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脾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脾门位于脾脏面中央处,形状类似一条沟,为神经、血管出入脾之处,故称脾门。
脾窦又叫脾血窦,是一种静脉性血窦,宽约12~40μm,形态不规则,相互连接成网。窦壁由一层长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构成。内皮细胞之间常见许多0.2~0.5μm宽的间隙,脾索内的血细胞可经此穿越进入血窦。
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
回答:解剖学有很多名词,没法一一解释的。 解剖学 定义: 解剖学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和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可以分为动物解剖学和植物解剖学。解剖学的主要分支有比较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解剖学。
脾脏面中央处有一条沟,为神经、血管出入脾之处,称脾门。
至于重点都是差不多的。我是看老师讲课的视频,因为重点会总结出来,一边看一遍记,一遍也就记住啦...就是在56网上面搜局部解剖学,就出来了...是中山医的。
脾位于何处?其形态如何?有何主要功能?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脏约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
脾(spleen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
脾位于胃底与膈之间。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
脾脏能够滤血。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脾脏能够储藏血液。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脾脏的解剖特点
1、脾的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的形态结构: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
2、脾脏能够滤血。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脾脏能够储藏血液。
3、脾可分为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的脏面两面。脏面前上方与胃底相连,后下方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相连。神经、血管自脏面中央的脾门处出入脾脏。脾脏除与胰腺连接处和脾门处外,均被腹膜包裹。
4、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下腹部。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