙,只剩下100米左右。从该村当年布局看,整个村建筑物呈“回”字形格局,外人要攻打该村的,的确有一定难度。看得出,李氏前人的防卫措施很严密,这与他们的祖辈文韬武略、久战沙场的攻防意识分不开。

历史上唐代李世民的后代有多少,现在生活在哪些地方?

李世民的后代子孙仔团一共有35个人,其中14个是儿子,21个是女儿。他们的子孙后代主要聚居在现如今的湖北省李家村附近。但其实从实际情况上来说,李世民的子孙后代由于战乱有可能会分布在全国各地。唐朝灭亡时,唐朝的皇族子弟都遭到了宋朝官兵的追捕,有些家族甚至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厄运。更多的后代为了活下去,隐姓埋名地逃往全国各地。

李世民在世时,他执政的唐朝政治清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他对君主和人民之间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解。他认为君民之间的关系就像船和水一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一点深刻的领悟使他准确的把握住了君民之间的关系。所以他采取的政策埋芦都十分的贴近民意,这也使得唐朝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这弯戚带在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

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昏庸无能。唐朝末期的两位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在古代,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唐朝末期的两位皇帝,他们的昏庸和无能,直接导致了唐朝处于无休止的内忧外患之中。大臣和宦官之间争权夺利严重。唐朝的北面和南面的疆域又陷入反叛军之手。

唐朝在历史上的强大,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它曾经拥有许多藩属国。而且,被其他国家称为天朝。所以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国家来说统治者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国家权利不能陷入混乱之中。对于争权夺利的行为,是果断要制止的。国家的稳定也是相当重要的。

现在还有唐太宗李世明的后代吗?分布在哪里??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

据《珠堂李氏族谱》记载,唐朝有十四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开始算起,唐朝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及至高宗李治、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宣宗李忱、懿宗李漼、昭宗李晔、哀帝李拀,分别是李氏第五十七至七十世祖,而怀集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则是第九十世祖。

“怀集县冷坑镇有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后裔!”近日,有读者向记者报料,冷坑镇有4万多李氏后人,而他们很少提起自己是大唐皇帝后裔的身份。

冷坑镇谭福村委会谭拱村民李初爱老先生,是该镇李氏理事会推选出来的官伞保管人,记者来到他家,他先拿出一本《珠堂李氏族谱》,“祖先有谁,上面全有记载”,

李初爱说,唐朝有14位皇帝,都是李氏老祖宗。“如果从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算唤并起来,我是第25世,如从李氏受姓一世祖李利贞算起来,则是第115世了”,李初爱说,如从唐太宗李世民算下来,他是李世民的第57代嫡孙。

冷坑李氏理事会会长李浩林带记者来到去年新修建起来的李氏大宗祠,记者见到,祠堂墙上有一大理石雕刻的序言榜,上面清清楚楚地介绍道:“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陇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孙”。

李氏后人隐瞒显赫身份千余年

谈起怀集冷坑李氏的灶链岩来龙去脉,李什八23代裔孙、谭福村87岁的李朝纲告诉记者,冷坑开基始祖李什八出生在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筋竹巷,乃元朝末年名将,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什八多次与明军作殊死战斗,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1372年败退至怀集冷坑,偶遇一姓郭放鸭村民,危急中他在桥底先拴好马,然后卸甲换装,化装成当地放鸭村民得以避过追兵,后遂在此解甲归田,立户开籍,繁衍后代。

扩展资料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 [11]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隐御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儿女列表

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一共35人,子14,女21。属嫡出的7人,皆为长孙皇后一人所生(三子四女)。

唐太宗14位儿子:

李承乾闹键:母长孙皇后,生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年28岁,陪葬昭陵。

李宽:母不详,早薨。生卒年不详。

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公元653年),享年34岁。赠司空,墓葬不详。

李泰:母长孙皇后。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薨于郧乡县,时年33岁。赠太尉、雍州牧,葬于薨地。

李祐:母阴妃,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5年)。墓葬不详。

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生年不详,乾封二年(667年)卒于流配地巴州。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李恽:母王氏,生年不详,薨上元年间。赠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李贞:母燕德妃。生于武德八年(公元626年),薨于垂拱三年(公元688年),享年62岁。陪葬昭陵。

李治:母长孙皇后。

李慎:母韦贵妃,生年不详,薨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陪葬昭陵。

李嚣:母燕德妃,早薨。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正月(公元633年)。

李简:母不详,早薨。生年不详,卒于贞观五年四月(公元632年)。

李福:母杨贵妃。生于贞观八年(公元635年),薨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唐太宗21位女儿: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

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

长乐公主李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薨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享年23岁。

豫章公主:母宫中下嫔,下嫁唐义识。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生年不详碰烂,薨于永徽四年二月。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临川公主:表字“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永淳初年(公元682年),享年58岁。

清河公主:名“敬”,表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41岁。

兰陵公主:名“淑”,表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悊。生年不详,病逝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八月。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母不明,下嫁长孙曦。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笑弯漏,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阳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遗爱。生年不详,薨于永徽四年二月。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薨。

晋阳公主:表字“明达”,母长孙皇后,未及下嫁。生卒年不详,薨年十二。

常山公主:母不明,生卒年不详。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嫁长孙诠,后嫁韦正矩。生年不详,薨于龙朔三年。

相关阅读

  • 高中竞选班长演讲稿精选15篇
  • 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孔子是哪个朝代的人哪里人)
  • 小学三年级竞选班干部发言稿
  • 视频分辨率怎么调,视频分辨率怎么调整大小
  • 竞选班干部发言稿初中生
  • 班干部竞选发言稿简短
  • 美丽长发(美丽长发飘飘)
  • 竞选班干部发言稿范文10篇
  • 竞选班干部发言稿作文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