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州牧是哪个朝代的?
- 2、州牧是几品官?
- 3、州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 4、州牧的解释
- 5、三国里的太守、刺史、州牧,都是什么官?
- 6、汉朝时期的州牧,太守,刺史官职谁大
州牧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时期的州牧、刺史、太守分别是州的行政军事长官、州的行政军事长官、郡的行政军事长官。\x0d\x0a州牧\x0d\x0a曹魏继承东汉的州牧制度,将其固定化,正式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度。
2、这种制度一直伴随着汉朝,直到汉末三国时期,中央政府的威信下滑,逐渐无法镇住地方实力派。通俗的说法就是中央管不了地方了。所以当时一个叫做 刘焉就提出了恢复州牧制度。于是乎,汉末三国最牛皮哄哄的地方,官官名终于登场。
3、东汉时地方行政区划设置分州、郡、县三级,州牧和刺史都是州一级的官员,太守则是郡一级的官员。刺史一职最早出现在西汉,每个州设有刺史,刺史一职的名称在汉代曾经多次变更,当中有段时间改叫州牧,后来又改回刺史。
4、就州牧和县长而言,州牧的地位通常高于县长。士,又称士师,是一种官职。刺 是查问的意思,即监督的职责。士 是指 御史。西汉时,地方官的权力由东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逐渐扩大。
5、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汉武帝在位时,分天下为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立一位刺史。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
6、东汉时期,地方官员有州牧和刺史。他们二者不是等价的存在,州牧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地方行政的一切大小事务。而刺史是负责巡查地方官员。起到监督作用。
州牧是几品官?
1、但是实际上刺史的官职并不高,他的俸禄都只有几百石,跟太守的俸禄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距太大了。但是刺史有很大的权力,当初汉朝皇帝忌惮各地太守权力过大。加上当时的御史没有多大的用处,于是就有了刺史的出现。
2、太守是一个郡的长官,就是市长,比州刺史和州牧(省长)小一级。郡下有县,10000户以上的县的长官叫令,10000户以下称长。县级以下是乡,乡以下是亭。
3、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对于探讨两汉行政权与监察权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索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4、在汉末三国的历史阶段,太守的职位是县令、州牧和县令这三个职位中最低的。太守是秦朝到汉朝对统帅的尊称。汉朝景帝把他的名字改为太守,是一个县的最高官员。换句话说,太守负责一个县的所有事务。
5、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幽州牧,幽州的最高官员。
州牧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三职于一身。州牧、刺史在两汉时反复更迭,但基本上执行的是相同的只能,起初是作为州的监察官设立的,即监督地方的诸侯和地方高官。
从职能来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司令员。集一州的全部大权于一身,封疆大吏莫过于此。
三国时的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共十三州,行政地位和今天的省差不多,面积大小不一。
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镇守地方安定天下。于是,州牧就从原先的虚职摇身一变成为了州的最高长官。从职能来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司令员。集一州的全部大权于一身,所谓的封疆大吏 莫过于此。
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地级市,即太守为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兼武装部部长(正厅级);一州的行政级别为现今的省,面积相当于现今省的两到三个大小,一把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兼省军区司令(正部级)。
州牧的解释
1、州牧的解释(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 唐 虞 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 四岳 ,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 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汉成帝 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
2、州牧的国语词典是:职官名。古时分九州,州牧为每州的最高长官。《书经.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后指朝廷所委派的州郡最高行政首长。清代时为知州的别称。
3、州牧 [zhōu mù] [州牧]基本解释 官名。 古代指一州之长。 清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州牧]详细解释 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
4、拼音是:zhōu mù。州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清代知州也称州牧_官阶甚低_与知县并称牧令。
三国里的太守、刺史、州牧,都是什么官?
三国时期的州牧、刺史、太守分别是州的行政军事长官、州的行政军事长官、郡的行政军事长官。\x0d\x0a州牧\x0d\x0a曹魏继承东汉的州牧制度,将其固定化,正式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度。
首先刺史与州牧其实就是一种官职,只不过是称呼不同而已,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刺史是起监督他们的。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阶段,太守的职位是县令、州牧和县令这三个职位中最低的。太守是秦朝到汉朝对统帅的尊称。汉朝景帝把他的名字改为太守,是一个县的最高官员。换句话说,太守负责一个县的所有事务。
镇守地方安定天下。于是,州牧就从原先的虚职摇身一变成为了州的最高长官。从职能来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司令员。集一州的全部大权于一身,封疆大吏莫过于此。
汉朝时期的州牧,太守,刺史官职谁大
州牧和刺史都是州的长官,州牧权力更大;太守是郡的长官。所以,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最小。太守起源于汉景帝时。
这四个官职的基本排位为,都督州牧刺史太守。在汉朝末期三国混战的阶段,比较常见的官职有州牧,刺史,太守和都督,人们对于它们的职务和权力区分经常混淆。
州牧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古代分为九州或者十三州,每个周都有一个刺史,后来又设立州牧,负责统领整个州府的事务。汉灵帝曾任命宗室、重臣担任地方州牧,结果导致州牧们拥兵自重,俨然是汉代的藩镇。
这些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官职。牧,指州牧,可以统领一州的军政大权,位高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