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秦汉时期山阳郡辖几个县
山阳郡,古代郡名,西汉始置,郡治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故属秦朝砀郡。楚汉之际属楚国。汉高祖五年属汉,以属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汉朝时下辖二十三县。刘协被曹丕封山阳公,领山阳一郡。
下辖:雒阳,平县,河南,谷城,平阴,新成,梁县,偃师,巩县,缑氏,成皋,荥阳,故市,京县,密县,新郑,苑陵,开封,中牟,阳武,卷县,原武。
兖 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约於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豫 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
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 山阳郡 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领10县:昌邑、巨野、金乡、东缗、防东、方与、高平、湖陆、南平阳、瑕丘。 任城国 治任城(今山东微山鲁桥)。
冀州:魏郡,巨鹿郡,常山郡,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渤海郡。兖州:陈留郡,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郡,济北郡,山阳郡,济阴郡。徐州:东海国,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
山阳和山阴分别在历史上指哪里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地名的由来有很多与此相关。山西山阴,因位于恒山余支翠微山的阴坡而得名。
因此,山的北面,因其见不到阳光,称为“山阴”;山的南面,因其能够见到阳光,称为“山阳”。“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河阴”应理解为河的南岸。
山之阳就是水之阴,也就是南方,反之就是北方。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古常用阴阳面来代替南北,又因为山水的不同而分为山南水北和山北水南。
山阴指山的北面。山阳指山的南面。水阴指水的南岸。水阳指水的北岸。
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地理方位。因为我国处于北半球,山水走向一般呈现东西走向,山之南水之北向阳,故此山南北水为阳,反之则为阴。
山阴是中国绍兴市历史上的一个旧名。山阴始设于秦代,得名于南部的会稽山,为秦汉时期会稽郡的尉治所在;东汉至六朝,为会稽郡的郡治尉治所在。
三国的兖州到底几个郡?
陈留郡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领17县:陈留、雍丘、尉氏、扶沟、圉县、襄邑、己吾、考城、外黄、济阳、东昏、小黄、浚仪、封丘、平丘、长垣、酸枣。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庆祖北)。
兖州(辖80个县):下设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八郡。徐州(62个县):设东海、琅琊、彭城、广陵、下邳五郡。青州(62县):设济南、北海、平原、乐安、东莱、齐六郡。
三国时兖州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三国时青州下辖齐,北海,乐安,高密,平昌,东莱,长广,东牟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部和中部。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将天下化为十四州,并且设上一十四刺史部,兖州刺史部就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而到了东汉,兖州把治所迁到了昌邑,濮阳到昌邑的过程中,兖州的所辖地区变化较小由原来的六郡三国变为八郡二国。
三国时期,山阳郡在兖州的哪个方向?
1、济阴郡治定陶(今山东定陶城西北)。领11县:定陶、冤句、乘氏、句阳、成阳、鄄城、廪丘、离狐、成武、单父、己氏。山阳郡治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
2、晋泰始元年(265年),以山阳郡置高平国,仍治昌邑县。南朝宋、北魏置高平郡,移治高平县(县治在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的巨野县一带)。隋初,郡废。
3、荥阳郡:曹魏时始设定,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三国艺苑 ·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三国艺苑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