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铁事

登录

谢翱(谢翱康)

wangsihai

本文目录一览:

《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原文注释及翻译

1、古代散文名篇,一作《西台恸哭记》。南宋谢翱作。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恸乎丞相(即文天祥)”、“恸乎宋之三百年”(元张丁《登西台恸哭记注》)。

2、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想像时,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

3、开头点明悼念亡友的时间与地点,情辞悲痛,一下子就揪住读者的心: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4、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着感叹唏嘘。我们又登上东台,把青石抚摸一遍(不忍离去),然后回到船中休息。

《过杭州故宫二首·谢翱》原文与赏析

1、因此,《过杭州故宫》诗中写到宫中养鹦鹉、“燕流霞”,是含着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不思恢复,“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指责与叹惋的。综观谢翱这两首诗,其特点是沉痛而含蓄。这与《登西台恸哭记》十分相似。

2、作者通过“鹦鹉”含蓄写出了宫女心中的幽怨。谢诗通过燕子归来但连它的伙伴鹦鹉也找不着了,暗示南宋宫廷中从前人来人往,笑语声喧,引得鹦鹉频频学舌,而如今却是人去殿空,鹦鹉都无从寻觅。

3、过杭州故宫二首(其二)谢翺 紫云楼阁宴流霞 今夜凄凉佛子家 残照下山花雾物 万年枝上挂袈裟 【注释】{1〕杭州故宫:南宋灭亡后在临安的旧宫。〔2〕紫云:旧说象征样瑞的 云气。楼阁:泛指杭州故宫。流霞:仙酒名.泛指美酒。

4、残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宋代·谢翱《过杭州故宫》 过杭州故宫 紫云楼阁燕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 残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几暮鸦。

谢翱的人物墓葬

西台上有一座石亭,就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谢翱而建的“许剑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毁于何代,今存系近年重新补遗修整的。亭的左侧,树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到“粤谢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风物宜人。

谢翱上西台祭吊文天祥,以竹如意击石,写下悲壮的《登西台恸哭记》。谢翱死后葬于钓台对面的江边。故西台亦称谢翱台。后人为了纪念严、谢二人,在西台筑了“双清亭”。

亭前竖有石碑一块,上刻有谢翱用生命写成的散文《登西台恸哭记》。在东西两台之间,有一座双清亭,亭柱上的楹联是“拾级拜严子,亮节高风今古还誉:隔江祭谢公,忠心赤胆日月魂。

名人 福安三乡贤——唐.薛令之、宋.谢翱、宋.郑虎臣。

文山是文天祥 悼念文是:《书文山卷后》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创作背景]这是文天祥就义后不久,谢翱为他的诗文集题写的诗。

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江流宽阔,两岸绿树烟花,小桥流水,山庄错落,更兼沿江有鹳山、天子冈、桐君山、严子陵钓台、谢翱墓、葫芦瀑布、双塔凌云诸胜迹点缀其间,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相关阅读

  • 中国最大的渔场简介
  • 公司车辆管理使用规定细则
  • 逐行扫描(视频怎么逐行扫描)
  • 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范本
  • 一周年英文(一周年快乐英文)
  • 包含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词条
  • 外资物流公司注册
  • 中国最大的游乐园是哪里
  • 注册公司的基本流程及费用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