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鲫鱼鳃耙数
- 2、鱼类鳃弓、鳃耙的作用是???
- 3、鱼鳃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 4、鳃耙的介绍
鲫鱼鳃耙数
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黄色光泽,腹部银白而略带黄色,各鳍灰白色。根据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鲫鱼体侧扁而高,体型较小,背部暗淡,腹部发白色浅,不过也因鱼产地的不同体色呈现出差异,但多呈黑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嘴上无须,鱼鳞较小。鲫鱼体色主要是灰色,如灰黑色的体背,银灰色的体腹和灰白色的鳍条。
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黄色光泽,腹部银白而略带黄色,各鳍灰白色。大的可达二斤重。
鱼类鳃弓、鳃耙的作用是???
1、鳃丝指鱼鳃的毛细血管,为鱼类呼吸空气的孔道,其中分布粘液细胞及泌氯细胞,泌氯细胞执行氯离子运转任务,主要作用为呼吸、滤食。
2、呼吸:这是主要功能,鳃丝表面布满微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起呼吸作用。
3、鱼在水中时,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
4、多数鱼类的鳃弓内缘着生鳃耙,起着保护鱼鳃和咽部滤食的作用。鱼类的牙齿和鳃耙的形态、着生部位及数目等,常作鱼分类的依据之一。
5、鱼的每个鳃片上有许多腮丝。鱼有两块很大的鳃盖,鳃盖里面的空腔叫鳃腔。掀起鳃盖,可以看见在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细小的鳃小片。
鱼鳃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1、特点一:鳃小片够薄 鱼鳃就像梳子密密地排列着梳齿。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是,在每一条鳃丝的两侧都对称的长出一些板条状的突起,这就是鳃小片,也叫半鳃。
2、头部是指吻端到鳃盖后缘,躯干部是指鳃盖后缘至肛门一段。肛门以后至尾鳍基为尾部。鱼的生长结构与系统发育有关外,更反映了其对水环境的适应性。
3、鱼类用鳃呼吸,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青蛙的成体既能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辅助肺进行呼吸。
4、叫作鳃小叶,上面还有毛细血管,表层为单层上皮细胞,血液最后流入窦状隙内,结缔组织形成窦状隙的壁起支持作用,因此血液与水之间仅隔两三层细胞,鲜活的鱼鳃呈鲜红色,就是这个缘故。这种结构使它增大了和水的接触面积。
5、鳃分布于两侧鳃孔处,鳃丝多而密,利于和水流充分接触,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6、多为羽毛状_板状或丝状,用来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引证解释⒈见“鱼鳃”。
鳃耙的介绍
1、鳃耙有过滤食物的功用,它和呼吸作用并无直接关系。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后者又由很多鳃小片构成,其上密布着无数的毛细血管,呼吸时的气体就在这里进行交换。
2、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蝠鲼的鳃耙(硬骨鱼类每1个鳃弓的内缘生有两排并列的骨质突起,称为鳃耙。)拥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蝠鲼市价很高,这也是它被渔民大量捕杀的原因。
3、鳃耙长而扁,呈羽毛状从口腔即可见到。体长为体高的4~8倍;头长大于头高。眼具发达脂眼睑,体被圆鳞,胸部鳞片较大,腹鳍间突1个,甚小。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长一般150~170毫米。为广东沿海习见种类。
4、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起,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
5、咽上器官处相邻二鳃弓间的鳃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构造。
6、鳃耙17-21。背鳍最长鳍条显著大于头长。胸鳍末端到达或超过腹鳍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