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什么意思?
1、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中,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目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也可以说,“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包含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
2、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3、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4、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即:要“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从而使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5、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业高速增长;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工业化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条件,即工业化是以建立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保障的是苏联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内容是什么?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中,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目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也可以说,“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包含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指变落后的农业国家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把逐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规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工业化
1、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 新中国队对原外资企业、国民 *** 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
2、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中,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目标。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也可以说,“一化三改”的整体目标包含着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
3、在贫穷时期艰难起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业高速增长;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工业化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条件,即工业化是以建立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保障的是苏联的道路。
5、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1958—1978的20年间。(预计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中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6、性质不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时期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在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中国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后,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使机器大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使社会主义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归纳。